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3-07 02:36:19

中外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的研究

摘要: 1500m自由泳是游泳比赛中距离最长的项目,运动员的参赛速度分配模式对最终成绩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大中、外赛事男子1500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参赛各分段成绩的收集、分析,在揭示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的同时,探寻中外运动员参赛配速模式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外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存在一定差异:中国运动员参赛速配模式为前快后慢的1-3型;世界优秀运动员则普遍为前慢后快的3-2型。

Abstract: Men's1500m freestyle is the longest project in swimming meeting. The athlete's pacing and strategy has very important meaning to the final results.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of pacing and strategy of the athletes' in the World Cup swimming game series, China swimming championship and the Olympic Games men's 1500m freestyle finals.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at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athletes have the different model of pacing and strategy. Chinese athletes used to using 1-3 models in competitions, but the world top athletes love 3-2 model.

关键词: 游泳;1500m;自由泳;速度分配模式

Key words: swimming; 1500m; freestyle; pacing and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8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315-02

0引言

男子1500m自由泳是游泳比赛中距离最长的项目,它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意志品质等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拥有更长的途中游距离,运动员参赛体能的分配对最终成绩也意义更加重大。本次研究通过对2004-2008年世界杯游泳系列赛、2004-2008年中国游泳冠军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中、外赛事男子1500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参赛各分段成绩的收集,经统计计算后对中外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男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提供合理的参赛速度分配建议,同时为一线教练员指导训练实践和战术安排提供部分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参加2004-2008年世界杯游泳系列赛、中国游泳冠军赛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1500m自由泳的决赛运动员参赛成绩(共88人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收集游泳比赛不同项目和长距离自由泳参赛速度分配和战术分析的相关文献、资料。

1.2.2 资料收集法从国内外游泳网站收集中外优秀男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各分段成绩。

1.2.3 数理统计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4.0软件完成运算。

2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优秀男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发展情况对比多年来我国运动员同世界优秀选手在男子1500m自由泳项目一直存在相当大的水平差距。近年来,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训练指导思想影响下,中国男子运动员在男子1500m自由泳项目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2005年以前,中国男子运动员在1500m自由泳世界比赛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第四届东亚运动会上张琳进入当年世界男子1500m自由泳世界排名前十,成为中国男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具备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同台竞技实力的一种标志。

2.2 中国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分析

2004-2008年中国游泳冠军赛1500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参赛每500m各50m段落平均成绩分别为:31.05s±0.92s(0-500m);31.55s±0.09s(500-1000m)和31.60s±0.71s(1000-1500m)。

为了对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阶段速度变化进行概括和归类,根据1500m自由泳比赛的距离特征,研究利用数字简式对运动员比赛中3*500m段落的速度变化情况进行了表达。通常,比赛中不同的运动员有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比赛速度分配模式,例如:某运动员第1个500m游程速度最快,第2个500m游程速度最慢,可将其简化表示为“1-2”,即第一个数字代表比赛中速度最快的游段,“-”号后的第二个数字代表比赛中最慢游段。

根据上述方法可得出:中国优秀运动员参赛的3个500m段的平均成绩随比赛游程增加呈速度下降趋势,其参赛速度分配模式为:1-3型。同时由于受出发和冲刺的影响,在前后两个500m段各分段平均速度波动较大。

2.3 世界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分析

表1是北京奥运会决赛运动员参赛每500m分段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分配模式表,通过对运动员参赛各500m速度分配变化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奥运会决赛运动员配速方式同最终成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

如上表所示:北京奥运会男子1500m自由泳决赛的1-4名运动员在比赛中均以3-2型速配模式完成比赛,而5-8名选手则分别采用开始阶段500m速度最快的1-2型和1-3型速配模式参赛。同时,系列赛组运动员每500m游程各分段平均成绩变化情况的研究呈现相同结果:29.47s±0.75s(0-500m);29.57s±0.03s(500-1000m)和29.20s±0.61s(1000-1500m)。系列赛决赛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模式同奥运会前四名运动员相一致,均为:3-2型。

对以上三大中、外赛事,男子1500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参赛各分段成绩变化进行比较后发现:后程加速的3-2速度分配模式是世界优秀运动员在1500m自由泳比赛中较多采用的速度分配模式,而更多中国运动员喜欢用前程速度快后程速度慢的1-3速度分配模式参赛。

根据氧债、空气和水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和肌肉收缩能耗同收缩速度m3成正比的理论,运动员提高一倍的速度,所受阻力将增加四倍、其能量消耗将提高八倍,在比赛的后半程进行加速意味着更大的能量消耗。因此,3-2型速度分配模式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和机体的耐乳酸能力较匀速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认为以下3方面原因是促成世界优秀选手这一选择的原因:首先,在游泳比赛中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匀速游,所谓的匀速游和和加速游都是在比较意义上得到的。同田径等项目不同,游泳比赛中加速战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参赛过程中某一分段的突然提速,更多世界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是通过多分段逐步提速的战术行动方式完成后程加速。

另外,对游泳比赛速度分配的研究简单看来是生理学研究范畴,而实践中合理的参赛战术安排还应同时考虑生理、心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赛中,采用加速游的选手会通常会给对手造成一种后劲强劲,越拼越勇的感觉。从而更容易形成心理优势,使运动员在冲刺段向身体极限冲击的时候更加出色发挥个人潜力。

最后,研究发现:世界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冲刺距离同最终成绩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以奥运会决赛运动员为例:前三名奖牌运动员均在比赛最后400m处开始进入冲刺加速阶段;获得第四、五名的运动员在决赛的最后300m处进入冲刺加速阶段;而六至八名选手仅在决赛最后100m左右才开始加速。同其他决赛选手相比较,前三名运动员更早进入冲刺阶段。运动员的冲刺段长度同所获得名次成反比,即越早进入冲刺段(冲刺段越长),成绩越优秀。因此,现阶段世界优秀运动员多采用加速游的参赛速度分配方案也许是一种受冲刺段距离延长影响的必然结果。

3结论与建议

3.1 后程加速的3-2型速度分配模式是现阶段世界优秀男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所采用的主要模式。

3.2 后程减速的1-3型速度分配模式是现阶段中国优秀男子1500m自由泳运动员参赛速度分配所采用的主要模式。

3.3 后程冲刺长度同运动员最终成绩存在一定联系。世界优秀1500m自由泳运动员的参赛冲刺段长度同成绩呈反比,即运动员越早进入冲刺段――冲刺距离越长,成绩越优秀。

3.4 日常训练中注意提高运动员对1500m自由泳比赛前程的速度控制。在全方位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水平的同时,适应现阶段世界优秀运动员的3-2 型“前慢后快”参赛速度分配特征。

参考文献:

[1]汤姆.施威尔.游泳比赛中速率的合理分配[J].游泳,1987,(2):39.

[2]马格利索.pacing and strategy(1993)[J].游泳季刊,2008,(2).

[3]谭明义.奥运会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新特点[J].中国体育科技,2005,(3):105-108,115.

上一篇:Web2.0用于文献检索课教学初探 下一篇:分析世界女排大奖赛了解世界女排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