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城市群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6-24 08:08:04

美日城市群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启示

[摘要]城市群是产业和人口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结果。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美日两大沿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借鉴之处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美日城市群;辽宁沿海经济带;借鉴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2-0029-03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产业和人口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结果。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高度的城市化,而城市群经济正是竞争性产业和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发达国家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城市由小到大、由若干孤立的城市到城市群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集聚的浪潮正在席卷各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大城市群包括:美国波士华城市群、东京城市群、五大湖城市群、巴黎城市群、伦敦城市群等。同样,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发展较好、体系较完善。

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地带,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分工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沿海经济带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美日沿海城市群发展水平高、功能体系完善,因此,借鉴美日沿海城市群发展经验,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美日城市群发展模式及特点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简称波士华城市群,是目前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它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个大城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绵延600多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城市化水平达90%,集中了全美15%左右的人口,是美国人口密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区之一。

(一)两大城市群不同的发展模式

虽然美国和日本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持续的区域集中化发展趋势,但由于经济、社会、地理等条件差异,两国城市群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

1 美国城市群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美国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市场发挥着主要作用,城市规划及管理属于地方性事务,联邦政府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调控,致使城市化发展自由放任。其突出的表现就是过度郊区化,城镇建设无序,空间和社会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郊区化形成经济的聚集效应,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扩大了城市群的规模。但是过度郊区化使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等一系列问题相继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学者和市民都意识到过度郊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关注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日本城市群以政府调控为主导的发展。日本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城市规划发展战略。除此之外,还编制了以地方法为依据的地方性规划。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前提下,日本政府合理调控,对市场竞争和社会保障进行必要的干预,制定和实施城市化战略和公共政策,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同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针对各个特定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政府政策,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引导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二)两大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美日两大城市群的发展,既有差异,也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

1 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调控为保障。城市群的发展本质上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只有符合发展规律,才能带动区域内各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群的集聚力。城市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调控。如美国波士华城市群虽然没有实体性质的城市群管理机构,但区域间的协调和跨区域管理通过一些专业性管理机构进行。纽约和新泽西州的港务局,控制着区域内多数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机场、桥梁、隧道和海港设施等。

2 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城市体系。城市群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城市群体。城市群的地位和影响来自于城市群内的合作分工。波士华城市群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调整和协作,总体上形成了在更高层面上的部门多元化产业集聚。日本国土厅提出将东京一极集中的结构改变为多极的城市结构,并对各自的职能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分工。政府根据区域职能分工,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同时,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过度集中带来的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可使城市群的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保持动态平衡,使城市群在规模、等级、结构、功能等方面得以优化,实现城市群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城市群旧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产出,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增长方式给城市群带来巨大压力。而日本基于本国的自然地理资源劣势,开发出集约型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方式,使其城市群避免了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推动了本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4 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运输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两大城市群都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同时,城市群区域内除城市用地外,还有大片的农田、林地相间,作为获取新鲜农产品、提供游憩场所和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

5 航运中心地位突出。美日两大城市群均沿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波士华城市群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等著名港口及机场使波士华城市群始终保持

与世界市场的密切联系,进而使该区域的经济具备外向型特征。纽约作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全美乃至全球的金融服务中心,投资效益高、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使其具有非同寻常的吸引力,辐射带动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的发展。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态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长约1400公里,宽30-50公里,国土面积3,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45万人,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在辽宁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沿海经济带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制造业基础以及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凭借其资源和区位优势更容易参与全球经济贸易,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多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随着交通和通讯发展,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各个城市正逐渐发展为跨越地区的城市群。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重点需要解决的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分工合作机制问题。

区域内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大连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各个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除盘锦外,大连分别是其他城市的2-9倍,而其他主要的经济指标,大连远远超过另外5个城市的总和。巨大的差距不仅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且会制约区域一体化发展。增长极理论表明,区域合作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市场的力量不足以消除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甚至会强化这种不平衡。处于优势地位的大连仍在不断吸引经济带内其他地区的优质资源,对于经济带其他城市来讲,城市群发展的集聚效应仍大于扩散效应。

城市发展需要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沿海各市仍然是竞争大于合作。另外,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也会阻碍区域统一市场的发育,影响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尽管辽宁沿海经济带滨海公路建设已经完工,但从整体上来看路网通达程度仍然不高,铁路和航空建设除大连以外,大部分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通信设施建设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美日城市群发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启示

美国和日本城市群发展较为成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空间演化以及协作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值得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借鉴。

1 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是渡士华城市群兴起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量。临海地区在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发展中国家沿海口岸可以优先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以大连为中心,包括丹东、营口、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地区的临港工业带。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加快形成开放先导区,迅速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并且以其巨大的技术经济能量向腹地进行辐射和扩散,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城市绵延带。

2 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建设是沿海经济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要通过合理规划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波士华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为解决核心城市过度膨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以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从发展初期少数经济中心集中在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到中心港口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周边地区中小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最终使整个区域建立起具有密切联系的功能性网络,形成了区域发展的一体化空间。城市群要求各个城市跳出一城之界,使不同城市之间联动发展。我国辽宁沿海经济带当前要重点建设大连、锦州、营口、丹东为中心的都市区。把大连建成国际化城市,逐步把丹东、锦州、营口发展为特大城市,把盘锦、葫芦岛发展为大城市。科学统筹县城、小城镇和村屯建设,注意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城市群的发展初期是各国政府为了改善原有单一的中心太城市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而将产业和人口向大城市周围的地区扩散,采用城市群布局方式在地域上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体。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在国土规划上开始重视城市群区域的良性持续发展,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如日本为了根除太平洋沿岸严重的环境污染,重新调整工业布局,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转迁至东北、西北地区,以新干线、高速公路和现代通讯网络将其与大城市连接起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做大做强核心城市的同时,避免核心城市的过度膨胀和连绵外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构建一体化的生态安全网络。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群形成需要区域内具有比较密集的城市,由交通网络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波士华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交通网络的发展对城市群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城市群空间扩展并改变着城市外部形态,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另一方面又直接改变着城市群的区域条件和作用范围,改变原有的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辽宁沿海区域大,目前已经完成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大量交通网络正在建设中。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偏重于公路建设,过于依赖公路运输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推进沿海经济带公路建设的同时,同样要重视铁路、航空等其他交通设施建设,建设沟通沿海与东北腹地的综合运输通道,密切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联系。

5 利用临港优势,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美日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依托深水大港发展临海经济,是沿海地区形成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重要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宜港岸线1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00多公里,拥有5个主要港口,已同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港口发展要重视合理分工和良性竞争,美国波士华城市群内各港口在发展中都有合理的分工。纽约港是商港,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波士顿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港口间的分工协作构成了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的重要基础。日本对发展海运业也不遗余力,在东京湾长达193公里的环形海岸线上,分布着六大港口,六大港口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利益划分鲜明,彼此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这些良性竞争,使东京湾一直稳稳拥据世界最高效港口的称号。辽宁沿海经济带需要进一步围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优化沿海港口资源配置,完善沿海港口布局,努力打造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等港口为两翼,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港口集群。同时要充分利用沿海港口群优势,发展装备制造、高加工度原材料、现代服务业等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壮大,实现产业临港布局、沿海展开、园区集中的战略转移,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上一篇:人有“四平”方无忧 下一篇: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