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业集群理念谋划县域工业的发展

时间:2022-08-09 12:02:00

用产业集群理念谋划县域工业的发展

[摘要]营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工业的重要战略和趋势,用产业集群的理念谋划县域工业发展应该从政府、集群企业和中介组织三个层面来设计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三者的联动效应,形成县域工业发展的合力。同时,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发展县域工业还要注意防止出现一些误区。

[关键词]产业集群;县域工业;思路;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2-0035-03

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实已经证明,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并且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研究和探索用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和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发展的关联度分析

产业集群是美国著名企业战略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首先阐述的一个概念。产业集群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相关产品集中生产、专业化协作配套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大量集聚现象。事实上,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县域工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联。

首先,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群依靠多个主要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始专业化分工,或因共享信息、市场等资源,在区域空间上集中形成与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和专业化分工,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生产集聚区。当县域内集聚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整个集聚区域内的企业都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县域中小企业的成长。

其次,学习与创新效应。县域企业相互之间模仿和学习,新知识能在县域内迅速扩散,起到技术的推广作用。同时,由于集群内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大量存在,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带来了利润,利润的存在又吸引了其他的企业不断学习和创新,促进县域工业和县域经济不断发展。

再次,品牌与广告效应。产业集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后,会形成区域的特色品牌,有利于县域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也容易吸引外来企业的投资,从而增强县域的活力和竞争力,使县域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增长。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方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实践表明,营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是发展县域工业的重要战略和趋势,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用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县域工业的思路与策略

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发展县域工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思路是:必须明确定位政府、集群企业和中介组织在实施产业集群化战略中的角色和作用。按照“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主导产业,培育提升骨干企业,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思路,以发挥县域优势为基础,以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方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培植优势工业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延伸工业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优势工业产业和优势工业产品,实现县域工业更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基于以上分析,用产业集群的理念发展县域工业的策略应该从政府、集群企业和中介组织三个层面来设计制度和政策,充分发挥三者的联动效应,形成县域工业发展的合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和服务职能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但与政府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言,政府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县域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 产业政策的制定。地方政府必须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引下推动产业集群健康稳定地发展。政府要明确优先发展的行业、重点扶持的产业和限制发展的行业,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限制措施。政府要有抓重点产业的意识。在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时,突出重点产业定位,引导投资方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向集群化发展。

2 投资环境的优化。这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优化两方面的内容。硬环境的优化主要指政府必须为项目的进入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和完善的市政设施。特别要建立工业园区,营造产业集群平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档次应随着产业集群发展而逐步提高。软环境的优化主要指政府必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现象的发生;同时政府还要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并制止个别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 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产业集群成长中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体系除提供适合集群发展的基础设施以外,还应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负责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培训服务,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信息、资金管理;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牵线搭桥等。当前最紧迫的是政府要尽快建立起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县域信用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二)充分发挥集群内企业的协同效应

县域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利用自身的资源、能力和优势外,还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集群内企业的相互联系而产生的协同效应,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这种效应。

1 建立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保障关系。信任是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受市场利益驱动,但在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前提下,信任成本会降低。集群内企业间可建立_个信用历史的查询和公正体系,客观、公正地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逐步使群内企业间建立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的信任保障关系。

2 促进集群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充分流动。企业如果对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共同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只从眼前利益出发,阻碍或限制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或者不愿意增加职业培训投入,制约了集群的技术创新。企业要建立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

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互动机制。

3 加快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尝试建立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本集群网络内共创、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分支机构,构建公用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加强新产品研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间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在集群网络内的整体效应,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企业要尽可能多的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高档次和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 加快建设企业集群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企业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相关行业的集群网络为单位,可设立“集群网络产品在线”等信息网,充分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手段传播集群网络的产业产品信息,为集群网络中的企业服务。

(三)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

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是介于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及相关机构之间、产业集群与政府之间的,为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而从事沟通、协调、公正、咨询等服务活动的专业性机构,其本身不从事实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产业集群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1 提高中介组织的服务成效。引导和推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协调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独有的作用。中介组织要着力构建好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集群创新的软、硬环境,建立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弥补企业各自为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不足,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外部环境。

2形成对产业集群支持的合力。中介组织是产业集群内部网络结构的关键节点,而不同的中介组织之间也只有建立密切的网络联系,才能够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因此,县域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创造同一集群内中介组织沟通的平台,比如组织“科技服务与创新支持联席会议制度”,“中介组织论坛”等,或建立公共技术平台,鼓励中介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促成组织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对产业集群支持的合力。

三、用产业集群理念发展县域工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注意防止简单的企业“堆”集。集群经济效益的取得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同一产业链上存在着种种内在联系,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按一定的规模集中布局在一定的地点才能获得。虽然也有成功的产业群是行政推动形成的,但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聚集而成,有其独特的产生土壤和发展壮大的原因。特别是在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必须合理为县域政府定位,明确县域政府如何进行公共干预,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产业联系、营造公平环境上,特别是进行引导、信息披露和扶持上。至于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则由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定。因此,在发展集群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人为地简单堆集,稍有不慎即成“拔苗助长”或“弄巧成拙”。

2 要注意防止盲目的贪大求洋。现阶段,大多数县区培育产业集群,要以传统产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切忌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盲目地开建“高新技术产业区”,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实际上,传统产业,包括传统农业都是可以产生集群经济的。县域经济有自身的特色,应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抓住巨大的国内市场,把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做大、做强、做足,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3 要注意防止出现规模不经济。任何县域所具备的要素资源都存在稀缺性,其所能吸纳和承载的经济规模数量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当集聚达到一定规模时,产业集聚的持续扩大使区域内的资源出现短缺,直接导致该区域内的要素价格上涨。当地要素市场可能会出现激烈的竞争,甚至在集群企业中发生“拥挤现象”,出现规模不经济,从而形成不利于这个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县域工业集群并不是越大越好。

4 要注意防止一味的生搬硬套。凡属特色经济范畴的东西最忌“复制”,最青睐“因地制宜”。虽然在一个集群内部,企业间易于互相模仿、学习使其更具经济性,但一味模仿只会导致没有生命力的集群。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的县区不能套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模式,这不仅是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且由于各自产业群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环节不同。

5 要注意防止低水平的集聚。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尽管集群可以产生外部规模经济,但低水平的集聚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比较突出,如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因此,要特别注意集聚工业区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

6 要注意防止人为设置“围墙”。集群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突破区域限制,不断发展。在培育地方产业集群过程中,要遵循集群经济的发展规律,克服“肥水怕流外人田”的保守观念,切忌人为地画地为牢,限制集群的发展壮大。要顺应集群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打破县域界限,实行强势联合,形成集群联盟,打造集群“航母”,促进更大区域经济的强势发展。

上一篇: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 下一篇:打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大都市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