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要在“情”字上下功夫

时间:2022-03-09 08:37:09

语文阅读教学要在“情”字上下功夫

【摘 要】语文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所富有的特殊情意性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灌输思想时,应情注其中。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多点在“情”字上做文章。

【关键词】语文;小学;情感;探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且应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然而,语文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但情感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生理、心理机能都是属于自己的,既不能玩假的,也不能受到别人指挥。课堂上的“情”字好比一座桥梁,它将教材与学生、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

一、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如《穷人》中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邻里情,《怀念母亲》中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等。教师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作者的情感因素,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二、设计导语,牵动学生“情”

怎样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胸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主要的一环。比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先问:“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同学们有的说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有的说一大早起来就贴对联,弄好吃的,忙个不停;有的说穿好了新衣,吃过了团圆饭之后就等着大人们给压岁钱……在同学们兴致颇高的时候,我接着说:“是啊!在大年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过那么幸福!不过,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就没有我们这么幸福了,她没有好吃的,也没有新衣服,更不敢奢望大人们给她压岁钱了……”伴着我深情的讲述,学生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眼神仿佛都凝注在我的脸上。接下来,我让学生看大屏幕,播放小女孩卖火柴的片段。关键时刻,画面戛然而止,我又问:“她在街上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引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三、品词酌句,体味作者“情”

小学语文教学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事物与学习语文、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体味感情与迁移感情相结合的学习活动。教学时要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品词酌句,首先要让认识到词语是表情达意的基本要素,在学习中要学会发现、评点、品味妙词佳句。

四、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

什么是朗读?从本体来看,朗读是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换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一个创造活动。朗读的情感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扎扎实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形象内容的。在情感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地体悟领会文本内蕴的有效措施。教学时,有多种多样的感情朗读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诵读,个别朗读,分角色读等,只要运用恰当,各种方法都自有其妙处。

五、启迪联想,再续作者“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来丰富补充作品的形象,真正把作者的情思化为学生可触摸到的真情实感。

语文教材里每一篇课文都寄寓着作者浓浓的情意。语文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所富有的特殊情意性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灌输思想时,应情注其中。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多点在“情”字上做文章。

参考文献

[1]邸会花.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2(12).

上一篇:高中数学如何把握学习中的技巧和方法 下一篇:对农村普通高中艺术特色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