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

时间:2022-02-28 10:00:24

浅谈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

摘 要 词的兼类现象是现代汉语的较为常见的一种词的跨类现象。本文从兼类词的成因、类型、与词的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对兼类词的认识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的一些简要探讨。

关键词 兼类词;活用;类型;认识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词的兼类问题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常见而又棘手的语言现象,它起源于词类的划分。关于词类的划分,学术界曾经出现过“词有定类”与“词无定类”的争论,这一争论又与词的兼类问题的认识程度密切相关。尽管这一争论,最终以“词有定论”的结论胜出结束。语言学的前辈们对汉语的兼类词都做过许多有意义的探讨,如熙、陆俭明、邵敬敏、胡裕书等先生。但是,对兼类词的认识和看法并不一致。

兼类词的存在不是现代汉语的特有的一种现象,词的兼类在语言当中客观存在。语言的经济、求简原则,是兼类词存在的客观原因。表现在现代汉语中,就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的发展就是兼类词存在的语义基础。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词类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以意义为参考,形态为辅助的标准来划分词类的。大部分的词语的语法特征较为明显,语法功能较为稳定,因而可以归入相应的词类,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语法功能不太稳定的词语,在划分词类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法功能。例如: “这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⑴。”和“他常年工作⑵在教师岗位上。”两句话中的“工作”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尽管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具备了两种词的语法特征,“工作⑴”为名词,“工作⑵”为动词,这就是词的兼类。简而言之,词的兼类是指音同、形同的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出现意义相关、主要语法功能分属于不同词类的一种词语跨类现象。

一、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同音同形词

各种语言里都有跨类的词,汉语的实词由于缺少形态变化,同一个词的句法功能往往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因而跨类的现象比较多,这是汉语词类系统的一个特点。词的跨类有三种情况: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和同义同形词。因而,有对词的兼类问题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我们还应当把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和同音同形词区分开来。

词的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词的活用通常是指属于A类词的某个词,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临时被用作为B类词。如:他穿的很阳光!\他长的很女人!句中的“阳光”“女人”都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若从语法角度来看,“阳光”“女人”等词是十分典型的名词,而副词不直接修饰名词,因而句子是不成立的。但是,在实际的与研究交际中,现代汉语中像“很阳光”“很中国”“很科学”等现象是较为常见的。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也很多,因为时间久了成为常用的用法就转变为词的兼类的现象。邢福义先生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话很能说明这类关系:“词义的历史演变是从临时的变异逐步固定下来的。开始时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临时改变词的习惯用法,产生临时意义,借助语言环境的提示,这种临时意义不仅不会妨碍交际,反而可以使表达生动,起到更好的交际作用。有些临时的意义,由于经常使用,使语言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少,逐步成为一种固定的新义。”从上述对词的活用的认识可以看出,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词的兼类是一种较稳定的词的跨类现象,而词类活用则是词的一种临时性跨类现象。同时,词的兼类和词的活用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同音同形词也不同于兼类词,不能看作是兼类词。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花钱”和“花朵”的花字,它们的字形和语音形式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意义没有明显的联系和语法功能是不同的,不应该看作是兼类词。

总的来说,词的兼类必须是同一类词;兼类必须具有常用性、稳定性,而不是临时性、偶然性;一词兼类的意义必须要有联系,不能毫无联系。

二、兼类词的类别

常见的兼类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兼属名词和动词。例如:电、漆、伤、锁、教练、指挥、代表、领导、参谋、报告、编辑、翻译、借口、解答、报告、生活、战斗、工作、组织、解释、改革、通知、总结、说明、保证、影响、准备、奖励、纪念、决定、指示

这类词同时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它既可以做主语、宾语,受数量词的修饰,还可以做谓语和述语。如:生活⑴就像一首歌。\人类生活⑵在地球上。

第二,兼属名词和形容词。例如:平常、错误、规矩、秘密、热情、威风、经济、精神、道德、矛盾、方便、困难、麻烦、现实、实际、快乐、幸福、骄傲、典型、耐心、关键、危险、烦恼、公道

这类词既可以做主语、宾语,受数量词的修饰,也可以受程度副词“很”“非常”“太”和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如:要想成功很困难\手术后排尿很困难。

第三,兼属动词和形容词。例如:烫、凉、忙、破、松、紧、坦白、端正、肯定、宽大、孤立、放松、丰富、繁荣、满足、纯洁、疏远、集中、分散、振奋、为难、突出、健全、公开

这一类型的兼类非常多,他们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如:

被开水烫了一下。\水太烫了。

我必须坦白一件事。\他是一个极为坦白的人。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山楂的营养十分丰富。

以上三类,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兼类问题,是兼类词中最为常见的类别。这是由现代汉语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情况。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交际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三者之间在使用中的共通性也较多,因而三类词的兼类现象也比较多。

除以上三类兼类词之外,现代汉语兼类词还有兼属区别词和副词,例如:长期、临时、高速、永久等;兼属动词和介词,如:给、到、向、同、比、通过等;兼属连词和介词,如:和、同、跟、因为、为了等;兼属动词和量词,如:堵、捆、堆、对等。

三、对词的兼类问题的认识

对于怎样看待词的兼类的问题,众说纷纭。熙先生在《语法讲义》的看法是,兼类问题跟我们如何分析词义有关。朱先生以“锁”字为例:⑴“锁和钥匙\一把锁”与⑵“锁门\别锁”,认为前后两个“锁”的意义区别很大,可以看成两个不同的词,又因为两个“锁”在语法功能上是对立的。这样处理就没有兼类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看待是不客观的,而且容易引起词类内部的混淆。

在语言学习和研究中,怎样看待兼类词,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词的兼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词的兼类问题的存在;第二就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兼类现象只是现代汉语中个别的特殊的现象,大部分的词不是兼类词。在兼类问题的具体处理上,我们也不主张扩大词的兼类的范围。因为词的兼类的范围的一旦过宽,就容易导致词无定类。兼类太多,我们就应该另选分类的标准。

语言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词的用法也处于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总的来说,兼类词在语法功能上有差异,在语义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汉语中虽有兼类词,但是总体上不至于发生词类归属的混乱,基本上还是“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词的兼类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问题、语言规范等问题都有着重大意义。就目前研究现状来讲,词的兼类问题尚难以解决,在对待词的兼类问题上,我们要注意分清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不要随意扩大兼类词的外延,保证现代汉语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熙.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陆俭明.关于词的兼类问题[J].中国语文.1994(01).

[3] 孔令达,王葆华.汉语词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汉语此类问题大讨论50周年专家座谈会纪要[J].汉语学习.2005(04).

[4] 苏经纬.词的兼类问题研究述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 张海铭.论现代汉语词兼类现象的成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上一篇:试论强化大学生诚信管理的有益探索 下一篇:日本巨灾对城市防灾战略与文化建构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