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焦虑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

时间:2022-02-27 02:56:59

外语焦虑对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

摘要:本文调查了大学生的外语焦虑和语言学习策略使用之间的关系,发现低焦虑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时,能够有选择地运用学习策略,而高焦虑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高焦虑学生由于焦虑情绪的影响,对策略的运用不加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最终影响学习。

关键词:外语焦虑;语言学习策略;影响

到目前为止,尽管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分别对外语焦虑和语言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发现外语焦虑和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程度,以及外语焦虑对学习者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的影响。

一、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来自于某高校的222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参加调查时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女生96名,男生126名。他们均被告知所参与的是一次关于英语课堂焦虑和学习策略关系的调查,并且保证将他们在本次调查中的情况保密。

2.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本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分别使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即FLCAS)”和“英语学习策略调查(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即SILL)”两套问卷。“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是Horwitz,Horwitz和Cope 1986年设计的用来测量外语课堂焦虑感的调查问卷,共有33条外语学习者在某种情形下的实际感受。“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是由Oxford(1990)设计的,共有50条,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六大类。

笔者在学生填写问卷之前向学生说明了问卷填写的具体要求,问卷在统一的时间内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共收回有效问卷222份。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根据学生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成绩把他们分成高焦虑、中等焦虑和低焦虑三组,其中有34名学生属于高焦虑组,占总人数的15.3%,有31名学生属于低焦虑组,占总人数的14%。笔者发现问卷中的有些题显示学生对外语课堂普遍有着相当程度的担忧,尤其是当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用英语表达时。例如,73.9%的学生认为在英语课上发言时,对自己从未十分有把握(问卷第一题);63.9%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没做准备而要发言时会惊慌不已(问卷第九题);52.3%的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谈时会感到紧张(问卷第十四题);46.9%的学生在其他的学生面前说英语时会觉得不自然(问卷第二十四题)。此外,33.8%的学生感到为英语课做很好的准备有压力(问卷第二十二题),32%的学生为英语课讲得太快而担心自己跟不上(问卷第二十五题);26.6%的学生否认在去英语课的路上觉得自信而轻松(问卷第二十八题)。

根据Oxford(1990)学习策略问卷的计分标准,平均值在4.5-5.0之间表明学习者总是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3.5-4.4之间表明学习者通常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2.5-3.4之间表明学习者有时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1.5-2.4之间表明学习者一般不使用某一类策略,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明学习者从不使用某一类策略。表1的数据反映了高/低焦虑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不同情况。可以看出,低焦虑学生有时使用所有6种策略,而高焦虑学生有时使用认知、补偿、元认知和情感策略,但通常不使用记忆和社会策略。

元认知策略利用认知过程的知识,包括计划、监控、评估,去控制语言学习。它具有管理功能,如自我管理、注意力的安排等。具体包括:预先准备、预先联系、定向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延迟表达和自我评价等。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对学习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刘电芝1999)。尽管高焦虑学生和低焦虑学生都有时使用元认知策略,但低焦虑学生使用的频率明显高于高焦虑学生,说明他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知道如何规划学习、安排学习,并知道如何监控学习过程、调节学习步骤、评价学习结果。根据学习认知理论,学习者通常在信息处理加工阶段使用记忆策略。Tobias(1986,引用自Maclntyre和Gardner,1994b)提出,焦虑会削弱认知信息处理加工,从而导致信息处理加工的时间延长。在外语环境中,高焦虑的学生往往会夸大自我意识,不能完全集中精神于语言学习任务。此外,由于他们总是害怕犯错,害怕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负面评价,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糟糕表现,因此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要求的任务,更不用说有时间使用记忆策略了。结果,学生越焦虑,他就越少使用记忆策略。而Horwitz(1986)指出,语言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糟糕的交流和负面社会评价的恐惧之上的。焦虑的学习者不太愿意同他人进行互动,因为他过于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时时受到自卑心理的困扰。这可能会对他们与别人的互动造成障碍。因此,越焦虑的学习者也越少使用社交策略。

除了以上的描述性分析之外,笔者首先对外语焦虑和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语焦虑不仅与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每一类策略的使用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笔者还对高焦虑学生和低焦虑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分别列在表2和表3。从表2可以看出,在低焦虑学生所使用的策略中,记忆与认知、社交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和0.453,认知与补偿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3,元认知与情感、社交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02和0.448,呈现正相关关系。认知与元认知策略、认知与情感策略、认知与社交策略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6、0.553和0.514呈现强正相关关系。

从表3可以看出,高焦虑学生在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时,除了补偿策略和社交策略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1)之外,其它所有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外语焦虑与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外语焦虑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确实有影响。低焦虑学生所使用的记忆与认知和社交策略之间、认知与补偿策略之间、元认知与情感、社交策略之间呈正相关,认知与元认知策略、认知与情感策略、认知与社交策略之间呈强正相关关系,表明低焦虑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任务,有选择地使用学习策略,焦虑情绪通常不会影响和抑制他们的学习。而高焦虑的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几乎所有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焦虑学生在学习语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他们的选择是盲目的,随机的。这是因为,根据认知心理学,学习策略可以被看成是复杂的认知技巧,而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个受控制的过程。学习策略的使用会给人的注意力进程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学习者往往会为了减轻这种认知的负担而不使用策略或使用某种更为熟悉的策略,或者不加选择地动用所有的学习策略(尽管有些策略并不合适),这不仅会加大学习的负荷,还会降低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在外语课堂上普遍存在相对较高程度的焦虑情绪,而在这种高焦虑状态下,学生是无法成功地学好外语的。因此,外语教师应该努力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为语言学习者创造一种舒适而轻松的课堂环境。为了创造这种氛围,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自己掌控像小组讨论这样的活动,还要在完成任何学习任务之前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如果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能被建立起来,学生就会乐于上课,那学习也就有效得多了。

研究数据所显示的外语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负相关性,说明了外语焦虑对学生选择和使用策略的影响。我国大学生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采用了的学习策略频率不高,与其它使用SILL问卷的研究中的受试者相比,我国大学生使用的策略比其它二语环境中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要少得多,并且具有随意性,没有注意到外语学习的系统性,割裂了外语学习中各要素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出现的焦虑情绪,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上一篇: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研究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人才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