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壁垒对我国出口欧盟纺织品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2-21 07:10:01

生态壁垒对我国出口欧盟纺织品的影响分析

随着人类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在消费者中倡导生态、健康和安全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绿色消费浪潮,生态纺织品的发展就是其中之一。生态纺织品是指那些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制成的,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纺织产品,它不仅仅要求产品的质量合格,而且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原辅材料、工艺处理、设施环境等都要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综合环保优势。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污染、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重税或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这在顺应国际消费潮流、满足人们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无害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各国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以法律法规、工业标准、符合性评定程序等方式构筑贸易壁垒,形成了生态壁垒。

一、欧盟纺织品生态壁垒主要形式

(一)纺织品一般性生态壁垒

欧盟是设置技术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最先认识到生态壁垒的地区之一。欧盟的纺织品技术标准近几年一直在不断更新,要求越来越高。如关于禁用偶氮染料的欧盟指令2002/61/EC;禁止在纺织皮革制品中使用blue colorant偶氮染料的2003/03/EC指令;全面禁用部分含澳阻燃剂的欧盟指令2003/11/EC;禁止在欧盟市场出售含可致癌、诱变及危害生育物质的2003/34/EC和2003/36/EC指令。

(二)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生态纺织品标准100(Oeko-Tex Standard 100)由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颁布。该标准由于较好地兼顾了技术发展水平、消费者权益和生产者利益以及环境效应等多方面的平衡,既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又具有较好的前瞻性,使得该标准成为目前欧盟乃至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生态纺织品认证。并且该标准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和趋势及时进行修订,新修订的2010版的标准已于2010年1月1日开始生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生态纺织品的评价标准是产品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且根据现阶段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纺织品的有害物质进行有限的限定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纺织品生态标签

纺织品生态标签(Eco-label)涉及纺织服装、家电、办公用品共19类产品,目的是推动各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在生态保护甚至社会标准上都符合欧盟日益严格的要求。相对Oeko-Tex Standard 100该标准更为复杂,它不但对产品本身的技术标准有要求,而且对原材料,甚至生产过程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某企业想申请欧盟的“生态标签”,欧盟则要对该企业的原料来源、生产环境、废气污水排放,甚至工人的福利待遇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确保该产品的生产既符合环保又有利于社会发展。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新的欧盟生态标签标准修订案,对生物杀灭剂、溴化阻燃剂十溴二苯醚、PVC(聚氯乙烯)、邻苯二甲酸盐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品生态标签新标准于2010年1月1日生效。新标准加强了对生态标签纺织品中使用生物杀灭剂的管制,禁止溴化阻燃剂十溴二苯醚在纺织品中使用。

(四)REACH法规

REACH法规所监管的化学品并不单纯指化工产品,实际影响范围包括了化工产品和含有化学物质的下游产品。纺织工业属于化工行业的下游产业。纺织纱线、面料的染制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含有化学成分的染料、助剂、整理剂等,这些纱线、面料和由其制成的纺织品服装中就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就是REACH法规所监管的“物品中的化学物质”。按照REACH法规规定:含有可能“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的纺织品服装;含有高度受关注化学物质的纺织品服装;含有受限制物质的纺织品服装都需要就其所含化学物质接受监管。

二、生态壁垒对我国出口欧盟纺织品的影响

中国输欧纺织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84年徘徊阶段、1985~1991年快速增长阶段、1992~2002年平稳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的恢复快速增长阶段。2002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额为56.37亿美元,2009年对欧盟出口纺织品金额为360.6亿美元,增长118.53%,欧盟也成为我国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市场。欧盟生态贸易壁垒的启动与实施,影响着我国对欧盟纺织品的出口。

从长期来看,正面影响将会逐渐显现出来。首先,生态壁垒的实施,使得不符合生态标准的产品难以立足于欧盟市场,企业要想继续维持、扩大欧盟市场,就必须更加重视环境,加强R&D投入,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其次,生态壁垒将从外部促使我国尽快采用国际标准,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环境标准法规建立与调整,促进国内环境保护体系的完善。最后,生态壁垒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来限制对环境有害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将给绿色产品的生产、消费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从而引导生产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短期看,负面影响比较突出和明显,因为它直接构成中国纺织品进人欧盟市场的障碍。

(一)产品生产成本增加

受生态壁垒的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增加。如欧盟关于限制与人体皮肤或口腔接触的纺织品使用偶氮染料第61号指令,列出了22种对人体有害的芳香胺,如果使用了偶氮染料的纺织品中有害芳香胺的含量超过30ppmm,该种纺织品在欧盟市场上将被禁止销售。现阶段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出口企业担心出口产品中含有被禁止物质而受到严厉处罚,纷纷采用进口原料或染料。尽管我国目前已有一批国产环保型替代原料或染料的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但还远不能满足出口企业的需要。企业要达到较高的出口环境要求,不得不使用进口原料或染料并为此而付出较高的代价,这就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如在纺织品生产中使用的PTA(精对苯二甲酸),2010年2月我国国产PTA的市场平均价格为7600元/公吨,而进口PTA的FOB平均价格为8250元/公吨,比国产PTA高出625元/公吨。

