卓越在于习得

时间:2022-03-09 06:46:21

从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学校迅速成长为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的一所优质校、标杆校,这和红英这些年持续的文化建设紧密相关,和学校所确定的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习惯养成上,走德育为重、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道路紧密相关。

红英小学从“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的教育观念出发,确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在红英人看来,“阳光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关心、爱护、发展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阳光;“阳光教育”也是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即“尊重师与生的需要,求共同发展;崇尚真善美的风气,求和谐发展;追逐知与能的习得,求全面发展”。

红英的校训――“卓越在于习得”就是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引下提出的。就基础教育而言,追求卓越意味着教育不应局限在学校、课堂,还应让学生到自然、社会环境中锻炼、提升自我。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未来发展,着眼于社会的未来发展,而非仅仅囿于一时之得失与荣辱。教育追求卓越,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有可能懂得珍视时间、珍惜生命,成为改善社会、提升社会的中坚力量。

在正确理解“阳光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红英人将“以恒心完善自己,以爱心温暖他人,以行动诏示社会,以微笑灿烂世界”的阳光精神作为红英共同的价值愿景。全校师生共同建设“阳光班级”,成立“阳光社团”,营造和谐、宽容、温馨的“阳光校园”。学校努力培养健康、尚学、共享的“阳光少年”,全力成就健康、足智、仁慈的“阳光教师”,竭力带动和睦、示范、沟通的“阳光家庭”。学校丰富多彩的“阳光主题月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进来,成为快乐使者,养成良好习惯,获得成功机会。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温暖,由衷地说一声:“我在红英,我快乐!我自豪!”

为了落实“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将办学目标从令人无限期冀的理想化为可以企及的现实,红英人群策群力,锐意创新,确定了一系列具体而微且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措施。

(一)“阳光教育”的精细管理

在管理模式上,红英提出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精,是指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细,细针密缕,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到岗到位,尽职尽责。这种管理模式将制度的约束与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浸润结合起来。学校各项工作都要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落实五个要求,即:“目标明确有要求,过程细化有预案,任务完成有时限、活动反思有内容,监督评价有奖惩”。

在师生共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学校制度逐步以文本形式固化下来,逐步形成具有“阳光教育”特质的制度文化。我们通过“红英•阳光教育解读”,逐步形成《红英•阳光》,为师生理解“阳光教育”提供依据;制定《红英•阳光管理手册》作为学校显性的规范和准则,明确教师、领导职责;制定《红英•教师手册》、《红英•班主任手册》、《红英•学生必读》、《红英•阳光课堂教学监测评价手册》、《红英•阳光学习障碍生发展手册》、《红英•阳光学生发展手册》、《阳光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五十条细则》等,规范常规教育教学。

通过多年实践,在学校管理方式、方法上,我们摸索出――

1.校长办公会监督与评价制。校长办公会由校长、学业质量检测委员会等部门组成,负责监控学校开展活动的过程与结果,并由校长向学校职工代表大会总结汇报。

2.学段负责人制。我们按照小学教育的特点,划分低、中和高学段,选定学段负责人。学段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学段的学年、学期研究主题,每周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一次,分析本学段存在的问题,引领制定解决措施。

3.手册制度。我们要求教师每月填写《阳光教育•教师管理发展手册》、《阳光教育•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分析手册》、《阳光教育•听评课手册》、《阳光教育•学障生评价及解决方案手册》和撰写《课后反思》,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积累工作档案。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每月填写《阳光俱乐部》,通过有效信息的提取,引导评价与反馈。

4.主题月活动与首席教师制度。学校根据学年工作计划,细化每月主题活动,由青年教师担纲全局策划与实施,自行组织主题月领导机构,各科室负责人协助与指导。

5.校本教研制度。课题教研例会每月举行一次,由教师通报本学科、本课题本月研究重点、研究进度、研究效果、研究困惑以及下月研究重点等,以起到横向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此外,学校还通过成立“阳光工作室”和定期开展教师沙龙组织校本教研活动。

(二)“阳光教育”的队伍建设

1.首席教师制。为了更好地成就每位教师的职业梦想,将普通教师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中来,有效提升其管理能力,学校实行“首席教师”制度,将原本由学校德育主任负责策划、组织、实施的主题月活动交由首席教师负责。学年初,管理小组根据教师的自我申请确定主题月活动的首席教师。如今,学校已有20名青年教师策划、组织了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在学校发展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或愿景,增强了教师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月末,学校还举办“我讲我的故事”活动,让首席教师畅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迷惑与困难,把感悟、思考与收获以讲故事的形式“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深刻的教育反思,首席教师强化了责任意识,进一步认同“阳光教育”理念,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首席教师制”拓展了学校发展思路,不但促进了学校团队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教师沙龙。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教师沙龙活动。教师沙龙是学校定期举行、教师全员参与的思想交流活动,也是教师提高修养的途径之一。沙龙主题丰富有趣,教师以学、思、做、写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进来。2008年以来,学校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教师沙龙活动,如:“遇见是种幸福”――《放牛班的春天》影评会、“让我们做幸福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沙龙、“与爱同行”――《爱的教育》读书会等。

