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的“灯泡王”

时间:2022-03-03 04:49:41

胡西园是旧上海的“灯泡大王”,1921年,他在自家极其简陋的实验室里试制出中国第一只自制电灯泡,填补了近代中国民族电光源工业空白,被誉称“中国电光源之父”。

立志开办中国灯泡厂

人们知道,世界上最早发明电灯泡的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不过,中国人的智慧、才力毫不逊色,只是落后的社会制度、封建余孽压制了创新人才。在爱迪生发明电灯40余年后,中国第一只自制电灯泡问世。这是1921年由上海一位年轻人在自家极其简陋的实验室里试制出来的。

这位年轻人叫胡西园(1897――1981),有“中国电光源之父”之誉,是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上海市电器制造同业公会主席、上海市电工器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等职。他祖籍浙江镇海,父亲胡赓皎中过秀才,处世开明,家道殷实。胡西园天生聪明好学,曾就读于镇海县立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浙江高等工业学校机电专业。

胡西园自幼就对大上海橱窗里安装的各种奇妙、闪亮的电灯泡备感新奇,因此大学毕业后立马放弃舒适、高薪的就业职位,同另外两位海归工程师一起动手研制电灯泡。其问的磨难、困苦,罄竹难书,但为了理想,为了给中国人争气,终于有志者事竞成。

创业难,开业更不易。胡西园发誓:一定要让中国人能用上自己制造的电灯泡。所以他马上筹划办厂事宜,期望尽快投入批量生产,以打破洋灯泡垄断中国市场局面。为此,胡西园变卖家产,筹集了3万元资本,租下北福建路唐家弄一处房屋,开始生产电灯泡。

通过一段时期试生产,产品合格率逐步过关,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了下来,但碰到销售难题:当时国内灯泡市场充斥洋货,“洋灯一统天下”,上海没有哪家电料行愿意、推销国货灯泡。这对胡西园来说不啻是“一记闷棍”。

眼看厂里灯泡越积越多,资金周转不上。胡西园急中生智、采取避实就虚策略,转向外省市,沿着沪宁沪杭线,开辟苏北、江浙等内地中小城市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地,签订销售合同地区遍及江浙皖赣等省近30个小小城市。

名曰“洋名”实欲取代之

1923年,胡西园正式进行工商登记注册,成立“中国亚浦耳灯泡厂”。为何要取这样的厂名?原来,胡西园煞费苦心。由于当年社会上弥漫崇洋风气,为了,迎合顾客心理,胡西园“曲线救厂”,干脆沾带点洋味,取德国“亚司令”、荷兰“飞利浦”这两大世界名牌灯泡的首尾两字的“亚”与“浦”,实际上寓意自己要超越洋人、执中国灯泡制造工业之牛耳,拼成“亚浦耳”三字作厂名,以“亚”字作产品商标,特意在厂名前冠以“中国”,在包装上加盖“国货”两字,通称“老牌国货亚浦耳”。如此看来,沾带洋味的厂名是无奈之举,却是胡西园雄心所在,他真正期待有朝一日,要将中国亚浦耳电灯泡打进国际市场,为国争光。

亚浦耳灯泡逐渐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但胡西园深知,其经济实力相当弱,唯有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品种才有出路。“亚”字牌产品就这样从最初的长丝型变成螺旋丝型,然后是照明效果更好、携带更方便的充气型。当亚浦耳攻克难关生产出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充气灯泡时,美国著名奇异公司不得不屈从,由此降低傲慢无理、故意高抬的售价。

20世纪20年代中国贫穷、落后,民众万万没想到中国人能自己制造电灯泡,更想不到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灯泡可与欧美名牌媲美。所以当人们了解事实,亚浦耳作为新兴民族工业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和重视。国内不少著名的大专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纷纷派人赴亚浦耳参观学习取经。亚浦耳闯过初期最艰难岁月,至1923年,日趋兴旺,一些富商巨贾也愿意前来投资。胡西园不断招股集资,一步步实现他壮大亚浦耳理想。至1927年,胡西园在沪东公共租界买下十余亩荒地兴建新厂房。1929年,胡西园再次招股增资,在杨树浦建造分厂;亚浦耳由单一生产电灯泡扩展为多门类、综合性的电器制造厂。

商战无情而爱国有心

胡西园研制第一只国产灯泡;开办第一家华商灯泡厂,填补了近代民族电光源工业空白,大长了国人志气,自然遭到外国灯泡同行敌视、报复。由此,一场旷日持久、刀光剑影的商战不可避免地发生。

1929年,胡西园会同厂技术人员当场抓获往生产用的红磷药水中掺碱性粉末的破坏分子;1935年,奇异公司出笼一种“日光”牌灯泡,每只仅售一角,且施出压低批发折扣、延长结款期限等伎俩,大肆在市场上倾销,冲击国货。胡西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声明该灯泡未在我国商标局注册,抗议“以假乱真”。他还以上海电工器材同业公会负责人身份,采用商业新策略,动员下属华商灯泡厂捐献少部分产品,贴上“日光”牌商标,每只售价5分;同时在全国各地报纸刊登广告,使商局扑朔迷离。各经销商捉摸不透,也不知真假,所以都不敢轻易进货。胡西园冷不丁地给奇异公司一个措手不及,“奇异”吃上哑巴亏。

在与洋商较量中,使胡西园意识到华商自身团结的重要性。发展民族工业,创立国货名牌,既符合潮流,又顺应民意,同行、团队乃至社会要整体联体,所以,胡西园于1923年加入中华国货维持会,自此,胡西园除了负责亚浦耳日常事务之外,积极投身各类社会活动,热忱倡导国货之道。1924年,胡西园作为上海国货团体代表之一,出席欢迎孙中山由广州赴沪仪式,并亲手送上两只“亚”字牌灯泡,受到孙中山嘉勉。

为将使用国货的观念播入孩子们心田,培养国货长远用户,胡西园经常开展针对少年儿童的宣传工作。亚浦耳每年都要组织千余名小学生来厂区参观,每人赠送一包食品,食品包装袋上印“爱国同胞,请用国货”字样;还赠送“亚”字牌灯泡一只,并将统一印制的意见征求书请孩子转给家长,诚意征集批评和建议。亚浦耳广告语就亦非常独特,如到圣约翰大学,向学生宣传:“中国人请用中国货”、“中国首创,省电耐用”。

“亚浦耳”点亮万家灯火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连一些外国在华著名企业不得不收敛轻视中国货的傲慢态度,同时,也为了它们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大量使用亚浦耳灯泡,如上海法租界路灯几乎长期订购亚浦耳灯泡。

对当时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路灯照明,胡西园同样“寸土不让”,敢于叫板洋商。比如,对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路灯供货权,胡西园苦苦争取多年,总是“无疾而终”;后来,胡西园想出一招,先由上海国货团体出面致函请求,再递上中央工业试验所对亚浦耳灯泡的检测报告单,证明该产品性能与美国奇异灯泡相当。经过坚持不懈努力,亚浦耳一举获得南京市全部路灯供应额的三分之一。亚浦耳灯泡不但在国内崭露头角,而且在国际上赢得声望,许多停靠上海港的外轮添货时,往往还会顺便多采购一些亚浦耳灯泡随船贩运到澳洲、非洲等地,深受当地用户喜爱。

胡西园成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的“灯泡大王”,确实不负众望。解放后,胡西园继续担任亚浦耳电器厂总经理(后来改名亚明灯泡厂),晚年为和平统一祖国做了大量工作。

上一篇:怎样规避“挖角”风险 下一篇:“听其言”不如“察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