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时间:2022-02-26 10:49:46

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摘要]获取知识、创造知识、转化知识是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系统过程,它的实现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它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又起到了介质和促进的作用。基于这一观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组织的知识观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和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2-0031-04

20世纪下半叶,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形成了推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全球经济迅速增长,并迈进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21世纪更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人”、“知识”和“信息”作出了全新的解释,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将其放在经济和管理的核心地位,因此也对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同时,以知识为主题的许多问题诸如知识经济、知识产业、知识工人、知识管理、知识工程、知识网络等等都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如何促使组织发展时,必须对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管理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促进作用有较深刻地认识。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

二、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

一、组织的知识观与知识管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罗默教授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将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要素。他指出:第一,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收益;第二,知识需要投资;第三,知识与投资之间存在良性循环的关系,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促进投资。他认为,在传统的物质经济形态中,人类利用的资源大多数为有形资源,其特点是越用越少。1965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其《个人管理》一书中曾提到,知识将取代机器设备、资金、原料或劳动力等有形资产,成为组织运营中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而知识工作者也将取代传统的劳动工人,成为组织创造利润的最强大的武器。2000年,梭罗在其《知识经济时代》中,从产业史演进的观点,提出知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角,使组织的竞争由土地、机器与厂房等有形资源的比较,转向如何取得与利用知识等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人类创造财富的资源是知识,而知识资源的特点除了是无形的,还越用越多。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组织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本、能源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组织的第一生产要素。一个组织如果能管理好知识,它的资产和竞争力将会大大增强。而且与知识资源相适应的管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成为管理学中的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可以说,如何管理知识,使其为组织发挥最大效应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价值观是指组织的策略、目标与哲学观。随着组织运作的时间长短。随着组织成员应对内外部压力的经验累积,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将会逐渐趋于一致。组织的价值观是引入知识管理项目时考虑的必要因素,因为组织的价值观能够影响组织对知识管理战略的选择行为,即不同的组织的价值观会导致组织对知识管理战略的选择决策有所不同。而且组织的价值观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即不同组织的价值观各不相同。

组织的知识观是其价值观的一部分。既然观念能够引导行为,那么组织的知识观就将影响组织知识管理的方向、方式和方法。组织的知识观源于组织的资源观,其主要强调的是组织的知识资源,认为组织是一个知识整合机构,通过具体的机制将组织环境、资源、因果关系、战略目标和政策等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整合,协调具有专业知识的个人和团队,实现为组织提品和服务的目标。进入21世纪,知识已成为组织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组织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使其作出更好的决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在有不少组织已洞悉知识是组织生存、发展及创新的必要条件,开始研究及实行对知识的管理。早在20多年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对知识管理进行了阐述,他提出组织应以知识为本,组织必须将它们机构内的专家组织起来,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架构,以发挥知识的力量。卡尔・费拉保罗提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马斯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员工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UanLel L・U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目的是为了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资深知识管理专家Yogesh Mathotra博士认为:“知识管理是在日益加剧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情况下服务于组织适应、生存和能力等关键问题的活动。其实质在于信息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的能力以及人们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有机结合的组织过程。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信息管理的发展与延伸。知识管理可以说是一门跨学科的新领域。要做好知识的管理,不仅要从人文社会学的角度对知识的本质有所了解,还要研究它的动态流程、它作用的对象、空间和情境。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人员流动的增强,知识形成速度的加快,信息流的混杂,对知识缺乏系统管理的组织将大为削弱其竞争能力。组织如何科学化地分析这些因素,并能配合适当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将是加强组织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

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我们所生活着的工业社会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就如同蒸汽机改变了18世纪的农业社会一样。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各种信息系统以及通讯媒介和设备,并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三大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组织变革浪潮中的“第三次变革”的原动力。

信息技术是具有通用性和基础性特点的技术创新,它对我们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者说是改变,是非常剧烈的,使得几乎所有传统的研究领域都无法忽视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主体的组织,信息技术的应用理所当然地引起管理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写道,“信息革命正横扫世界,没有哪家公司能躲得过它的效应”。波特在当时认为,信息革命正以三种重要方式影响竞争:一是它改变了产业结

构,同时也改变了竞争规则;二是它让企业以新的方式超越竞争对手的表现,进而创造出竞争优势;三是它能从企业内部既有作业中,开展出全新的事业。

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已不再局限于纯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而逐渐发展成信息管理系统、行政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等。从信息技术在组织中应用的演进来看,它在组织中的应用是逐渐深入的,对组织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从最初的信息技术是MRP、MRPⅡ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制造型组织的各种职能活动进行信息整合和协调;此后出现了EPP系统,它主要是对组织各个职能活动以及供应链管理进行资源整合;还有DW系统,它作为管理数据的手段,主要强调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能力和迅速获取的能力,并且使跨平台的数据易于综合转换并支持决策,它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存储库。近几年出现的KPP和EKP系统主要将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推进到知识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可以说已渗入到组织的各个运营环节,其战略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功能,沟通组织各组成部分的信息,维持组织机体内血液(信息)的流动。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在运营、管理和战略层面对组织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对于现代组织提高运作效率、运营效果甚至赢得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组织信息化投资与利用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是问题也是机遇,说明国内组织在信息技术利用上具有更大的边际效应。如果信息技术应用得法,可以取得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而在经营管理水平上的蛙跳效应。

