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对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时间:2022-03-07 12:08:50

共读对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共读是新教育阅读观的重要理念。新教育认为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教育强调老师―孩子―家长三方相互联动,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通过与孩子口头、文字的交流,营造三方参与的阅读教育氛围,在这种教育氛围中熏陶的孩子,能充分挖掘出阅读中无穷的魅力,从而爱上书、爱上阅读。本文从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生生共读三种阅读方式及共读内容的选择方面来探讨共读的意义。

一、师生共读,以教师阅读激情点燃学生阅读热情

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共读,可以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用教师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教师阅读的激情激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尤其对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在“你读,他读,我也读”的这种氛围中,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学生读起来更带劲,逐渐养成让阅读成为伴随终生的生活习惯。

师生共读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阅读材料要适合学生阅读,有针对性,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二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学生。学生有能力自主读懂合适的读物,因此,既要指导,又要放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教师的阅读要有情感,能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还有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交流阅读的收获、感受、体会,一方面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平等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从阅读中得到更多收获。

二、亲子共读,在家庭中培养阅读兴趣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家长对孩子看课外书很排斥,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恰恰是这种功利的想法,把很多孩子的阅读兴趣从小学就给扼杀了。其实,阅读已经不仅仅是针对语文学科了,而是一切学科入门和提升的工具。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对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知识的积累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这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阅读中培养的能力显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

对小学生来说,亲子共读依然是孩子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而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更强。有些书孩子能听懂,但未必能看懂;还有孩子在看书时,脑子里会产生很多疑问、想法、猜测,需要成人的解答;另外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注意力、分配能力有限,所以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可以将较高程度的词汇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使他们记住,进而增强阅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因字、词或其他难题而产生对阅读的畏惧心理。同时与大人共读,孩子边看边听就成为一种需要和享受。

三、生生共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升能力

课外阅读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放手让学生以阅读教材为载体,自己搞活动,自主策划、编导,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学了《九色鹿》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再次重现他们对于贪婪的商人和国王二人品质的感悟和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此外,还可以创造共读条件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在生活的大环境中拓宽生生共读的范围。如通过办班级墙报、手抄报,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然,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来阅读,关键是读的内容要正确,要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很多家长对课外阅读排斥的原因,就是担心孩子看的是内容不健康的书。据中国新阅读研究所公布的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研究认为,在低年级(1至2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的发挥。在中年级(3至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在高年级(5至6年级),则主张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所以,我们主张小学生还是以文字书与绘本交替阅读为主。这是一种既照顾到孩子的年龄,又考虑到孩子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方法。有些书里的字孩子可能还认不全,而书里的很多意思也不是低年级的孩子能理解的。另外,每个学生的情况也有不同,在学前阅读基础比较好的、有阅读习惯的家庭、经常有亲子阅读的环境的孩子,可能会读得顺畅一些。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说能力 下一篇:你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