3.教师修炼。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人文修养,学校提出了“红英教师•十二修炼”和“红英教师•十二知晓”。“十二修炼”内容包括:“我修炼我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我修炼我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我修炼我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我修炼我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我修炼我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我修炼我的学识,让它有如涌泉;我修炼我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我修炼我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我修炼我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我修炼我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我修炼我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我修炼我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十二知晓”的内容包括:“我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我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我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我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我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我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我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我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我知晓学生的思维方式,我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我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我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通过熟识“十二修炼”和“十二知晓”,进一步明晰自己的奋斗目标,洞彻自己的教育对象,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同成长、共发展。

(三)“阳光教育”的校本教研

多年来,红英小学在学校管理中强化教师为本的意识,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1.实施“循环教研”。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落实课堂实效,学校采取“循环教研”方式,以学段、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题,采用“个人备课―集体设计―选人执教―总结反思―集体再创―换人执教―经验提升”的方法,循环实施、反复研究、不断探索,直至找到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案。“循环教研”使学科组的每个人都参与同一课题的研究,不仅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为教师建立起知识谱系,实现了教师教学的立体化、全局化。此外,学校还构建了以专家引领、校内老教师为核心的校内名师工作室,成立教导处、学科组与学段组“三级联动”校本教研机构,开展校本教研。

2.“阳光工作室”。近三年来,学校聘请了小学语文专家黄毅、英语特级教师刘莹、音乐特级老师任弘作为长期专家团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成立了“黄老师工作室”、“数学工作室”、“英语工作室”、“音乐工作室”。工作室每学期根据不同专题有计划地组织讲座及课堂观摩,专家引导全体学科组教师观察、分析课堂,切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从2005年到2009年,学校聘请了20多位市、区教研室、教科所领导,北师大教授、特级教师等专家、学者,带领教师分学科、分年段地学习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理念,梳理新课程教材,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理论支撑。学校还多次选送教师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教学研讨及培训活动,27位教师有幸走出国门参加培训。

3.层级化听评课。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执教水平,学校施行层级化听评课交流活动制度。第一,学校邀请专家做“如何听评课”的讲座,指导教师明确听课内容,规范听课记录。第二,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制定教研组定期研究授课计划。第三,校长、主任每周至少进课堂两次,隔周在行政例会上交流听评课体会。第四,充分利用“阳光工作室”开展每周一次的师徒互听互评。第五,邀请校外学科专家进行“第三方课堂有效性评估”,进行课堂诊断性评价,提出改进办法。经过摸索,我们总结出诊断式听评课、专题式听评课、捆绑式听评课、第三方听评课等四种听评课方式。主管教学的干部深入课堂,参加听评课交流活动,便于把握教师整体执教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和教学干部的课程领导力。

4.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上,我们认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选择好突破口。红英小学的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校本课程建设应本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适应性、规范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我们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突破口,课程内容安排以主题、单元或模块为主,充分体现地方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便于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学习。经过努力,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开发了《半音阶口琴教程》、《旗刀操》、《红英小百科》、《弟子规》、《1―6年级古代诗文诵读选》、《新生俱乐部》、《红英安全绘本》等。

(四)“阳光教育”的评价反馈

红英小学的“阳光教育”旨在培养“健康、尚学、共享”的阳光少年,为一生打好底色,成就卓越人生。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应当给孩子以知识,更应当培养可以影响其一生的好习惯。习惯的形成不能光靠灌输,更要靠习得。

1.“倒金字塔”。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养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2007年学校开始试行“倒金字塔”评价制度。从众多学习习惯中选取预习、按时完成作业等6个最基本的习惯作为重点培养内容。各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修改,使习惯养成更具针对性。“倒金字塔”被分成绿色(深绿和浅绿)、黄色(深黄和浅黄)与红色三个等级,悬挂在每个班级及专业教室的左侧墙壁上。如果自觉做到了上述习惯中的5-6个,代表该学生的磁性棋子就被放置在绿色区域。如果没有做到其中2项就会被降到黄色区域表示需要被提醒,没做到3项以上就要被降到红色区域以示警告,教师会给家长写信请求家长配合监督。在每一天开始,所有学生的姓名都会被放置在“倒金字塔”的绿色区域内,所有老师共同参与对学生当天表现做出适当评价,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进行总结,由学校德育处进行监督。“倒金字塔”评价体系的实施打破了年级、学科界限,形成了有效的家校合作,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的评价方式做到了及时评价、即时反馈,既让学生感兴趣,又使全体学生增强了努力向上的信心,实现了挫折教育与激励教育双轨并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评价都是一种爱”,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主导性、方向性和时代性。

2.“阳光密码”。除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监督,我们还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我们将良好行为习惯归纳为“细节决定成败50条”,提炼出“我能坚持到底”、“我能理解别人的感受”、“我是一个好伙伴”等“阳光密码20条”作为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告诉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密码,就能开启美好未来的大门。每个班级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周重点评比其中的2―3条密码,对班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重复评价。我们将这些“密码”置于长方形的表格中,悬挂在每个班级的后墙壁上,提醒学生记住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以便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提高,从而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品质。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对“阳光密码”进行解读,形成了《红英〈阳光密码〉解读》。在解读中,我们采取统一格式,对密码进行详细解读,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认识,并能按照其中的“行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阳光俱乐部学生成长手册”和“校内行为量化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测评方式的用意不在甄别,更不是淘汰,而是督促学生持续改进不良习惯,将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内化为无意识的自觉行为,为以后成就卓越人生打好坚实基础。

