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03-01 10:17:14

以人为本的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护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整个工作中去,并以此为知道,开展护理工作。结果:我院内科病房经过以人为本的护理后,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结论:以人为本护理的实施能够为营造良好医疗环境提供帮助,进一步推动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推动护理工作的的顺利进行,使得医疗纠纷较少,护患关系保持良好和谐。。

【关键词】以人为本;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97-02

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化,在护理实践中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观念,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向[1]。我科对在我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各种疾病的内科住院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5±8.3)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小学6例,初中18例,高中10例,大学2例。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有糖尿病,肝、肾、肺功能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2 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

2.1制订以人为本的服务规范

从制度上规范服务措施和服务标准,让“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渗透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行动中,把护士的仪表、体态、语言、礼仪、职业道德等列入可操作、可评价的标准,以培养护士的服务艺术,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以满足患者的需要[2]。

2.2 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

舒适的住院环境对内科患者术前及术后休养和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工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有些患者要求更换病室,究其原因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同室病友病情太重影响其心情及休息;二是同室患者太多,探视人员较多,影响休息;三是同室患者手术后的情景影响心情和对手术的信心;四是病室离医生、护士站太近或太远,太近:每天医生和护士工作站是最繁忙的区域,影响患者休息;太远:重患者担心有病情变化时离医生和护士太远,缺乏安全感;五是夜间收急诊手术患者等等。 因此,为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心情和有其 足够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应从患者角度出发,合理调整安排好床位,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就医和治疗护理的质量,真正做到和体现人文关怀。

2.3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如病房增设微波炉,设立便民箱(针、线、眼镜、刮胡刀、吸水管、笔、纸、伞等),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方便;改善病房条件,增强温馨感。在工作服的选择上采用象征着温暖、温馨的粉色衣服。利用中央空调创建一个“冬暖夏凉”的住院环境。每个病房配有卫生间、热水器,24 h供应开水,每年的除夕之夜,医院给每位患者及家属提供免费用餐,使他们感到在医院过年如同在家里一样。

2.4 及时开展健康教育

住院过程中,要及时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指导,并要求护士按照不同特点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除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的护理方法,还一定要充分照顾到家属的心理情绪。这样的措施一方面能够保证护理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良好实施护理,从不同程度促进康复,此外也能够压缩诊疗支出,减少患者的家庭负担[3]。

2.5 加强护患沟通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真正建立起亲情般的和谐医患关系。尤其是在内科更加要注重医患沟通,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有的患者或家属,视医院为保险箱,认为医生一定能治好病,一旦患者病情加重或因病死亡就视为医生治疗不当而易引发纠纷。因此,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可以有效避免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生。

3 讨论

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是改变了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开始以患者为中心;不再是关注护理工作的完成结果,而是更多的考虑患者需求;在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方面,转向了对患者全方位护理质量的重视;并且实现了短期护理行为管理向长期护理行为和规范管理的转变。经过实践发现,以人为本护理观念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是实施,将能够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促进整个护理服务的健康良性发展[4]。

以人为本将护理的服务方向和服务要求明确下来,并将服务模式和服务范畴确定下来。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和护理行为的变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长期的教育、引导,不断的推进。而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和前瞻意识对于护理观念和行为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益及患者满意度,激发了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和工作热情,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了对患者的关注、尊重,营造了舒适、安静和谐的就医氛围。满足了患者因疾病带来的情感、心理、生理功能缺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对患者整体的关怀。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并提供给患者和家属的良好的护理服务。并进一步推动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推动护理工作的的顺利进行,使得医疗纠纷较少,护患关系保持良好和谐。

参考文献:

[1] 杨顺秋,吴殿源.现代实用护理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1.

[2] 朱锦莲.在护患沟通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51.

[3] 吴清香,丁小容,王琦.多元文化护理中的非语言沟通技巧[J].现代医院,2013,13(11):69.

[4] 张翠芳,赵惠英.重视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对提高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35-137.

上一篇:门诊护士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下一篇:一起学校寒冷性多形性红斑爆发疫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