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监管制度分析

时间:2022-03-03 02:13:33

中国银行监管制度分析

摘要:本文从银行监管的模式比较入手,对我国银行监管制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者建议从以下方面构建中国的银行监管制度:一是要强化监管的独立性,实现监管的专业化;二要优化监管环境,提高监管效率。

Abstract: Comparison of banking supervision from the start, China's banking regulatory system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escribed. The authors suggest the following construction from China's banking supervision system: Firs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regulators to achieve regulatory specialization; Second, we must improve th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关键词:银行监管 问题 制度构建

Key words: banking supervision problem system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王百欢(1983- ),女,吉林省通榆县人,吉林警察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师。 张清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中国银行监管的模式

世界各国所采取的银行监管的模式是不同的。这些模式有不同的作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作用上的差别。一般而论,银行监管有以下模式:

(1)统一监管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是指对不同的金融行业、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都是由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负责。统一监管模式有成本优势。由于统一的调度和管理,就节省了技术、人力、资源、信息等的投入,降低了成本。但是统一监管也有其缺陷,那就是缺乏竞争性,容易导致体制僵硬,缺乏机动性。

(2)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是指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领域内分别设立专职的监管机构,各司其职,负责各自行业的监管。分业监管具有专业优势,权责明确、分工细致,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达到监管的目的,实现竞争优势。但是分业监管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多重监管机构之间难于协调,可能会出现监管上的缺位或越位现象。另外由于设置了多个部门,难免会出现机构庞大,导致监管成本较高。

(3)不完全统一监管模式

不完全监管模式是对完全统一和分业监管模式的一种改进。这种监管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形式和需要设置不同的监管机构,由一个牵头监管机构和不同监管分体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完全监管模式的优点是它既避免了统一监管模式的单一和僵硬,又实现了各监管主体在其监管领域内保持了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发挥了各个监管机构的优势,降低了监管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

并没有一个最理想的监管模式可以在全球适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该建立不同的银行监管模式。“有充分理由相信,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特殊的经济环境、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法律体系,它们的银行监管架构应有别于目前流行于发达国家中的架构。”不同的国家需要不同的监管制度,而不同国家的监管制度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停的探索和改进,才能找到一个国家适合自己的模式,并在以后的金融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

二、中国银行监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监管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是没有银行监管的,中国的银行监管体制是在后来慢慢建立起来的。体系的不完善问题可以说是“自然而然”。

(2)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的银行监管方式仍以合规性监管风险为主,尚未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主的风险性银行监管。而且监管的重点放在了机构的市场准入监管上,而忽略了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监管。“我国中央银行过去一直将监管重点放在合规性方面,但随着银行业的创新和变革,合规性监管的缺点不断暴露,这种方法市场敏感度较低,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银行风险,相应的监管措施也滞后于市场发展。而风险性监管在识别、度量银行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审慎监管原则,提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监管措施。

(3)缺乏一套系统性的风险预警、处置、缓冲、补救机制

银行监管并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全面、科学、有效地反映银行经营行为、经营质量、银行风险的指标体系,监管机构在监管中不能做到准确量化,没有条例规则可循,由此导致了监管中可能存在的监管真空。缺乏早期的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无法在危机发生前进行量化分析、解决,所有的工作都是忙于出了问题之后的“救火”,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资源,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三、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构建

(1)强化监管的独立性,实现监管的专业化

实现银行监管的独立性和专业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监管的独立性是监管的专业化的保障。因此必须首先明确监管的目标――保证银行体系的健康运行,确定以风险监管为主、兼顾合规性监管。另外必须更新监管的理念,打破陈旧的监管观念,树立风险监管、内部控制、社会监督、合作监管的理念。再次是必须培养自己的专业监管队伍,毕竟任何制度、规范都是人来操作执行的,只有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监管的效率,激发监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优化监管环境,提高监管效率

良好的监管环境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监管效率,消息畅通的信息环境、健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公正严明的法律环境都有助于银行监管的有效化。同时要减少行政监管,严格法律监管。“虽然最近几年出台的法律较多,但是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养成的作风还没有完全根除,行政监管或执法不严的情况经常出现,致使金融犯罪时有发生。所以,我国银行监管急需一整套严格的监管程序和方式,依法监管银行业的市场运营。”另外还应该搭建及时快速的信息化平台,实现风险的预警能力。

资金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业是经济的心脏。银行监管的实质就是要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肌体健康秩序地运行。只有深化银行监督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心脏”有力,“血液”新鲜。

参考文献:

[1] 王君:银行监管应该专业化[J],财经,2003年第3期.

[2] 张俊喜:银行监管的组织架构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第12期.

[3] 阎庆民:金融全球化中央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

[4] 韩曙平:从国际金融监管趋势透视我国的银行监管[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上一篇:试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舆情问题 下一篇:对新形势下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