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为何频频涨价?

时间:2022-03-08 02:44:00

农产品为何频频涨价?

我国农产品价格一直不稳定,经常出现农产品产地价格很低,到了消费者手中则增长了好几倍的情况。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涨价更是牵动着每一个消费者的神经,也引来了消费者们阵阵的质疑声。

为解开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谜团,记者走访了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增槎路的广东胜佳超市有限公司冷冻配送中心,并对胜佳超市董事、采购总监麦家应先生进行了专访。

麦家应指出,“水果和蔬菜等生鲜产品价格之所以不断攀升,在于其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很多,且各环节之间衔接不畅、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水平不高。”

晨曦中的配送

胜佳超市成立于1994年,是广州市内最早的社区超市之一。现有分店60多家,以经营食品、日用百货和生鲜商品为主,拥有超过一万多平方米的多功能物流、生鲜配送中心,保证货品的优质和新鲜。胜佳是广州市内“平价农副产品专营区”以及“国家商务部农超对接资金扶持企业”。麦家应在胜佳超市从事采购工作已经近20年。

大约凌晨6点,记者到达胜佳超市配送中心。这时候,配送中心的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的装车工作。6点半左右,所有的配送车辆发出,它们保障了每天早晨的8点左右,市民在所有的胜佳超市都可以买到新鲜的水果、酸奶以及当天采摘的蔬菜等等。在记者到达之前,工人们已经忙活大半天了。

麦家应介绍道:“配送中心每天凌晨2点开始接收当地农民的交货,然后进行分拣和再包装处理。针对本地的供应商,会在前一天晚上把订单发过去,有些他们无法提供的产品,我们会在附近的江南果蔬市场(广州市最具规模的果蔬批发市场)拿货。而外地供应商的产品在配送中心都有备货,可以保障使用。”

“经过分拣和装车后,6点至6点半之间,所有的配送车辆(包括货车和面包车)都要发出。出于对广州市货车限行政策的考虑,货车只能就近配送,以保证在限行规定时间前回到中心。更远的门店只能依靠面包车配送。”麦家应进一步补充道。

在配送中心办公室的墙壁上,可以看见每天更新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公示表,在旁边的检测室里,每天都有专人进行快速农残检测。

配送中心拥有两个小型冷库,以满足基本需求。其中一个放满了苹果和梨等水果,都是省外基地供应的产品,温度维持在0~8℃;另一个放满了酸奶和糕点等,温度维持在-10℃。

人力成本是配送中心比较大的开支,由于机械使用没有普及,在分拣和装卸等环节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再加上之前流通过程中耗费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都会被转嫁到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间接助推了生鲜水果、蔬菜等产品的销售价格。

麦家应指出,普通市民对于生鲜水果、蔬菜的涨价比较无奈,也略显不解。其实,透过整条产业链来看,这些涨价都是“迫不得已”。

价格缘何高企?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胜佳是广州为数不多的参与农超对接项目的超市之一,其对接的农业基地遍布山东、山西、湖北等地。

之前提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价格变化较大,总体上来说是流通环节多、机械化程度低等造成的。对此,麦家应进行了逐层剖析。

据麦家应介绍,“我们的基地一般是工人提着篮子到果树下采摘,摘满篮子后出来装车,然后继续采摘。从地头至分拣中心使用的是三轮车,到了分拣中心才能看到机械化操作和现代物流设备。”

据了解,这些农业基地需要大量的人力,尤其是农忙时节。麦家应提到。

而在运输过程中,除却损耗不计,算上其相应的包装、装卸等环节,也将产生不小的物流成本。

记者在配送中心时,陕西对接基地运输苹果的货车正好到达。从货车司机处可以了解到运费以及人工费用的具体情况。

相对于苹果等农产品的价值,这一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及燃油费用所占比例是比较高的。以这车苹果为例,苹果重量15吨左右,总共货值14万元,运费总共8000多元,占了货值的6%左右。司机表示,其中燃油费需4000多元(运输水果的货车免收路桥费用)。

另外,现场请了两个工人进行卸货,花费500元,再加上装车过程中的费用以及两个司机的人工费用,这个过程花费的费用在1万元以上。相对于14万的货值,这无疑是笔巨大的开支。

在装卸的过程中,没有使用机械,耗费的人工成本较高。

记者在江南市场果蔬等农产品交易区走访发现,作为批发市场,叉车和托盘的使用率较低(国外水果交易区例外),主要采用人工分拣方式,产品的包装也不利于单元化操作。这些直接造成了巨大的人工消耗,带动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

当然,这是由于市场的货源比较复杂,散货比较多。不同的车辆型号、不同的装卸方式、不同的货物包装,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所以标准化难以实现。

最终,这些费用都体现在了产品销售价格里。麦家应举了个例子:“以西瓜为例,某段时间内其在地头的收购价格是0.4元一斤,而超市的销售价格要达到每斤1.2元才能保证不亏本。这中间的0.8元大部分都耗费在了这些环节。”

机械化破解难题

要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机械化是不二选择。可是现实却是,目前农产品单价和利润都处于较低水平,相关企业没有大量资金投入机械化,因此进一步导致人工成本升高、效率低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且整个产业链是相关联的,要求其上下游同时具备机械化的能力。

麦家应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相关政策、标准的严格执行、监管,将倒逼整条产业链各个环节去实现机械化。此时可以实现更高的流通效率和更低的流通成本,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麦家应表示,国外的农产品机械化程度很高。

“我在美国考察时发现,其机器人可以直接开到树下采摘,然后进行自动分拣、包装,形成标准托盘单元,采用集装箱运输,最后这个托盘单元可以直接进入超市销售终端。整个过程中不仅效率高,而且几乎不需要人力参与。包括其进行包装时就兼顾了之后所有环节,可直达销售端,而国内包装标准不一,总是要进行多次再包装。”

由此看来,产业链上游的机械化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为下游提供便利,在发展早期更是可以通过上游带动下游的方式加速发展。因此在地头的机械化就显得特别重要。

麦家应指出:“而现在零散种植大量存在的现状,难以显现规模效益,机械化难以推进。不过最新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有望解决这一难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此次会议首次鼓励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为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对此,麦家应认为,“实行新的土地流转政策以后,有望实现规模化的农场种植,这样集中以后大种植户有资金、有条件进行机械化操作。不过我估计还要五年以后才能慢慢实现。”

在上游实现了机械化后,整条产业链的机械化有望水到渠成,由此农产品销售价格方可得到控制。

上一篇:生鲜蔬果是这样出来的! 下一篇:沃尔沃动态转向系统减少工作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