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实现途径影响

时间:2022-02-20 09:49:50

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实现途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革,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引入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研究心理教育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我国大学生德育现状为背景,对高校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实现途径作了介绍,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德育效率。

关键词:心理教育;德育;关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232-01

一、前言

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因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这过程中,高校学生在心理和道德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它需要作出改革,使得该工作成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既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重视,又要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进行加强。但是,心理与道德之间相互联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高校德育工作要结合心理教育来展开,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心理教育与高校德育的关系

(一)心理教育与德育是辩证统一的

心理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它们都是面向学生的教育,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教育的目标是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二者的内容有交叉部分,德育可以促进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二者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进而影响到行为表现。虽然如此,二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心理教育与德育具有相互补充的关系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思想层面越高,则其心理层面越低。人对于外部刺激所产生的反应首先是通过低层面的心理进行作用的。得到认知的问题转变成了心理问题,未得到认知的问题会通过思想道德表现出来,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产生的后果不可想象。这些问题的转化反应了二者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刺激来完成德育教育。不少学生表现出的思想道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而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也是与道德素质密不可分的。通过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它们的融合,使之相互提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与道德问题。

三、高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心理教育对道德教育的内化有帮助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引入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教材内容的教学转化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教育提升。只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道德内化才会更加顺利。

(二)高校德育工作渗透心理作用是大学生特点的需要

大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不成熟但是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具有很强的片面性特点,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将会在学生成长道路上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学生自身的需要。

(三)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改革的保障

以往的高校德育工作过于注重形式化,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试卷上,让学生对德育产生了厌恶感。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高校德育必须进行改革,而在德育工作中结合心理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德育改革进程,改善德育工作不堪的局面。

四、心理教育应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途径

(一)提高教育者对心理教育在德育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

在德育教育中,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该工作的开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在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说,高校德育工作中要把心理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来展开,通过心理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改革完善。

(二)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在德育内容中添加对学生热爱祖国、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此外,在德育内容中还要注意乐观教育与挫折教育的同时进行。对学生进行乐观教育时,使学生对于事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挫折的存在,提升他们对逆境的承受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

(三)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这种教育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在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教学,注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教师即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的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五、结语

通过对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引入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大学德育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陆小云,袁伟东.心理教育之于大学生德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0(3):41-42.

[2]陈伟平.高等院校“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73-76.

上一篇:浅谈内部控制评价 下一篇:余额宝对我国银行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