组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促进组织内部的知识传播,甚至支持组织新的战略应用。而且组织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等课题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在实践上,信息技术在组织的成功实践也被诸多公司如DELL(在线按订单生产)、Walmart(供应链管理),Harrah's Entertainment(客户关系管理)等组织所证实。在现实与理论的双重刺激下,每年大量的投资被用于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据美国商务部1998年的统计,美国公司中超过45%的设备投资用在了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建设上。我国组织对于信息化的投资也逐年递增,从2005到2007年三年间,我国组织用于信息化的投资累计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为组织节约各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组织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节约这些成本。比如,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削弱职能部门之间的交互式和顺序式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降低组织的协调活动的成本。在组织的运营过程中,E-mail、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还可以起到“电子经纪”和“电子整合”的功能,这使得组织能够有效的降低其传输信息的成本。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组织的辅助生产、监控与绩效评估、决策支持、交易处理、记录和内外部沟通等领域,可以大幅降低组织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

第二,能够改变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影响组织的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信息沟通和流动的方式,这不仅使组织内成员都有机会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而且有利于改造组织的业务流程,使得其资金流和物流能够在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下,实现合理有效的流动。组织内部的局域网改变了原有的沟通方式,促进了组织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得知识能有效地在组织内部和组织间流动,增加知识共享的价值,进而全面增强组织的生产力。

第三,能够改善组织的决策质量,帮助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组织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它是支撑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基于组织知识的视角探讨组织信息技术的吸收过程使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组织竞争力、战略价值等具备了相同的理论“内核”。基于知识基础观的组织竞争战略理论认为,组织具备有价值的异质性的隐性知识及其获取能力构成了组织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现代组织复杂信息技术的吸收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吸收中各种实体之间知识的交流与转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获得的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实体存在的组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资产,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组织管理信息技术的技巧和能力,而这种知识有可能成为组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使得组织能准确地锁定目标顾客,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有序地协调各种关系,增强了组织的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进而帮助组织获取持续的竞争能力。

第四,能够增进组织成员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组织成员的参与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各级员工不仅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有利于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而且还能够使组织成员及时掌握与其工作活动有关的信息,这使高强度的参与和自我管理成为可能。员工对组织各方面信息的掌握,将促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制定决策及推进组织变革发展的各项活动。

第五,能够促进组织内部知识的传播,为组织建立更新知识网络。知识来源于信息和资料,如何处理、分析、整合这些纷繁杂芜的信息数据,使其转化为有用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知识与信息和资料的最大区别是,知识具有主观性、动态性、个性化的特征,并且有时知识会内隐于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内,难以客观显现。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组织在无恰当的激励机制的配合下,很难自觉地让他人分享其专有知识。因此,如何促进组织内成员间的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知识网络是知识得以产生、存储、转移和分享的基础,所以组织的知识管理离不开其内部知识网络。组织建立内部知识网络可以帮助组织对内部所有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对组织内部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从分布、结构、内容与属性方面都有明晰的认识。而且通过将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带进一个虚拟的环境或进行面对面交流而共享和创造知识,从而共享和放大重要的知识。

知识网络还具有充分挖掘知识的利用潜能的作用,使知识创造在各个层次的知识子网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来,让组织创造出新知识,从而提高整个组织内部知识网络的知识存量。由于不同知识的属性、来源、内容各不相同,其分布亦非井然有序,而知识网络能够将分散的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创造性地、有效地促进整个组织内部知识的优化配置,使组织的知识网络不断更新。组织的知识网络框架如图1所示。

三、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社会,经济发展

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积累与创新,对于知识的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学研究的焦点。而作为管理学中的一种观念、方法和组成部分,知识管理同其他组织管理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也不能单单局限于知识管理本身,更应当将其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构成因素,并将其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我们在这里就是致力于研究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组织内部将会形成相应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它们与其他的组织资源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就会对组织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知识管理在这个各种资源相结合的系统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介质作用

依据知识的形态,组织中的知识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显性知识是指客观的知识形态,即可以编码,用系统、正式的语言传递的知识;隐性知识主要是指主观的知识形态,即存储在头脑中、个人的、与特定语境相关的知识。组织通过对隐性知识的不断转化和积累形成其共享知识库,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又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不是简单的输出,而是不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这也是学习型组织的实质。

认识隐性知识的价值会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评价员工的价值,并将组织产生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交织起来进行管理。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只有知识的循环、转换才有知识的不断创新。这个转换过程包括四种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知识的这种循环过程包括9个链条:知识的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应用、测评、传递、共享、创新的分立和组合(详见图2)。这种循环过程在知识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又会生成知识生成过程、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交流四个环节,它们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并依托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为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为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和创造,并为组织决策提供必要的知识资源。而且信息技术可以将组织中的知识流转化为信息流,便于组织进行搜集、整理、存取和传递,可以说信息技术是组织进行知识管理的推进器。因此,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知识管理得以实现的,即知识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介质的作用。

2 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促进的作用

组织的获利能力不仅取决于某个部门和环节的信息化程度,而且还取决于人们如何分析和应用所提供的信息。信息技术是一种与组织的管理过程密切相关的战略资源,它与其他组织资源和能力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呈现相互作用的机制。就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知识管理能力,反过来知识管理也影响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信息技术与知识管理是相互作用的。

学习型组织能够有效地获取、共享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更快地掌握与组织特征相符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进而充分利用组织的信息技术资源。例如,完善的组织记忆机制给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经验知识,有利于信息技术资源的价值实现,而组织的学习氛围将更有利于改善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效果。因此,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知识管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的实践价值和应用效果受到组织特征变量的影响,组织的知识管理能力越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效果越明显。

总之,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发挥介质作用还发挥着促进作用,即它不仅可以成为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而且可以影响其应用的强度和方向。而且这种关键的管理能力将有助于实现并提升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

上一篇:美日城市群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启示 下一篇:用产业集群理念谋划县域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