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准确预判

时间:2022-02-22 01:50:05

对于2013年的经济形势,各方预测尽管不尽一致,但总体判断是要好于2012年。CFO应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国际环境依然偏紧,外需持续不振已成定势。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终结,经济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日本经济受债台高筑和老龄化的困扰,长期不振,已陷入新一轮衰退;欧盟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去杠杆化进展缓慢,走出困境遥遥无期;与此同时,2012年第三季度包括俄罗斯、印度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持续放缓,巴西增长更是跌至1%之下。在此背景下,外需普遍不足,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西方国家转嫁危机的意图越发明显,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进出口增速能保持2012年的水平已属不易。

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但下行压力仍未缓解。一些指标显示,国内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可喜势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预期,2013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与2012年相同的增长,这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但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凸现,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难度很大,且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一是与国际市场关联度高的行业难言乐观。截至目前,中央企业中对外贸易业务量较大的企业收入和利润下滑明显,个别企业利润下滑幅度接近50%。航空运输企业“量价”深度下滑,2012年11月当月出现了自4月份以来的首次月度亏损,其中货运业务持续严重亏损;今年BDI指数始终在1000点的低位徘徊,与干散货航运企业的盈亏平衡点2000点有很大差距,致使企业增亏。2013年这些行业难以改观,企业困难不会减少。

二是一些行业因产能过剩造成的“消化不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突出,2012年1至11月,中央钢铁企业收入下降近9%,一些企业陷入亏损或大幅减利,中央建材企业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利润下滑幅度超过20%。2012年,中央明确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而且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消化部分传统行业的部分产能,但结构调整决非短期可见效果。同时还应警惕:一部分企业还在逆势而上,加剧过剩,如钢铁工业1至10月的投资额累计达4142.7亿元,同比增长3.9%,尽管增速明显下降,但投资额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3860.5亿元的水平;一部分企业借发展新能源、延伸产业链之名,大上风电、多晶硅、煤化工等项目,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

三是火电及相关行业难有起色。2008年以来,火电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出现了整体亏损,即使作为行业派头兵的央企也无法独善其身。2012年虽然电煤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调,但因来水较好、发电利用小时降低以及上网电价普遍低于其他企业等因素,中央五大发电企业火电业务亏损额接近80亿元。2013年将实施重点合同煤与市场煤的价格并轨,可能会使火电企业成本上扬,如果煤电联动政策执行不及时、不到位,加之铁路运输不能保障,将使火电企业雪上加霜。近两年来,企业发电投资下降,新投产的火电装机锐减,这将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能力,电荒重现并非危言耸听。此外,与之相关联的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的企业利润下滑较多,有的已陷入亏损或处于亏损的边缘,如果火电企业不能摆脱困境,那么这些企业也难见曙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综合局副局长 刘源

上一篇:关键词:国际视野 下一篇:“7”时代的财务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