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看中国女性的发展

时间:2022-03-02 03:31:53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看中国女性的发展

[摘 要]后现代女权主义是怀疑和批判的思想武器,不仅要颠覆男权主义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权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不少理论家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女权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如今,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对中国女性争取女性权利和妇女解放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女权主义、女权主义、中国女性、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14-01

一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系统阐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后现代主义等思潮泛滥,学者、学生、媒体甚至某些左翼人士都表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敏感性”([1]p.218),现代女权主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这段时期,女权主义根据自身权利的需要,以现代女权主义为基础,再吸收和融合后现代主义思想,从而产生了后现代女权主义。

概括当前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研究成果,可总结为以下几点主张:

第 一,反对本质主义,强调差异性。后现代主义认为,本质和真理一样,是极不确定的主观性极强的概念。女权主义对上述思想有着很大共鸣,反对人们再三强调女性 的生育能力及其对女性特质形成的影响。法国著名女性学者威蒂格认为,不仅女性的心理是为社会所强加的,就连女人的身体也是社会造成的。她主张真正的女性解 放不仅要超越自由主义的男女机会均等的境界,而且要超越激进女性主义的女性优越论。([3])后现代女权主义不仅反对性别的两分,而且反对性别这个概念本 身。她们十分重视性别之外的种族、阶级、民族及性倾向的区别,并认为这些区别是从社会和心理上对生理区别做出的解释,是为了把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第二,否定宏大理论体系,反对父权制。后现代女权主义转变了以往追求完整性统一性的理论研究重心,而是对局部的、分散的理论进行探讨。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者来说,所谓的强调“普遍性”、“性别中立”的 理论,实际上都是站在男性主义的角度去建构。而关于女性的解放问题,后现代女权主义也不同于以往的女权主义,认为不存在普遍的解放的自由。因为女性来自不 同的种族、阶层,有着不同的年龄、性格,并没有一类女性来代替所有女性。因此,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那些宏大的现论。

第 三,反对压迫和权力。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妇女就是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这种压力就是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纪律等。在这种社会压力下,妇女自己制造出管 制、压迫自己的牢笼,从而对自身形成监督和统治。正如福柯所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 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4]Ramazanoglu,C.p.191)

二 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评价

对 于后现代女权主义,学术界广泛存在着批判。比如说,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宏大叙事,这就可能造成减少知识和理论根基;后现代女性主义颠覆传统认知的做法,也 为人们所诟病,质疑其多元的、非确定性的理论会造成某种不可知论,例如对那些女性已经掌握的、可以付诸实践去维护自己利益的理论,造成了威胁,而且具有相 对化倾向,甚至自相矛盾,让人们很难理解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

后现代女权主义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具有鲜明是时代特征,代表了女权主义的最新发展方向。后现代女权主义和现代女权主义一样,都有着鲜明的 女性立场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目标是消除女性歧视,改变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追求与男性同等的权利,最终达到女性全面自由的发 展,实现妇女解放。后现代女权主义质疑普遍性,强调差异性,实际上将妇女问题置于更具体的时空中,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丰富了对妇女受压迫的讨论。它 不仅强调两性之间由于受教育程度、话语权造成的差异,而且强调不同种族、阶级、地域等造成的差异性。这样一来,人们不再以过去西方国家妇女的经验作为全部 妇女的经验,而是认识到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妇女受到的压迫、受到何种程度的压迫的特殊性。

三 后现代女权主义对中国的启示

后现代女权主义对女性解放和女权的争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促进社会与家庭的和谐,有着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研究后现代女权主义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在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启发下去关注中国性别歧视问题。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所提供的数据,18-64岁的女性就业率为71.1%,男性的 就业率为87.2%。从数据上不难发现,中国女性就业率比较高,这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但和男性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就目前社会的 热点,大学生就业来说,女大学生,无论是文科还是工科,都普遍存在性别歧视问题,许多招聘单位甚至直接表明只招男生。此外,已婚女性在就业时,比单身女性 遭遇更大困难。要改变这中性别歧视现象,中国妇女不能仅仅期待个别的社会组织或运动来进行缓慢、局部的改善,而应从人民大众的生活文化领域去寻求解决方 式。后现代女权主义正是主张从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这对于我国女性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是有积极地指导意义的。

其次,追求两性平等,促进中国女性的社会参与。目前,我国妇女在参与决策和管理方面仍面临障碍,据调查显示,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的任职比例偏低,即使在社 会组织中,女性在中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也低于男性。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面对性别歧视和偏见时,女性首先要有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 权益;其次,后现代女权主义在追求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不排斥性别差异。因此,我国女性在争取更平等的社会地位时,不需要将男性看做阻碍自身发展的障碍,而 应该在接受差异性的基础上去自我发展,不需要孤立于社会之外单打独斗。

总体说来,我国女性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妇女相比,我国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和解放程度,都处于比较乐观的地位。当然,由于受传统男权思想的 影响,现实生活中,女性受歧视、被忽略以及粗暴对待等现象普遍存在。研究后现代女权主义,可以为改善我国女性现状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历史、文化 及地域的特殊性,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式。但是,在接受后现代女权主义有益的理论思想时,我们也不要忽视其自身的局限性,要在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找 到适合中国女性的解放道路。

参考文献

[1] 段忠桥主编,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贾格尔等,“女性主义理论概览”,国外社会学,1989(1).

[3] Ramazanoglu,C.(ed.) Up against Foucault,Explorations of Some Tensions Between Foucault and Feminism,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1993.

[4] 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R]妇女研究论丛,2011(6).

[6] 王淼,后现代女权理论的产生及对我国的意义,[J]兰州学刊,2006(7).

上一篇:基于红外热动传感器的交通流状态检测的研究 下一篇:聚酯亚胺浸渍树脂耐冷媒性能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