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打造小学美术体验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24 10:48:40

挖掘文本资源打造小学美术体验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研究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笔者尝试开展立足文本,挖掘生活源点,让孩子们在生活情景中感知体验;在自主开发、教材整合中深入并升华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文本资源 体验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现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美术新课标“注重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改变了原来美术学习内容远离生活的现象。”也特别强调体验是美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之一。小学美术教材精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美术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孩子的生活因而倍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立足文本,挖掘生活源点,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与文本自身蕴涵的功能,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原始体验;在自主开发中升华体验;在教材整合中深化体验。让教学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

一、感知――在生活情境中原始体验

《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让巴学园的孩子们在吃饭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小学美术教学也可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实际或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快乐参与中获得感知体验、得到美的启迪,建构美术知识。如让孩子们用面粉、色拉油、水粉颜料和成彩泥代替橡皮泥做《花色点心》,孩子们身系围裙,虽然脸、手上沾满面粉但体验到生活中和面的乐趣、了解到色拉油的性能,而且用颜料和面泥时居然发现了色彩变化的秘密。黄的香蕉味,红的西瓜味……用自制的彩泥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花色点心放进蒸笼、蛋糕盘里那当然使孩子们口角生津!巧用媒材引导学生多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孩子们在师生共设的生活情景中能获得更多原始的生活体验。

二、生成――在自主开发中升华体验

新课改(试行)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立足文本,巧妙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新点子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开发中获得生活体验。利用文本大胆把《剪窗花》改成 “巧变窗花” 游戏,剪窗花并对其纹样进行奇思妙想,将废纸修剪后对窗花进行简单地添加、组合,窗花与生活中肚兜、花伞、轿子等的联想不断生成新的剪纸造型,新的造型又促使新的窗花出现。传统的剪纸艺术在游戏中获得了突破与创新。

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主体,他们充满好奇而乐于探究。立足文本、拓展课堂、接轨活动可生成新的教学轮回让孩子们在自主开发中升华体验。在《小小建筑师》中“如果我们把一幢、两幢、几十幢甚至整个年级几百幢建筑放在一起那会出现什么奇迹?”大胆的设想令孩子们欢呼雀跃。“城市,一个大城市”!未来我们居住的“大城市”可能还有哪些不同的建筑、设施?孩子们沉浸在兴奋中,一轮轮探讨、制作、交流在平行班中进行,摩天大楼、游泳馆、动物生活馆等建筑应需产生。城市里的环境、交通问题怎么解决?那么多的建筑如何合理规划?新的问题在两周课堂内外不断地生成和解决……终于,二年级400多件各异的建筑作品在校园吉尼斯集体争创项目“小手建城市”中成功展示,几百平方米的“城市”里有孩子们设计制作的各种购物商厦、小区、立交桥、停车场……

孩子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他们的认识和体验为生成提供了条件;生成又为实践提供了兴趣和动力;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生成。

三、渗入――在教材整合中深化体验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通过实践与梳理,笔者发现小学各学科间存在很多交叉、融合点,抓准这些点进行教材整合可深化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如:利用教材在四年级某班有序安排音乐课上《戏曲欣赏》、美术课上《水墨戏曲人物》、体育课上《孙悟空大闹南天门》。因为学科的承接与相互渗入,师资获得最佳利用,接力式的教学体验促使孩子们对戏曲艺术有更深入地了解与全方位地表现。又如美术、语、数教师结合孩子们生活,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设置开放性的二年级综合联动课《游乐园》。美术教师带孩子们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游乐园”,设计帽子、手机等特色门票。数学教师带大家持有面额的特色门票在“游乐园”里玩耍。语文教师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游乐园做广告。联动课因受孩子们喜爱而获得成功。孩子们手中出现了独特而有创意的“游乐园”,它的造型设计让他们感到自豪,他们在玩中学会了理财,还锻炼了口语能力。学科间没有界限,适时根据各学科特点、需要,自创、整合教材,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很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郭晓勇.小学美术文化学习策略初探[J].华章.2010(29).

[2]司秀萍.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美术教育[J].青海教育. 2001(Z1).

[3]章晓英.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程评价初探[J].天津教育. 2005(04).

[4]周信达.经历 迁移 变通 感悟 创造――小学美术学法“十字”诀[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8).

上一篇:浅谈高考区域地理的有效复习 下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