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优质特色教学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09 03:40:37

民办高校优质特色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通过对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办学的形成条件、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我国民办高校特色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我国民办高校优质特色教学体系的理念定位、管理、师资、人才培养四大方面的特色建设路径。尝试提出我国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办学的相应路径措施,期望能够对我国民办高校的优质特色办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办高校;优质;特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4602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起步的土壤和环境的特殊性,在我国民办高校恢复起步的初期,以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需求迫切为背景,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几乎都带有企业改革的“痕迹”和市场的“烙印”,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和很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的办学模式。从办学主体、投资主体、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划分,我国民办高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办学模式。

1民办高校的发展模式

1.1以学养学的滚动式发展模式

与国外在私立高校依托于捐资办学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并不鼓励民办高校的发展,甚至明确规定民办高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基本上没有对民办高校进行资金投入。这一时期的民办高校主要依靠学生学费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以学养学”靠学费维持学校发展的模式,走低成本扩张的道路。

1.2以产养学的注入式发展模式

随着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民办教育地位的提升,教育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共识,企业家办学也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国内外资金雄厚的公司、企业集团或者个人捐资(或捐助)建立民办高校,投资者运用企业的运作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建起了高标准、高投入、高起点的民办高校,懂得规模效益、规避风险、媒体炒作、扩大宣传、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等一系列市场运作的手段。

1.3改制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把政府或行业部门主办的学校整体改制转为民办,运用民办学校自筹资金、自主办学、自主运营的机制和模式,使学校获得长远的发展,政府从原来的学校中退出,学校由原来的靠财政拨款办学,变为多渠道筹措资金,但是政府依然是学校的办学主体,这是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的重大变革。

1.4附属再生模式

附属再生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是以财政拨款以外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在原有公立高校中运用民办机制创设的新制二级学院,实行国有民营的运作方式,拥有较大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独立校区和独立财务,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与母体大学相互协调进行办学。

1.5中外合作模式

这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依托政府支持,由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民办高校优质特色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2.1民办高校办学定位模糊,缺乏远大的办学理想

在民办高校探索特色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由于民办高校在投资方多来自于某一行业甚至是某一企业集团,因此民办高校虽然从事的是高等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更倾向于技能教育,职业教育,过多地关注教育的应用性,而忽略了高等教育的研究性。教育理念过于狭隘,不能紧跟形势,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方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于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小,主要靠学校自负盈亏,因此学费成了学校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这就造成很多投资者把学校看成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实行利益主导原则。投资者运用管理企业的方法去管理学校,忽视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学校发展中,只追求规模扩张,将招生放到首位,不注重办学质量的提高,仅关注学生数量的增加。因此这也决定了,远大的办学理想只能成为空谈,在功利思想下培养的学生,很难让社会把他们和精英人才等同起来,用人单位的差评也会直接影响到民办院校的招生,造成恶性循环。优质特色办学更是无以为继。

2.2家族式管理倾向严重、机构设置执行不力

民办高校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些民办高校照搬照抄公办高校的机构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特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政府还沿用对待公办高校的程序来监督、审核、评估民办高校。另外,投资者、办学者和管理者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民办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民办高校中,校长职能被弱化,教育理念让位于商业运作,优质特色办学难以贯彻执行。

2.3课程设置与公办高校趋同

民办高校体制相对公办高校较为灵活,人才培养模式本该独具特色,但是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却千校一面。许多民办高校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短期效益,根据生源情况开设专业,随机性很强,没有长远规划,更没有特色可言。多数民办高校培养目标趋同,纷纷提出培养高级应用型、综合型人才。这种趋同化现象表现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照搬公办高校,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独创性举措,趋同问题愈加严重,更是造成了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

2.4师资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对教师一般都实行聘任制,其师资队伍主要是由公办院校离退休教师,普通高等院校本、硕士毕业生以及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在职的兼职教师组成。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来源不难看出,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危机主要包括离退休教师精力不够、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兼职教师雇佣思想严重以及专职教师偏少四个方面问题。同时,师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不稳定,民办高校教师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公平性尊重与保护,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3我国民办高校特色建设路径分析

3.1构建共性与个性统一、与时俱进的理念定位

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特色从内容上看,应该包括规范化,即规范办学,严格管理,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重视办学质量;服务化即要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主张把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市场化,充分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锐意改革,紧密联系就业市场的需要,设置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精细化,不盲目跟风、扩大规模和片面追求升格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思想和接受新变革。经济、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力量,更要紧随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政策、法规的改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办学理念。

3.2健全内部管理的体制、机制

民办高校要想求发展、办出特色,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模式。健全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成员的构成应多样化。民办高校的董事会由六方面人员构成:一是学校的投资者,负责学校资金的供应和监管教育经费的使用;二是校长,具体执行董事会决议,并任命学生部、财务部、人事部等各个部门的领导;三是党组织负责人,贯彻党A方针,把握正确教学方向;四是教职工代表,维护教职工利益,反映教职工意见;五是社会专业人士,提供社会发展动态,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意见;六是家长或社区代表,维护家长、社区与董事会的联系。

3.3践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还是专科院校,以高职高专为主,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这就要求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针对培养目标,完善相应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的设置、能力的要求等。民办高校对专业、就业率的特别关注,决定了其在专业设置、课程规划上更需要注重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推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的频率,聘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组织教学。积极融合地区特征,探索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3.4保持稳中求进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队伍要少而精,有重点,结构合理,主要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来承担学校主要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可以加大引进有丰富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作为提高办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强大支撑。优秀的教师本身也有强大的号召力,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可以持续吸引一批批更加优秀的高级人才加盟。高层次人才引进来过后,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骨干作用。而对于学校的青年教师,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制定合理的培训制度。首先要加强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扩大教师视野,让中青年教师了解熟悉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改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于雷,王霁娟.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0年度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1):212216.

[2]曹勇安.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02)1819.

[3]曹勇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3)2527.

[4]董圣足.思寻民办教育的春天[J].中国教师,2012,1(8).

[5]方铭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民办高校特色――基于《规划纲要》的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7):104.

上一篇: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高考科目与教学关系硕士学位论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