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02-25 03:42:19

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票据产品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但总体上仍存在品种少、规模小、质量低、原创性创新少和市场主体呈现同质化经营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沿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归纳总结出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探寻制约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瓶颈和主要因素,并就如何推动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4―0027―04

2006年以来,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与创新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票据立法理念的滞后、票据经营的粗放、票据资信的缺失、市场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初始制度安排的缺陷。止于制度安排的“帕累托改进”。缺陷与改进的相互交织更替形成了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与创新的历史轨迹。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票据市场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推动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提出了有关建议。

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历史与现状

(一)票据市场机制创新综述

1、票据专业化机构雏形初现,票据业务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两种模式的票据市场中介机构,主要从事商业汇票买卖和咨询服务。一种是以工商银行为代表设立的全国性的票据营业部。2000年12月19日,第一家票据业务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步入了一个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经营的新阶段;另一种是各股份制金融机构设立的票据贴现窗口。如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等都相继成立了票据中心。这些票据专营机构集中办理票据业务。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它们的成立必将带动中国票据市场的创新活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统一的票据信息平台着手建立。

2003年6月建立的“中国票据网”。推出了我国统一的票据市场服务平台,提供金融机构间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业务的报价、查询服务。通过这一平台。所有入网的会员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或发出票据业务信息,选择合适的交易对象、票据种类和交易方式,既拓展和提升了金融机构的业务领域。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又增加了交易对象的信誉度和透明度,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的效率,为统一的票据业务平台的最终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推出具备商业票据特征的企业短期融资券。

2005年5月26日,人民银行推出了适合市场主体要求的金融创新产品――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丰富了货币市场品种,有利于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的状况,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综述

1、票据承兑方面的业务创新。

(1)在出票环节,对于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推出了商业汇票保证和质押开票等新业务。银行为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提供信用担保,在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票款的情况下代其履行付款义务。银行向企业提供票据承兑时,在企业缺少足够现金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允许其全额采用有价证券质押的方式进行担保。

(2)在持有环节,商业银行一方面向持票企业提供了票据质押业务,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另一方面,推出票据拆零和以票易票等业务,将大额票据拆分成若干小额票据,便于企业间背书转让,而将几张小额票据组合成一张大额票据则便于向银行贴现。

2、票据贴现方面的业务创新。

(1)在贴现环节,改变了传统票据贴现业务中被动性和偏重银行承兑汇票的特征,主动向特定企业签发或持有的票据(包括商业承兑汇票)提供贴现承诺。这一环节的创新产品包括商票保贴、票据包买、“商业承兑汇票可贴现”合作模式以及见票即贴额度授信业务等。同时。商业银行在贴现业务中还推出了第三方担保贴现业务,降低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

(2)贴现利息的支付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买方付息票据、协议付息票据、买方付息票据贴现提前兑付、他方付息商业汇票和共担利息贴现等几个新品种。丰富了利息支付方式。

(3)在贴现之后,商业银行又为企业提供了票据回购业务,企业可以在现金充裕的情况下随时赎回票据,调整资产结构。以上都是就单一环节进行的创新,此外商业银行还为满足特定企业的融资需要,推出了包括多个环节在内的一整套票据融资方案,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包括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业务、商业承兑汇票保证业务、付款式贴现业务、信用证项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CPS(以票据业务为核心的企业短期融资解决方案)、“厂商银”合作模式(或称保付业务)等。

3、票据中间业务创新。

在做好传统的票据中间业务(主要指票据查询、委托收款、咨询、鉴证等)的同时,适时创新票据中间业务,如票据“一揽子”服务和票据理财产品。

(1)票据“一揽子”服务。票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内在需求,推动票据业务走向托管式服务。即银行为企业提供包括票据签发、保管、贴现、背书转让、到期收款等“一揽子”服务,真正介入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提高客户对银行票据业务的依托性。

(2)票据理财。

一是票据理财即企业将其持有的不需贴现的票据存入银行,委托银行通过票据市场、债券市场理财获取收益。该业务可以降低因保管票据而造成的遗失、毁损等不可预见的风险,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适用于资金丰裕而无须对其所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的企业。

二是将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打包后,组成信托集合计划,改由银行零售渠道,销售给小额投资者。票据理财产品的兴起是2008年最令市场关注的票据市场创新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它具有流动性强、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特点。市场上既有的票据理财产品均为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票据资产集合资金信托理财计划,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一个特定的集合资金信托理财计划,银行作为委托方和受益人。将已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或保贴的商业汇票等票据资产所对应的权利,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特定的信托计划,以该信托计划为依托,银行向投资者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专项用于投资该信托计划。(见下图)。另外,2008年以来包括中外资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类型丰富的票据理财产品,在基础型产品之外,市场上还出现了结构型和链接型票据理财产品,认购币种既有人民币,也包括等外币,部分商业银行还推出了多款票据理财产品。

4、票据远期交易品种推出。

2008年8月,兴业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签署了首单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参考利率的远期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这笔交易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报备的首笔以Shibor为基准的票据远期交易。票据远期交易品种的推出一方面能有效提高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使得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市场发展创新的法制基础环境长期不完善

1995年~1997年相继制定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以及《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仍然是我国票据市场基础性制度构架,在票据市场经历十年高速发展后仍然维持不变,难以满足企业对融资性票据的需要和解决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票据市场发展难以从量变转向质变,法制环境约束了票据市场创新发展。

