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21 02:15:42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多层次 资本市场 改革

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单一层次的证券市场规定了严格的上市条件,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证券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以沪、深交易所并存发展的模式,银行长期抵押放款市场仅服务于安全性高、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和大型集体企业,造成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风险大的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不能通过银行借款获得资金。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进入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须受到严格的上市条件限制(包括公司规模、盈利性等),大多数企业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沪、深市场的大一统、高门槛,致使高成长性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风险太大和公司的盈利性等原因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支持。这一切造成中小企业和科技创业型企业在我国融资困难,阻碍了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2.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存在着不足,我国只有单一层次的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尚未建立,沪、深主板市场门槛太高,企业往往由于一时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就有可能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上市公司一旦被终止上市,容易造成资本市场动荡,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过多的行政干预不能体现证券市场的高度市场化的特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10年主要是用行政手段管理,公司上市需要由自上而下的指标下达与自下而上的推荐相结合。这种管理方法与证券市场高度市场化的特点非常不适应,因此,今后公司的上市制度应该有所改革,凡符合条件的,可由企业自己申请上市,能否成功由市场决定,这样能通过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1.单一层次资本市场的局限性需要我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的证券资本市场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以沪、深交易所并存发展的模式,股票流通主要集中在沪、深两大交易所。在现有的格局下,沪、深证券市场的区别仅在于地域上的差别,但彼此之间不具有业务、功能的分工,在交易品种、上市公司规模、交易和监管规则、甚至走势上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同质性导致市场层次单一,市场容量狭小,不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的多样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市场应当是多层次的,而不应当是当前行政管制下的单一层次模式。

2.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要求我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们形成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中小企业资金微薄、企业信誉不高,造成通过银行借款融资困难,同时我国的证券资本市场由于对股本总额、公司连续盈利年度等方面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受上市额度的限制,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都达不到沪、深交易所的上市标准,但又存在筹措发展资金,使股份流通的现实需求。所以应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那些达不到主板市场的上市资格却有发展前景,又急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股份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3.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缺陷需要我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导致上市公司退出机制面临较大的压力。这是因为由于市场层次单一,缺乏上市公司退出的承接场所,使得上市公司退市面临压力,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风险资本家的风险投资也只能通过企业的正常分红获得回报,不能通过资产增值变现获得超额利润,造成风险资本循环的中断。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发展的核心环节,所投入风险企业的风险资本“适时”退出成为风险投资能够持续进行的关键,没有适宜有效的退出渠道就会制约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

1.在完善现有主板市场的同时,发展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关键,也是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渠道,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资本市场提供融资和推进技术转化的平台。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企业板块的基础上,逐步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与清算系统,在深圳设立创业板市场,同时,建立和完善发行上市、交易、结算各环节的操作规则。

2.发展和完善非证券资本市场,利用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加快电子产权交易系统的建设,建立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电子产权交易系统。我国地域广阔,中小企业众多,区域性的电子产权交易系统有利于当地投资者对企业的监管,并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电子产权交易系统还可以解决现有的产权交易中心市场狭小、相对分散、缺乏横向联系交易等问题。利用现有的规模和硬件环境,逐步加以整顿和规范,在吸收创业企业进入系统进行产权交易的同时,不断培育和完善自身市场体系,将电子产权交易系统建设成为我国基础层次的资本市场。

3.建立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缺陷,例如,现行《证券法》第32条规定: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其调整范围仅限于以沪深证券交易所为基础的集中交易市场,因而仅仅是针对主板市场的,而缺乏对于层次较低的场外交易市场等的约束,在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元化的市场中,证券法目前仅仅覆盖主板市场,因此需要建立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不同层级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方式、监管方式、监管成本、交易成本不一样,应针对不同层级市场特征制定有关制度,明确设立的条件、申请程序、批准程序、组织方式、运行规则和风险防范制度。

参考文献:

[1]李 扬 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王国刚:资本市场期待理念目标与机制创新[N].中国证券报,2003.8.15

[3]谢林涛 徐恒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进经济快速发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四卷

[4]李博楠: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05(3)

上一篇:金融自由化:馅饼还是陷阱 下一篇:农民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