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的教育例析

时间:2022-02-25 02:17:27

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的教育例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做到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理解教材,体会文章中记录的作者的生活阅历,或抒发的作者的情怀,或反映的作者的人生观,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定的人文情感的启迪,受到热爱中华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为此,在语言教学中应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每一个中华民族的成员都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应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在学国语言文字的同时,了解祖国的繁荣富强、美丽山川。如教学《梅兰芳留须》一文时,可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热爱祖国、不肯为日本侵略者的罪恶统治粉饰太平,唱旦角的演员宁可留起胡须,也绝不为敌人唱戏,以至于经济困顿、变卖房产、自始至终绝不屈服、坚决不在侵略者占领的土地上演出的壮举。再如教学《桂林山水》、《林海》、《赵州桥》这样写景抒情的课文时,应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才干,了解到祖国的地大物博、山川秀美,从而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二、健康的人格教育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文道结合”的原则,如果片面地离开“文”去传“道”,就会把语文课上成简单生硬的政治课;如果离开“道”的思想内容而孤立地授“文”,又会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只有学生吸收并消化理解了课文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针对铁罐对陶罐轻视、无礼的态度和不屑一顾的行为,陶罐却谦虚有礼、不加计较,若干年后,陶罐依然完好如新,而铁罐却被风化、变为尘烟的故事,及时教育学生不骄傲、不自大,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品格。再如教学《鞋》、《家》时,要让学生了解父母给予自己的爱是浓厚的,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是多么的幸福,意识到家的温暖。

三、生命常识的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活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尤其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水是生命的源泉》、《小溪生病了》这样的课文时,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不可替换的,而地球上的各种资源又是有限的,人类离开这些资源就无法生存下去。树木、土地、水源等均属于国家所有,大规模的乱砍滥伐、占用土地、污染水源都是不允许的,任何人不经有关部门批准是不能随便占用这些国有资源,否则就是违法。要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懂得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让学生懂得在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主动向老师或父母告知,在校医或家长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治疗常见病的药物。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遇到危险时,要学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自己解救自己,学会生存。

四、良好习惯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挥和导向。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指点。因此,教师应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疑”习惯的培养。怀疑是创新的起点。哥白尼如果不怀疑“地球中心说”,就不可能创立“日心说”,就不会打破上帝造人的神话。如教学《动手做做看》时,可以教育学生要学习伊琳娜自己动手,不盲从书上的话,首先要提出疑问,然后多动手、动脑,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东西才是真理。

二是学会共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共同生活”(或译做“学会共处”)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认为这是今日教育的重大问题。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目前在校大、中、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缺失了“和平共处”的生活环境熏陶,往往不关心别人,惟我独尊,自私任性,也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因此,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的一段话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最好总结。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就是用不着‘讲’用不着‘教’了?”它非常精辟地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突破高中物理重难点的方法 下一篇: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