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观察法

时间:2022-03-06 02:22:11

谈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观察法

摘 要:观察是物理学习的起点,学会观察也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而掌握学生的心理过程又对推动这一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的作用。文中就明确观察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了一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观察心理;能力培养;教学价值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了解各种现象和各种事物。观察也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是思维加工的前提,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

一、心理特征的观察

心理学认为,观察的心理基础是感知,即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所谓感觉就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大脑中的一种反应;所谓知觉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事物的整体和事物之间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更为复杂的反应。感觉是知觉的必要条件,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观察是通过感知来实现的。物理学习中的观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另一类是物理实验中借助仪器把物理现象再现后,进行观察。

二、观察的心理过程和研究

在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是以各种媒介作用在学生的感觉器官上的,再通过神经系统而与人的大脑相作用的,心理过程为:感觉知觉表象思维。心理学认为,感觉和知觉是事物的直接反映,是对事物的个别特点的反映,而表象是当前没有作用于感官的,是从前感知过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过去感知痕迹的再现,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同样表象也是具体的、直接的反映,是感性的认识活动。它能反映事物的一般特点,也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物理的学习必须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并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要符合认识的心理过程。物理观察正是按照从感觉到知觉,再从知觉到表象的心理过程去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

首先要按照由物到理的认识规律,从物理感觉到物理知觉的过程,表现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特征的认识,认识这些特征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如常见的剪刀,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这是它的个别特征。为了能更仔细的知道这些特征的条件,不妨亲自试一试。

其次从物理知觉到物理现象这是概括表象阶段。表现为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对物理的某些属性和特点有了初步认识,有可能建立物理现象之间的的联系,找出物理现象的一般特点。如果说将剪刀的个别特点与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概括出一般特点是:刀口受到的阻力与柄到支点的距离有关,将剪刀制成各种形状就是为了使用起来方便,省力或提高办事效率。这时头脑中想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规律?这是观察的高级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高级的概括,从这些物理现象的一般特点中,再从这些现象的发生发展的条件中概括并抽象出规律来,这就是杠杆平衡原理。

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和敏锐性也是很重要的。在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多动脑,并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如将水和酒精混合时,为什么要将水放在下面,酒精放在上面?以及将试管来回倒置几次后会发现什么?

三、认识观察心理对教学的价值,促进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虽然观察的心理过程对每个人是固有的,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大脑所固有的,它是在人脑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观察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①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在学习中,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接触各种自然及生活中的现象,加强观察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深厚的物理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探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观察能否通过玻璃漏斗将放在其上方的所向乒乓球吹向上……②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物理观察成功的基础,是观察能力形成的保证,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目的明确,细致的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观察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做到心中有数,要有预定的目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和掩盖,学生看问题往往有片面性,由于有奇心,更喜欢刺激性强的现象,忽视物理现象的本质,如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水开的过程,怎么开的,怎么冒泡,小泡的状态和体积的变化如何,以及水开之前有什么现象?如果观察不仔细或不全面,就无法形成科学的结论。③观察还应与思维相结合,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而深入观察又需要思维的指导,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将已有的认知结构与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注意物理现象的特征和过程发生发展的条件,深入分析和研究,就容易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与掌握。譬如,在讲电功率时,将两只不同的小灯泡串联后观察发现,两灯的电流相同但亮度不同,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到一只熄灭,另一灯仍亮,是否不亮的灯中没有电流吗?通过引导思维不难知道熄灭的小灯仍然具有和亮着的灯有相同的电流……④积极营造观察环境,在观察中良好的观察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一参与就感觉到自己融入到物理世界中,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促使观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研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在光学实验室中演示,效果明显,学生的观察效果更好,如果在教室中演示,可多带一些器材,多演示几个实验,也会起到好的效果。

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对自然界有广泛的涉猎,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对学生有机训练观察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观察训练的最好环境,而生活中日日常见的现象又极易被相关事物所掩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捕捉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条件。

上一篇:TM演绎精品纱线的“炫动”'> SPINEXPOTM演绎精...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对话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