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时间:2022-02-27 12:55:29

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国家统计局2008年1月2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282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了4,6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自2006年2月以8,53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后,再创新高。金额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不平衡。高额的外汇储备数量,吸引着大家的眼球,理论界对其论之又论,但对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此时关注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干预外汇市场及其他目的,而直接控制并随时能够使用的国际间可接受资产。具备四个特征:第一,官方持有性。即作为一国货币当局的国际储备资产,必须是由官方所直接持有和使用的;第二,流动性。即必须随时都可以方便地被一国中央货币当局所使用,如存放在银行里的活期外汇存款、有价证券等;第三,普遍接受性。即在外汇市场上或在政府间清算国际收支差额时被普遍所使用;第四,自由兑换性。即可以在国际间自由地与其他金融资产相兑换,充分体现储备资产的国际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表述,一国的国际储备应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尚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黄金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最后的支付手段,它的贵金属特性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但随着国际金融的一体化、自由化的发展,黄金储备作用趋于弱化,数量趋于减少。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当今国际储备的主体,占比最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在IMF的储备头寸亦称普通提款权,指IMF的成员国在该组织的普通资金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特别提款权(SDR),是只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才具有的账面储备资产,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成员国份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主要用于国际收支逆差的支付。它的建立,是国际货币关系史上的创新。它不受任何一国政府的影响而贬值,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使用方便,价值稳定的资产。

国际储备的结构体系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学,会对一国的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普遍重视。

二、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现状

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具有多样性。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是指对储备资产的配置,通过确定这些资产之间的最佳构成比例,达到分散风险、获取收益的目的。

(一)我国国际储备内部结构的不平衡性。一国的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构成,国际储备中这四个组成部分各自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是不同的,它们在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会导致整个国际储备总体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在我国的四类国际储备资产中,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所占份额很小,增长极其缓慢。2005年6月特别提款权仅仅相当于我国外汇储备的1.16%。截止到2005年底,央行持有的黄金储备总量达到1,929万盎司。按照1盎司=507.5美元(2005年12月27日国际黄金现价)计算,约合97.9亿美元,占我国2005年外汇储备8,188.72亿美元的1.19%。2007年6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1.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采用3%~5%的水平,更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76.1%、德国63.2%、意大利66%等。近几年,我国的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变动过。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和黄金储备占储备总额的比例越来越小,外汇储备成为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最主要的形式。目前,外汇储备约占总国际储备额的98%左右,而且使用频率最高,增长速度最快,地位最为重要。对一国经济发挥着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能力;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增强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对外提高一国政府的信誉保障度等重大作用。综上所述,我国国际储备中四个组成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很不平衡的。

(二)外汇储备自身结构的不平衡

1、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不平衡。外汇储备的来源,即外汇储备的供给。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长迅猛:2003年底达到4,033亿美元;2004年底达到6,099亿美元;2005年底达到8,189亿美元;2006年2月底达8,53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282亿美元,主要来源于国际收支顺差。以2006年底国际收支来看,经常项目顺差2,49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亿美元,共形成顺差2,598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减少128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增加1.36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1亿美元。可见,外汇储备的来源中,主要是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经常项目顺差占比较大,结构不平衡。

2、外汇储备的储备币种不平衡。在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大约是70%左右。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分别是美元占59%、日元占12%、马克与欧洲货币单位分别占16%和12%。1999年1月欧元成功启动后,各国对欧元的前景自好。我国将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转换为欧元,使我国有了一定的欧元储备,币种构成是美元占55%、日元占27%、欧洲货币占6%。李振勤等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推测,到2004年9月底,美元比例降低至60%。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而相反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等货币兑美元汇率不断攀升。这严重冲击到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欧元的地位却在不断提升。IMF统计数据显示,美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从1999年的67.9%下降为2003年的63.8%,下降了4.1个百分点;同期欧元比重则从1999年的12.6%上升为2003年的19.7%,上升了7.1个百分点。自欧元诞生后,国际储备的货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尽管如此,外汇储备中,美元仍占比较高。

3、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不平衡。高额的外汇储备,其成本与收益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现象。这种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各种各样不计成本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使我国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流入成本与收益明显不平衡,尤其使我国的资源得到严重的流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高回报、大规模的投资渠道,我国在外汇储备的运用上只能依赖于美国国债等少数投资

工具,投资渠道单一,受益率较低,机会成本较大。

三、对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目前我国国际储备的结构存在多种、极大的不平衡性。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黄金储备,保障金融安全。在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适时增加黄金储备的份额,来应对外汇储备的缩水和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外,由于黄金储备有其自身的金属特性,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黄金作为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具有在开放条件下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和信用危机时偿付外债并保证一国信用的主要功能,所以更应该提高黄金储备量。

2、完善相关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近几年,我国国际储备的增加大多是由双顺差所引起的,我国应该及时转变外贸政策,加大鼓励进口的力度,限制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有效地保护我国的资源,走内涵增长型道路。

3、投资多样化,提高收益。正如在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必须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这就对我们外汇投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提高对国际储备的管理水平,有效调整其结构,增加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进而增强管理能力,提高收益,变机会成本为机会收益。只有这样,我们对国际储备的管理才称得上是成功的。■

上一篇: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分析 下一篇:新疆与东部部分省市信贷发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