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中国政府的超经济之战

时间:2022-02-26 08:38:08

宏观经济: 中国政府的超经济之战

中国政府与国际利益集团之间的“汇率大战”已经持续数年。人民币汇率机

制改革正处在紧要关头,回看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廓清思路、把握大势。

2002年:日本“发难”

2002年12月,一次日本国会会议上,盐川财相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人

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公开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G7会议上,又把人民币

汇率问题作为一项议题,要求通过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那样的文

件,逼迫人民币升值。

2002年,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000亿美元,但这个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强制结售

汇制度的产物。另一方面,在贸易顺差的表象下,中国的贸易收支体系存在着结构

性缺陷。

面对连续10年的经济困境,日本历届政府施展浑身解数,但都收效甚微。日

本政府最满意日元贬值,但是日元继续贬值空间已经很小,所以希望通过其他国家

货币升值来达到本币的相对贬值。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为日本提供了“口

实”。

2003年:美国出场

2003年5月,在G7财长会议上,美国财长斯诺首次提出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之

后又多次“敦促”中国政府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并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有助于美国制造商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减缓

美国贸易逆差的增长。但是,由于中国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固定了美

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关系,以至形成了美元与人民币“同升同贬”的态势。根据美国

贸易代表处的数据显示,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达到了4000多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

三年成为美国最大逆差国。这成为美国“出场”的最大动力。

2004年:助演“大选”

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布什政府为了获得制造业团体众多选票的支持

,希望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是贸易之争。2003年美国经济继续笼罩在衰退的阴影

下,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健全美元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美国政府

向市场发出信号:容忍美元贬值。美国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

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反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于是,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开始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趋势=现实

面对美日欧等国越来越强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表现出了十分冷静的处

理策略。

2004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普林斯和

美国前财长鲁宾时说,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汇率调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中央政府不仅考虑经济后果,更要综合

考虑政治因素,而中美关系则是决定汇率改革进度的核心因素之一。长期来看,随

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中国经济夯实基础之前,人民币

名义汇率不宜进行大幅调整;即使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也应该按照本国经济

发展的需要,对汇率进行控制,否则,就会像日本和德国那样,将自己大好的经济

前景毁于一旦。

上一篇:商品分类分析揭示扭曲现象 下一篇:粮食订单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