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02-22 11:51:4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探讨

【摘 要】分析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加强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的策略,即加强对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等等。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 质量监控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08-02

一、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教学监控,轻实践教学监控。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主要针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和系部常规教学管理,注重对课堂教学及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监控,但对学生实训、实习、顶岗实习等过程的监控不到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监控缺失。

(二)重教学环节监控,轻教学环境和质量内涵监控。教学环节及育人环境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重视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管理,但对于实训环节、人文素质培养课程等育人环境的建设相对滞后。育人环境建设的滞后性将教学效果局限在课堂内,无法得到延伸,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等常规环节,缺乏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共享和课程考核方式等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内涵监控。

(三)重学生学习成绩监控,轻教师职业成长监控。当前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胜任课堂教学,还需要具备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不是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的,教师执教能力的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甚至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重学生在校学习的监控,轻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监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步入社会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对持续提升学生岗位竞争力的忽视,对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职业考证服务、继续教育等终身学习渠道监控的缺失,将严重阻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持续性发展。

(五)监控的方法和手段缺乏科学性与时效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内容大多照搬中专院校、本科院校的做法,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如学生评教指标内容设定过于简单,评教结果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缺乏导向作用;教师评学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教学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时间过长,缺乏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六)监控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模糊。目前高职院校的系、部作为教学基层部门,由于缺乏专职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监控体系,而且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质量管理是领导的职责,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因而不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效能的弱化。

(七)教学质量评价主体以校内为主,忽视外部质量评价。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体一般是由学生、同行以及校内教学督导小组成员组成,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仅仅是体现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缺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乃至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对教学质量所作出的外部评价。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策略

(一)加强对实训、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在重视对校内课堂教学监控的同时,加强对校外实训、实习监控,根据校外实训、实习的流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建立最具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其次,在对学生理论知识传授监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监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考试和职业技能大赛中突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育人环境的监控,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核心,监控重点应该是专业建设是否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师资队伍的构成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考核评价方式是否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否有完善的实训条件等方面。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定期审视、修改专业设置。

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点,要注重对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共享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监控。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与结构,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所有课程的教学都指向培养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要通过课件、录像、互联网视频等网络多媒体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者,要将课程考核方式与该专业所必备的职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

加强对育人环境的监控就意味着不再单单关注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要加强对实训环节、人文素养课程开设、特色教材建设的监控。实训监控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控制度,还须不断优化和充实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更新实训设备,开发足够的实践教学场所和实训基地,从而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文素养课程的开设是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编写特色教材、开设人文素养课程等方式,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文化园。

(三)加强教师职业成长的监控,促进“双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执教水平,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的培训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攻关,全面考评教师的实践能力,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双师”队伍的建设。此外,应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的建设,聘请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为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指导老师,利用讲座、报告、示范课等方式传授某项专业技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给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青年教师提供示范作用。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监控,完成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转变。提高学习能力既是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又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监控,使他们获得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以便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重视对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服务,承担起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职业考证培训及学历继续教育等链条式学习服务,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五)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使监控机制有效地运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依据,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落实教学检查制度,不定期组织系部开展专项教学检查,如新学期授课前各项工作准备情况检查、课堂秩序检查、实训及实习环境检查、顶岗实习检查、考试考核内容检查等,全面了解教学情况。其次,要建立和落实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督导员分为校内督导员和校外督导员,校内督导员由具有高级职称或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他们不定期地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课后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将听课时发现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反馈,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整改,教学状态得以有效地调控;校外督导员由企业业务骨干组成,主要对学生实训、实习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有利于在发现问题后能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再次,要建立有效的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及教书育人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又次,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在校内以教学班为单位,在校外以实训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不定期收集班级同学意见,通过网络向系部提交对学院教学和管理、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对教学部门和教师的意见也将作为部门和教师工作考评的依据。最后,建立专业实训、实习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实训实习日志、实训实习报告、实结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鉴定等评定学生的实训实习成绩,并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生实习指导网站,组织辅导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监控。

(六)加强监控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完善的管理组织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即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决策队伍、教学质量监控实施队伍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队伍。教学质量监控的领导决策队伍由分管学院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和教务处组成,院领导是教学工作的最高决策者;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施队伍由系部主任、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学督导员组成,负责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队伍由校内专职督导员、校外兼职督导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组成,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教学及管理部门等反馈教学信息,使相关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七)加强校企合作,开启多样性的教学质量监控。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监控体系,让更多的行业、企业、社会人士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使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与行业标准、岗位要求相吻合,让学生迅速掌握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使监控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訾兴建,姬兴华,何玉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陈利荣.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重点的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3]方明亮.关于健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1(1)

[4]陈绍敏,苟兴功.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视点转变分析[J].成人教育,2011(5)

[5]胡晓娟,郁士宽.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66)

【作者简介】何一平(1959- ),女,广西容县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室副主任,教授;崔宁宁(1982- ),女,辽宁沈阳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审计室教学督导科副科长,研究实习员。

(责编 王 一)

上一篇:项目找遍 还是学生钱易赚 创新小吃 谷蔬香果糕... 下一篇:郁鑫堂十二年承诺 信誉至上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