(二)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技术含量低

1、从单个金融产品看,功能单一。日前票据市场主要以商业汇票为可操作的交易工具,《票据法》中既没有商业本票的概念。更没有为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预留空间。交易工具的匮乏,极大地影响了票据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加之各方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票据市场的范畴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银行票据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壁垒高竖,间接地影响了全国统一、有形票据市场的建立。面对票据理论先进、票据业务品种繁多的外资金融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经营上更处于劣势,对全方位参与金融竞争产生了消极影响。

2、从技术水平看。产品粗放,技术含量低。低层次、低水平的票据产品仍然是当今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体系的主流。票据产品创新模仿的多、趋同的多,有特色和独创性的少、形成品牌的少,大多数属于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低层次金触产品。

3、票据产品创新遭遇“复制陷阱”。近年来。我国银行票据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

(三)交易工具结构失衡,票据市场信用风险积聚于金融体系内部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企业资信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商业承兑汇票仅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其市场流通仍然步履维艰。票据市场过分依赖于银行信用。银行承兑汇票份额超过95%,信用风险聚集在金融体系之内,化解和转移票据市场信用风险的交易工具创新基本处于空白。同时,金融机构对于票据融资业务经营行为同质性不仅弱化了市场主体功能,更导致了票据市场无序竞争加剧,限制了票据市场发展。

(四)票据交易方式效率低下,操作风险较大

目前,票据市场主要交易方式为实物交割柜台式交易,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其他融资工具相比。票据市场电子化交易程度非常低,真假票据鉴别技术要求高、交易程序复杂,大量的跟单资料增加了票据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市场缺乏统一、公开和实时的信息披露系统,造成市场信息分散和不及时,给犯罪分子利用票据融资作案留下可乘之机。票据交易方式的落后造成交易的低效率高风险,也制约了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我国票据市场产品创新的策略与建议

1、推进法制建设,构建与产品创新相适应的法律体系。

中国指导票据市场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票据法规已难以适应当前日益壮大的票据市场的发展,因此,法制改革刻不容缓。急需对融资性业务、交易规则和风险防范的重大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确立融资性票据、电子票据、票据影像截留的法律地位,同时票据贴现应从我国贷款统计口径中删除,将票据市场完全定位于企业短期直接融资和金融机构短期投资的重要渠道。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票据业务创新工作机制。

商业银行要以引进吸纳、改革再造、研究开发为主要途径、以防险增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建立全局配合、渠道畅通、面向市场、满足客户、主动出击、反应迅速的票据业务创新工作机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票据业务及其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严格成本效益核算,构建符合现代公司管理制度的风险财务、行政、技术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全面提高票据业务的经营核算水平,增强产品创新、风险控制与市场营销能力。

3、突破创新方式,扩大票据业务创新品种。

从西方发达国家票据市场经验来看,信用工具的创新是票据市场创新的基础。这种创新包括开发全新的信用工具和改造传统的信用工具等几个方面。结合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实际,当前,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票据产品的创新:一是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采取自行研发和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性、前瞻性产品的研发。二是充分挖掘票据的投资功能,在一定业务规模的基础上,将现有的票据按期限、种类等进行组合、形成资产包,为客户提供票据理财新途径。二是大力推出品牌类产品,通过品牌的塑造,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增强并保持银行持续竞争优势。积极推进新的票据产品、交易方式的研发和创新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票据无纸化改革、票据发行便利、商业本票、银行本票、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行等创新业务。

4、依托电子化平台,优化票据市场发展的技术支撑。

运用高科技平台,取代手工操作和交易,加快票据传递速度。一是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纸化、电子化和网络化,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的目的。票据市场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将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电子交易将使未来的票据发行的竞争焦点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与服务的竞争,有利于保证商业票据定价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合理性。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交易清算平台。交易清算平台的建立可以使票据流通突破系统、区域的限制,为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增强票据鉴别能力。银行应当加强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技术措施;用图形扫描仪或数码相机采集和积累商业票据信息,建立业务信息库;积极使用宽带信息网络传递商业票据业务信息;设计与开发鉴别票面真伪的软件程序,可以参照公安部门采用过的“图形重合技术”软件程序,高质量、高速度地设计与开发适应票据业务发展需要的软件,使之成为鉴别票面真伪的技术保障。对信息采集、使用、输出、输入要有技术上和制度上的管理措施,破除行业壁垒,疏通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渠道,形成社会有关行业商业票据防伪反假的信息网络,堵住假票,防止诈骗,震慑罪犯,共同防范票据风险。

5、各金融机构应提高票据产品创新的专利保护意识。

在金融电子化与网络银行时代。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金融产品之争。票据产品创新是当今中国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银行业规避票据市场风险和有效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票据产品,已成为银行开拓票据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因此,在加强票据产品研发的同时,注意对票据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考虑对原创性票据产品提供一定年限的专利保护,防止票据产品创新遭遇“复制陷阱”。促进票据产品的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维安.现代金融学[M].杭州: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菲利普・莫利纽克斯,达尼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如彦.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阙方平,朱华.金融创新:中国票据市场有序发展的必由路径[J].财贸经济,2003;2

上一篇:外资银行在华分行的市场退出与风险预防 下一篇:我国航运产业基金的运行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