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饮食及临床护理

时间:2022-03-08 06:09:49

糖尿病患者饮食及临床护理

【摘要】通过对糖尿病病因、常见症状以及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分析,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指出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食物,控制饮食从而达到食物治疗的目的,来减少症状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并结合临床护理的特点,提出几条常见的临床护理的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疼痛,帮助病人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临床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85-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2%,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到4000万,并还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而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药物。但临床研究证实,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对病情控制很有利,因此研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以及在临床中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效控制病情。

一、糖尿病简介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合理的饮食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长期的坚持合理饮食,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但如果饮食控制不好,病情会加重并产生并发症,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合理饮食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基础。根据自己多年的护理经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量,这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患者能量的供给需要根据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情况确定。其次,要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由于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需要供给充足,来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从而预防酮血症。第三,要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就不足,从而导致体内的脂肪分解加速,合成减弱。因此当膳食的脂肪摄入不当时,易引发或加重高脂血症,导致血管病变,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第四,要有适量的蛋白质摄入量。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的消耗量将增加,因此容易出现负氮平衡。第五,要有充足的维生素摄入。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受到限制,而且体内的物质代谢相对旺盛,发生维生素缺乏。因此,需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供给。第六,要有合适的矿物质摄入。由于矿物质的缺乏能导致很多糖尿病的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的减少从而加中病情。因此必须有足够的矿物质摄入。但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发症。第七,丰富的膳食纤维摄入。由于膳食纤维对防治糖尿病具有很好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糖代谢,降低血压、血脂和防止便秘等。但同时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又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因此需要合理摄入。第八,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新陈代谢的问题,必须根据血糖、尿糖、病情等信息,做到合理的餐次与营养分型治疗。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三、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努力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做好常规护理,使患者病情得到好转。既要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遵医认真做好各项护理,消除患者一切顾虑,结合医生用药改善患者病情,又要针对患者不同心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专科护理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临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临床护理中需要注意和做到几点措施。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因病程长,容易出现忧虑、抑郁心理,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其次要做好饮食护理。建立营养素的合理结构;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改善血糖、血脂;保持体力。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 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第三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运动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第四做好药物指导,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五做好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四、结论

可以看出,合理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的,临床实践表明,只要患者坚持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合理饮食、自我监测,自身的血糖水平就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确保生命安全。通过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以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晴等.糖尿病临床标准化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

[2]汤玉.糖尿病的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 下旬刊,2010,26(9):212.

上一篇: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下一篇:加强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