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很大

时间:2022-03-03 04:38:02

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很大

中医药服务贸易隶属于医疗卫生服务贸易,它区别于中医药产品等实物贸易,是以中医药为主题的服务和服务产品的贸易活动,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种提供方式实现。中国目前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和市场环境,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医医疗服务发展情况

全球目前已有194个国家、地区有中医医疗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际上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50万人,海外注册的中医机构至少超过5万多家。发达国家至少使用过一次中医的人口比例:德国80%、加拿大70%、法国49%、澳大利亚48%、美国42%。

中医药教育培训事业在国际的发展取得不小的进步。中医已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进入大学教育。每年来华留学人员近5000人,同时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从世界植物药市场发展情况看,全球使用天然药物的人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全球传统药物/天然药物每年的贸易额已高达600亿美元。全球传统药物/天然药物市场发展速度为10%-20%左右。

中医药服务贸易具有最大的比较优势

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国际化实践中要明确几种认识。首先,中医药的“天然禀赋优势”不等于市场竞争力优势;二是中医药如今的技术、资源优势不等于贸易产品竞争力;三是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不等于进入欧美市场;四是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不等于忽视中药货物贸易;五是中医药境内外产品价格差不等于贸易利润。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具有最大比较优势(“禀赋优势”)的医药服务贸易行业,但“禀赋优势”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基于要素积累的静态的比较优势往往难以持久,要想赢得长期发展,必须动态的运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战略管理。

恰当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应坚持西向取势、东向取利。具体来说,在欧美地区强化科技合作、文化交流,扩大对医学主流社会的影响;在东南亚、东亚寻求中药、服务市场的战略突破。

中医药服务贸易特征包括:以医疗、教育、文化传播、旅游等为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理论等内涵;对能源等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小;对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集聚效益较大。

之所以说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不等于忽视中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增长具有内在相关性。再者,运用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表明,全球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相关性为0.997,说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呈现互补性。影响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几个问题

影响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包括:在生产要素中,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源结构、质量、数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生产业欠缺;在需求要素中,缺少国际渠道、品牌优势等引导需求的资源。

如今,中医药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2008年全国中成药销售额1676亿元,饮片销售额395亿元,中药材销售额372亿元。三项合计总体规模为2443亿元。2008年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5.21亿美元,中成药出口额为1.71亿美元,两项合计约合人民币48亿元。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国内市场与出口市场的比例为51比1,出口所占比例不到2%。

另外,与中医药相关的生产业欠缺。生产业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专业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和管理等活动,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房地产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

策略建议

我认为,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需从以下四方面人手:一是创造投资需求。健康产业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

二是产业融合,集聚互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将有利于主导产业获得竞争优势。构建价值链优化主导产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关系,使得主导产业可以从支撑和关联产业的成本、质量、信息交流共享优势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是区域联动,错位互补。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国内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大联盟,协调、错位、互补发展,实现中医药资源在区域层面合理分配、资源互利共享形成若干先进的有竞争力的服务贸易板块,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

四是选好产业抓手。充分利用当地人文、医药文化资源、以旅游体验发展中医药“境外消费”,拉动中医药服务产业链。

上一篇:企业税与个税缴纳:西班牙 下一篇:期待别样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