(二)产品检验和认证成本增加

欧盟一般要求进口纺织品必提供国际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单据,但在国际权威机构进行商品检验的费用很昂贵,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商品的环境成本。如欧盟生态纺织品标签指令的实施,一方面扩大了检测目标的数量,对棉花种植生长过程中限制使用的农药残留从原先的11种增加到22种,规定了农药含氯有机化合物的总量限制,对纺织品染料禁用从原先的27种增加到了29种,检测的氯化物有机载体从1种增加至11种。另一方面,该指令提高了检测的要求,对某些物质的含量要求达到了ppb级。对我国大多数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由于技术有限很难控制在ppb级。如果借用欧盟或其它发达国家的权威检测机构来检验产品,必将大大增加成本。如欧盟REACH法规将产品安全信息举证责任完全转化到生产企业身上,每一种化学物质的基本检测费用约需8.5万欧元,每一种新物质的检测费用约需57万欧元,大大增加了纺织企业负担。REACH法规的实施使中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成本提高约5%,部分产品增加的成本甚至高达20%-30%。

(三)市场份额缩减

生态壁垒的实施使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份额正受到严峻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一直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四大市场。而四大市场恰恰是目前生态壁垒较为严重的国家或地区。因此,生态壁垒实施以及迅速向世界纺织品主要进口地蔓延的趋势,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份额的影响将是明显的,并且,这种趋向正在逐渐显现。如果中国纺织品不尽快提高环保水平,达不到欧盟的市场准入条件,必将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范围缩小、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由于生态壁垒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360.6亿美元,下降7.3%,市场占有份额出现较大的萎缩。同时,对欧盟出口各大类纺织品的单价也全部下降,其中服装(仅指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出口单价下降3.6%。其它市场上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如2009年内地对香港纺织服装出口额为139.4亿美元,下降12.8%;对东盟出口额为109亿美元,下降2.9%;对日本出口213.3亿美元,增幅仅为0.1%。

(四)贸易摩擦风险增大

中国与欧盟在经济、技术、生产方式、消费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环境标准的高低、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与方式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欧盟主张采取严格的贸易制裁措施,阻止破坏环境的产品生产和进出口。我国则要求重估对贸易有巨大影响的环境措施,反对为了达到环境标准而采取超国界的贸易措施,反对用歧视的、统一的贸易措施规范行为。由此可见,当因环保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时,必将造成双边国际经贸关系的摩擦与冲突。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国外对中国出口纺织类产品进行调查的立项和初裁就已超过30项,仅2010年1月份,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召回案件就发生了14起,这些贸易摩擦其中多数来自于欧盟。

三、我国输欧纺织品突破生态壁垒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

1.加强监管和协调能力。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同时,还应研究国外纺织品最新的技术发展水平,研究各种贸易条款的规定,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并积极提供指导和必要的服务;通过提高部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调动企业出口积极性,并提高纺织企业的出口竞争能力;帮助纺织品出口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督促企业执行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建立与国外接轨的、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相适应的标准、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另外还应尽快建立对国外技术和生态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我国通报咨询网络建设,以便能够及时地、准确地向企业通报国际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变化等相关信息,并协助企业采取针对性的实施对策,为企业扩大出口服务。

2.完善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在制定及执行纺织品强制性标准时,应根据国内外纺织市场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强制性要求,完善强制性标准体系,使之成为破解贸易技术措施的利器。事实上,各国制定相应法规、标准时,对生态纺织品监控项目的确定并不完全统一,这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的最终用途、检测方法的成熟程度以及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等问题。在执行纺织品强制性标准相关配套的方法标准时,应根据纺织品的不同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二)企业层面

1.提高执行生态纺织品标准的主动性。生态纺织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并积极主动申请纺织品生态认证,政府应从政策及资金上鼓励企业申请认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主动加强与检验机构的联系,及时送样检测,若检出不合格产品,企业需及时处理和整改,决不能让不合格品进入市场。

2.重视绿色设计和绿色认证。企业要积极申请通过ISO14000环境系列标准认证和Oeko-Tex Standard 100,在生产中不仅要尽可能使用环保绿色原料,减少生产过程污染和废弃物产生,注意清洁,减少资源浪费,同时还必须保证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无害,产品报废后处理方便,易降解,不污染环境,并在环境管理上向国际水平靠拢。在全面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安全保障。

3.提高产品附加值。纺织品生产企业必须转变思路,以质取胜。要加大R&D投入,引进高新科技,产品研发紧跟时代潮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积极参与到产业链上游的竞争,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同时,吸收借鉴全球电子商务网络精华,快速打造出主体销售与网络虚拟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模型,从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型,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使企业的利润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销售延伸,最终使中国纺织品企业真正走向全世界。

上一篇:湖北向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提升路径选择 下一篇:“中国制造”海外低价销售的原因\影响与消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