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时间:2022-09-25 04:38:00

现阶段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摘 要] 本文对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贸易双顺差和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是当前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巨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要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并设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来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双顺差 流动性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外汇储备规模每年以较大的幅度提高。199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1998年到2000年增速稍有放缓,进入2001年以来,外汇储备以每年28%~51%的速度递增,2006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截至200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15282.49亿美元。

二、外汇储备骤增的原因

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上鼓励出口,加上FDI和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了双顺差的出现。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顺差达到2498.7亿美元,资本与金融项下顺差达100.4亿美元,我国自1994年就开始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央行一般作为市场上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国家的外汇储备,这样,中央银行就成为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家,从而使双顺差转化为巨额的国际储备。

2.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热钱”的涌入。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资金。当前国际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有升值预期,再加上美、日等国不断对我国施加压力,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不断的提高利率,大量的投机性资金不断涌入中国,也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储蓄率居高不下是根本原因。2007年我国居民国民收入储蓄率为50%,储蓄过高会导致银行存贷差增大,银行就会放宽信贷条件由此就会带来高投资和高信贷。因为我国内需不足,高投资形成的过高产出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通过经常帐户顺差的方式把商品与劳务输出去,在结售汇制下,进而转变为外汇储备规模的增加。

三、充足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益处

1.增强我国资信,有利于金融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国际金融机构和银行在对外贷款时,往往要事先调查借债国偿还债务的能力。一国持有的国际储备状况是资信调查、评价国家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际上,有专门机构或重要的金融杂志每年就各国借债资信进行评定,确定贷款的安全系数,一般包括经常帐户收支的趋势、外债还本付息占该国出口收入的比重以及国际储备状况等。由此可见,国际储备是向国外借款和还本付息的一项重要保证。

2.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我国汇率基本稳定。国际储备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影响外汇供求,将汇率维持在一国政府所希望的水平上。当人民币在短期内遭受巨大升值压力的时候,央行就会买进外汇,抛售人民币,相反,当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央行就会抛出外汇储备,购进人民币,以维持汇率基本稳定。拥有雄厚的国际储备不仅为当局客观上提供了干预资产,而且还通过增强国外市场人士心理上对本国货币的信心,维持了本币在外汇市场的坚挺走势。一国储备雄厚,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就充足,而不至于出现不利于本国货币的游资流向。

四、巨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1.巨额外汇储备是导致我国现阶段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其增速超过了实际GDP增速。在我国的货币供应中,外汇占款已经占到了70%左右。受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影响,中央银行非意愿性买入外汇,从而相应的投放基础货币,通过乘数效应的作用,货币供给会大大增加,这是形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2.超额外汇储备的增长使我国的货币政策近乎失效。由于最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热,各种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消费品物价不断上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升,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这一势头,采取了一些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旨在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从而也要相应的投放基础货币,这样就会大大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即一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要吸收过多的货币,另一方面,巨额外汇储备的增多又会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

3.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阻碍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的尽快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少与人民币走势的强弱有一定的联系。显然,外汇储备多,人们就会认为人民币背后有着强大的国际储备资产的支撑,因而就更愿意与中国开展贸易、进行投资,从而可能导致更多的资本流入和外汇收入的增加。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增加则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五、几点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利弊分析,现在给出几点建议:

1.改革结售汇制度,将强制结售汇制度改为意愿结售汇制度,放宽企业、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额度,进而缓解中央银行由于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而产生的货币投放压力。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首先要放宽企业结售汇限额,增加银行外汇资金的周转头寸,大力发展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其次要放宽个人用汇的项目和额度,简化个人用汇手续,鼓励居民持有外汇资产。

2.扩大内需是根本。要着力增加国内消费,以降低储蓄率。具体途径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我国现阶段消费水平的不足,主要原因是政府消费的不足,因此,政府要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居民现阶段的消费水平。

3.设立外汇储备投资基金,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在保有适度外汇储备的基础上,对超额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外汇储备基金可以用于购买一些战略物资,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用部分外汇储备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某些救济,将外汇储备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但这些必须是从国外获得资源;用部分超额外汇储备进行多样化投资。2007年9月29日挂牌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是最为国人所熟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财富基金公司。

4.改变宽进严出的倾向,严防“热钱”涌入。当前,热钱的大量涌入已经成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适当控制外资的盲目增长,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率。

5.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能有一个比较大的波动范围,这样中央银行可以在干预外汇市场时机上拥有更大的选择权,其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主体,逐步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居民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高立永:中国高额外汇储备深层分析:成因、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7(8)

[2]彭 泉:“藏汇于民”:化解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负效应的理性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陈 立:能力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转型的新选择[J].上海金融,2006,(3)

[4]刘 静:我国近期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负面影响探析[J].现代经济,2007,(7)

[5]奚君羊:国际储备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主父海英.我国流动性过剩内外因剖析及对平稳经济的挑战[J].商场现代化,2007,(12)

[7]巴曙松:货币政策;如何应对过剩流动性冲击.新知税收网,2006~7~12

[8]黄泽民:化解我国外汇储备成本风险的对策[J].经济界,2006,(6)

[9]景学成: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坚挺的看法和对策[J].金融与经济,1995,(10)

[10]黄泽民.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结构性风险及对策[J].上海金融,2005,(4)

[11]刘艺欣 汤 芬:我国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路径选择[J].吉林金融研究,2007.(12)

[12]钱荣 陈 平 马君潞:国际金融[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论以人为本塑造和建设国有企业文化 下一篇:特殊目的机构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