(五)“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

我们倡导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经过三个学年的努力,我们逐渐形成了以主题月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为主的活动体系。

1.主题月活动。多年来,红英始终坚持德育为重,不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而且利用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德育工作。红英在一年中设置了九个主题月:一、二、七、八月为读书月,三月为感恩月,四月为生命安全月等,五月为亲情月,六月为传统月,九月为礼仪月,十月为爱国月,十一月为科技月,十二月为反思月。每个主题月的活动内容都固化为“六个一”,即“参加一次大型活动,观看一部电影,阅读一本书,学唱一首歌,记住一句名言,学习一位名人”。主题月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自主接受良好道德观念的熏陶,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

2.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环境,这已成为红英德育的一大特色。近几年来,红英相继开展了“垃圾填埋场调查”、“小手擦靓香山”等人与自然系列活动;“新交规与我”、“大货车保险杠的安全改进”等人与社会系列活动;“关注弱势群体体验”、“捐献骨髓干细胞”等人与人系列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实地调查了京密引水渠的水质安全问题,研究了大货车保险杠的安全改进措施,积极参与当代商城组织的“亲子环保袋设计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的号召。这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自主创新精神,切实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六)“阳光教育”的文化场域

红英在创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倾力打造“阳光文化”,努力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氛围,让老师提升从业、敬业、乐业的专业品质,修炼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的专业态度,让学生在“和谐、宽容与温馨”的“阳光校园”逐步养成优良习惯,打好阳光底色,成就卓越人生。

1.教师文化。红英小学倡导教师全员参与思想交流活动,教师以学、思、做、写等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思想碰撞。学校开展的“我向全校师生推荐一本书(一篇文章)”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体教师同读一本书,如:《傅雷家书》、《爱的教育》、《教育的55个细节》、《爱弥尔》、《给教师的建议》等。学校还每月举办一次沙龙,让教师有机会坐在一起畅谈“自由阅读和电影赏析”的体悟,通过交流互相启发、提高认识,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内涵。

2.学生文化。近年来,红英的校园设施得到不断改善,陆续建设了多功能数字化的阳光剧场、美术及综合专业教室、安静舒适的“树下书屋”、小型体育馆等。这些校园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校园处处是新景,校园处处皆文化。学校注重在校园各个区域构建各种文化教育环境,如:操场上布置了“50条教育细节”,在教学楼大厅中设置了整容镜。教学楼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楼道文化”:一层以国学为主,二层主要以科技知识为主,三楼则以讲民俗、忆校史为主,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及学生制作的京剧脸谱和手绘文化衫。每个教室也都有各具特色的教室文化。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红英快乐、健康成长,红英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发展空间和平台。学校开展了名人进校园活动,陆续邀请“童话大王”郑渊洁、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科普工作者郭耕、朗诵艺术家周正等走进校园。学校还带着孩子走进北京电视台观看儿童剧“红孩子”的演出,走进国家大剧院感受动漫音乐,去“水立方”欣赏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剧院的“天鹅湖”表演。这些活动使学生在接触高雅、触摸现代、感受文明中陶冶了情操。我们还帮助学生走出国门,体味不同文明的魅力。2006年学校与澳大利亚Varsity College建立了姊妹校的关系,双方学生互访,进入各自家庭生活,体验不同文化。我们还举行了中澳教育论坛,促进学生多元文化思维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还组织了23个“阳光社团”,旨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学生在社团里练合唱、学管乐、玩轮滑、打篮球,充满了自我展示的自信和快乐。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社区,从国内到国外,红英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健康、快乐、自信、友善、合作、向上的阳光心态与阳光品格。

3.家庭文化。学校教育无围墙,红英教育充分关注社会、家庭对学生成长的深刻影响。有的学生在校能做到自我控制、自我修正,但回家之后就有所懈怠。因此,推动和睦、示范、沟通的良好家庭文化建设,有助于实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学校通过“家长手册”、“红英家信”、“家长课堂”、“‘阳光家庭’评选”等方式规范家校联系,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推动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至今,已有近百个家庭获得“阳光家庭”的荣誉,27名家长成为家长学校的顾问团成员。

今天的红英人越来越认识到,学校是提升人的学识、修养和品性的地方,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这里不仅应该让学生体验心灵的舒展,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还应该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和氛围。学校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也不能单纯依赖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更重要的,是要熔铸一种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其生成是一种不断积累、沉淀、创新的长期过程。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能通过一种内在的、深刻的力量引导、规范、激励学校师生,无坚不催,无往而不利。红英小学正是以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为支撑实现了从薄弱校到优质校的华丽转身。

【陈淑兰,北京市红英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三八红旗手、区优秀少年儿童工作者】

上一篇:社会的问题 教育的应对 下一篇:让我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