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郊结合部学生面对城郊结合部学生

时间:2022-02-23 04:26:34

面对城郊结合部学生面对城郊结合部学生

两年前,我调入城郊结合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七年级语文。未去之前,就耳闻那所学校生源非常差,作业能完成已是给老师极大的面子。让他们看课外名著,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家长们忙于自己的生计,很少顾及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读书好坏并无大碍。一接手班级,果不出所料。我利用自己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教师的有利条件,在开学报到那天就进行了名著阅读的摸底调查,结果真的令人大跌眼镜,全班37人看过名著的仅仅只有4人,并且也只是看了《西游记》、《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拼音读物。我追问他们:“你们从来不看课外书吗?”他们回答说:“我们只看几本笑话书、动漫书。”面对如此苍白的名著阅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痛心之余我决定,一定要扭转这种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内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的不相称的局面,于是采取了以下的对策:

一、举行家长会议,宣传名著阅读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学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是强化各种语文练习,培养应试的能力,造成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业余学习时间紧张。即使有时间,学生也是看些娱乐杂志,推崇的是快餐文化。因此转变家长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是首先要做的。让家长认识到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的人类精神,远远超过了时空的限制,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性情,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有些家长认为阅读文学名著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分数。我就直截了当出示自己汇编的最近两三年里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有关名著阅读的考题,并且提醒家长如今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对能力的考查,读写是语文的重头戏,死啃书本、课外阅读贫乏的人是难以考好的。让家长深切地体会到,名著必须让学生去看,即便不从长远的人的素养的提高,为了应付中考,也是势在必行。这样,名著阅读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家长就不会反对学生在家看名著,相反还会支持督促。

二、设立班级书库,创造阅读氛围

开学第一周,我就为学生开列了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清单。依据教育部的《课程标准》以及宁波市的考纲,我列了《安徒生童话》、《骆驼祥子》、《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20多部名著。还依据课内推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千年一叹》、《居里夫人传》等,让学生挑选了3―5本书,去书店购买,放在教室后的书橱里,由专人保管,统一登记、出借,俨然成了一个小小图书馆。班级创设了浓浓的书香氛围。同时,几乎每教一篇课文我都会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在每一次单元作文时,都会再次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以供参考。例如“名人”单元推荐《名人传》《渴望生活――凡高传》《童年》等,“动物”单元推荐《聊斋志异》《昆虫记》《自然史》等,“旅游”单元推荐《格列佛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千年一叹》等,“凡人”单元推荐《平凡的世界》《凤凰琴》《边城》《白洋淀纪事》及《围城》《唐吉诃德》等……这样,给了学生一个“面”之后让他自己去选择一个或几个“点”,在四周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继而转入下一本书的阅读。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的阅读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学生还学会自己来选择书目,制定读书计划。

三、注重自身示范,感染学生阅读

语文教师不应只把眼光放在教科书上,只教课文,不管其他,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即使现在考试不涉及有关名著阅读的内容,我们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读书,读名著,乃至读各种各样的书。坚持走一条对学生终身有益的路,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当然。要想让学生喜欢名著,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名著。我在教学名著节选部分时,以情感人,不拘泥于节选部分,充分拓展延伸,让学生有兴趣,去读整部名著。另外,我还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名著改编的电影,如《赤壁》、《红楼梦》、《水浒》等,评说改编后的影视剧与原著的优劣。比较名著中相关联的有关故事,如《黑旋风李逵杀虎》与《武松打虎》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名著语言的魅力。再是我在学生阅读某一部名著以前,自己先读过两遍,认真研究其中的疑点和难点,并读相关的研究著作,加深自己对此名著的理解,精心设计好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时进行检查和指导,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四、订立阅读制度,确保阅读实效

要想让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首先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利用每周二、四的文体活动时间,以及教师开会时间,由班干部管,确保学生每周2个小时的集体阅读名著时间,让全班学生静静地徜徉于名著的海洋里。每天倡议学生睡前15――30分钟的名著阅读,更利用好班队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为了避免学生读书蜻蜓点水式、只注重情节的毛病,我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最近所读的书的不同,分编成若干小组,如《三国演义》组、《水浒传》组、《钢铁是怎样炼成》组。让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编写成若干小题。当一个同学上台发表自己读书心得时,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进行阅读互动。这样,学生兴致勃勃,就促使大家更细致地看书,更具体更深刻地感悟名著的艺术风采。另外,为了巩固阅读的成效,我与学生讨论之后订立了撰写读书笔记、畅谈读书感受的规定:学生每三到四周看完一本书,每个月写一篇读书心得,可以叙述书中精彩的情节,也可以评说某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还可以评点书中所(下转45页)(上接43页)反映的社会现象,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时还引导学生把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来表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曹操煮酒论英雄》课本剧的成功排演。

五、重视方法点拨,激发阅读兴趣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都有各自的亮点。比如《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鲁滨孙漂流记》的冒险探索色彩,《海底两万里》的科学与幻想色彩,《伊索寓言》的智慧和想象魅力等等,都是熠熠闪光的精髓亮点。我在指导阅读时就借助这些亮点来诱导学生去阅读。同时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或民间俗语做过评价,我就利用名人效应来给学生引荐。比如,我借卢梭的话“每一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它”来宣扬《鲁滨孙漂流记》,用中国古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来刺激学生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另外,名著里面不乏精彩片段,在民间广为流传,我就抛出这些精彩片段做诱饵,吸引学生走进名著。比如,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比如,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比如,赤壁之战,七擒孟获。这些精彩片段人人耳熟能详,从它们入手,学生自然会寻找到它们的精彩之处,从而找到阅读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再是,课堂教学内容里有很多名著的选读,我就借助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全部。比如,学习课文《智取生辰纲》就联系《水浒》,学习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联系《骆驼祥子》。因为是课堂学习,学生对这些选读部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同时又不能全面了解其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社会背景等,自然有探求的愿望,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走进名著。

六、利用展示平台,分享阅读快乐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除了我自身的肯定外,还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提高阅读质量。例如:读书报告会――放手让学生展示成果。当一篇篇心得、一本本笔记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自己的介绍引起同学的共鸣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手抄报展览――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表达自我,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展示收获。小组合办享受合作的愉悦,自己独办品尝创作的乐趣。名著故事会――喜闻乐见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述,在你讲我听中,关注着人物的命运,熟悉了名著的情节,折服于高超的技法。诵读大比拼――加深了对作品的意蕴领会,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出色的诵读、紧张的比赛让名著阅读鲜活起来。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们已经逐步养成了阅读名著的习惯,从量上看多的读到十五本左右,少的也读了四五本。学生写作的素材也多了,语言也生动了,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当然,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通过阅读文学名著,让学生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孩子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责编 / 董 璐

上一篇:用情趣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下一篇:小学生写字教育的功能、理念和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