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02-22 03:13:56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 德育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涉及的化学史料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

我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找到了鉴别硝石与朴硝(硫酸钠)的最简便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焰色反应”。发现“焰色反应”并应用于物质的鉴别,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多年。再如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里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等。在当时葛洪能有这样丰富的知识是难能可贵的,对世界炼金术的影响极大,不愧为炼金术史中的一位杰出的人物。

在现代化学史上,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制碱法。1965年6月,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协作,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2年1月15日,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2008年9月25日至9月28日神州七号成功发射并返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航天员进行首次出舱活动、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神七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以及返回舱回收伞中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由成都海蓉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用在航天服以及回收伞上的纺织线材具有弹性好、抗强辐射、耐超低温、强力高、重量轻、缓冲性好等特点。为航天员的成功出舱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化学教师还应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以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大量知识,为广泛宣传我国化学家的成就而积累大量素材,同时,也要适当搜集一些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成就和他们的轶事,特别是教材中提到名字的化学家。要突出他们的爱国心,坚忍不拔的精神,绝妙思维的方法等,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化学概念和规律。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化学教学应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教师可结合物质的结构、分类、性质、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变化规律等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在讲“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增大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该规律的前提条件是,增大浓度不改变反应的本质。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增大稀硫酸的浓度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加快,但当稀硫酸变成浓硫酸时,该规律就不再适用,因为浓硫酸与锌反应,主要产物不是氢气,而是二氧化硫。使学生建立量变引起质变的概念。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得电子与失电子、阴离子与阳离子、化学反应的吸热与放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原子核与电子、氧化与还原、阴极与阳极、正极与负极、充电与放电、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矛盾的结合体。

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可通过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放有等质量的锌和等量盐酸的密闭容器或气球,让一端反应,另一端不反应的对比实验来演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到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和相等的结论。让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使学生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处理问题,从而把学生塑造成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三、思想品质教育

一个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而课堂教学则是形成良好意志品格的重要阵地。在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化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实验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结合教学,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

意大利青年化学家索布莱洛制备硝酸甘油是,被硝酸甘油炸伤了手和脸。瑞典青年科学家爱弗莱・诺贝尔继续研究,在失去了多名同事包括他的弟弟埃密・诺贝尔宝贵生命的情况下,诺贝尔没有退缩,仍然不屈不挠地继续研究下去。终于驯服了硝酸甘油这匹烈马。先后发明了可以引起炸药的爆炸的装有雷酸汞的雷管,填有硅藻土比较安全的黄色炸药等等。李比希和波拉德同样得到了来自盐湖水的一种红棕色液体,李比希没有深入研究,认为那是“氯化碘”。而波拉德没有轻易下结论。他经过仔细研究,断定那红棕色的液体是一种未发现的化学元素。后来法国科学院把这个新元素改称为“溴”,李比希因粗心而与溴的发现失之臂。居里夫妇用四年时间,从30吨铀矿渣中得到了0.1克镭,居里夫人也因此染病去世。乔治・诺克斯和托马斯・诺克斯两弟兄,鲁耶特,尼克雷等化学家在研究氟元素的过程中,不是损害了健康,就是献出了生命。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优化学生素质,都会起到良好作用。

四、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在化学教学穿插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比如在讲铜与浓(下转第64页)(上接第63页)硫酸的反应时。要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有酸化水质,毁坏树木、庄稼等危害。为了减少污染,我们将实验中的铜屑改为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即反应,脱离即停止反应,可以让学生轮流观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改进后的实验,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的泄漏而污染空气。

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及实验操作的改进等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很好的内容。如药品的用量、气密性的检验、尾气的处理、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实验的微型化改进,都会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阵地,灵活运用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上一篇:抓准数学教学反思的着力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下一篇:架起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