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浅析

时间:2022-03-01 08:20:4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浅析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认识公共艺术教育深远意义的基础上,浅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为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校;现状;发展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人的素养,造就一代代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教育家、学者和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是集音乐、舞蹈、文学、道德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科目。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礼”“乐”并举,以“礼”规范人的言行举止,用“乐”来陶冶人的性情、影响社会风尚。古希腊亦如此,柏拉图认为艺术教育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培养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确立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此后,北大形成了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对我国艺术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从改革开放前几十年的停滞甚至倒退,到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美育的地位,直至2006年教育部下发《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才得到重视与较快速地发展。经过一波三折的发展经历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教育家、艺术家纷纷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发现与整治各类问题和症结,探索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大量发表的文章显示,由于受到缺少可借鉴的完整体系、经费与教学条件欠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并努力实施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但是,由于受各校管理者(领导)是否重视、资金条件是否到位、师生认识是否统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各校开设情况差异很大。如20世纪80年代,北大、清华等十余所高校率先视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倡导与推进公共艺术教育2005年浙江大学牵头举办了“浙江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术论坛”,就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解决的思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大量的学校存在教学设施不齐全、课程开设面很窄、随意性很大等缺陷。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教育力量不足

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思想素质、有一定艺术理论与技能、掌握一定教育理论、有良好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但现实状况是:在一些拥有二级专业艺术学院的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课由专业教师承担,此类教师多是艺术院校毕业,具有较强的演唱、演奏、创作、表演等专业技术。然而,其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技术的学习而缺乏文化底蕴,从而削弱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的影响力和美育功能。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艺术院校的毕业生都能承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任务的。由于公共艺术教育中学生基础与专业要求有一定距离,教学中容易出现“超高要求”的脱节现象;在有的高校中,由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造成了课程开设面窄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还有的高校,为了顺应所谓公共艺术教育的需要,忽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壮大的队伍中吸收了各种“人才”,致使队伍良莠不齐,影响了艺术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三、课程建设不健全

虽然有一些高校经过努力,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但统观全局,绝大多数的学校处于有课程设置,但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与稳定,比如非根据学生需要,而任由教师上报开设什么课程;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如没有区别对待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基础情况,未注意普及型与提高型课程的对比、注意课程的持续性与知识系统性等问题。教材方面,虽然教育部推荐了“大学美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一批优秀教材,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个性等因素影响,不可能统一要求。多数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与史学、哲学、管理学等众多的学科一起挂靠于学校教务处。各种现象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艺术教育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标准缺失、课程结构欠合理、评价结果不科学等与艺术教育培养目标相悖的后果。

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科学

目前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多由教师与教务处确定班级规模,学生自主选择,以组班大课形式存在,每周2-4课时不等,一般开设1学期。总体上课时偏少,知识结构的完整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课程授课以课堂为主,形式单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众所周知,不论是哪种艺术形式,艺术实践与艺术活动都是其重要特点之一,集中的课堂教学只能进行一些较理论化或浅显内容的学习,难以实现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核心目标。

五、学生认识的缺失。功利性学习占有率高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与误区。体现于:参与积极性不够,认为艺术教育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联,认识不到艺术学习对自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这在理工科学生中更为突出;学习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从小到大没大声唱过歌、没真正画过一幅画、更讨厌父辈们在各类唱腔面前慢悠悠的摇头晃脑,没有“艺术细胞”,不足以与艺术二字为伍是这类学生为自己找的理由;学习价值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是受迫于学校规定,在校期间要完成艺术学分,对艺术课程的学习仅存于为得到几个学分而已。在如此的心理状态下艺术是不可能有其“艺术”“美”以及教育效果的。

六、缺少针对性研究

在大多数教师能够认真圆满地完成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同时,一些教师热衷于专业领域深层次“尖端”科学的研究,对于普及型、为提高综合素质的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缺少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科学研究的力量,影响着公共艺术教育前进的步伐。

随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面对如此现状,面对大多数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的事实,我们需要摆正位置,重新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从实际出发,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考核与评价机制上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措施,有效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编号SCG210.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同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2010(4).

[2]王长喜,陈磊.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2).

[3]李妍.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9).

[4]丁析.关于艺术课程学科综合之思考[J].艺术百家。2005(6).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合作性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乡镇幼儿园愉悦学习环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