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自主课堂中的“变”

时间:2022-02-19 06:23:58

作文自主课堂中的“变”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对教师创造性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课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时而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自主课堂已经普及到了小学的各个学科,每个教师都在应用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虽然自主课堂的方式相同,但效果不一。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何在?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不同之外,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如何掌握自主课堂中的“变”,换言之,就是谁掌握了“变”,谁就更好地做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也就更好地做到了“对症下药”,课堂教学也就更有效果。下面我就作文自主课堂中的“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把老师的被动变为学生的主动

在自主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应当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的自主行为真正“动”起来。“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以往,学生写完作文之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万事大吉了,剩下的是老师的工作。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更好一些,老师兢兢业业地批改,甚至于把作文本拿到家中,加班加点地批改。可是批改后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好孩子还看看老师给的评语,有一部分孩子根本就不看,往书包里一装,一点都没有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习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让他们动起来,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从出题目开始到评改作文,都会给学生创设自主完成的空间。让他们不但自己写作文,更重要的环节是批改作文。渐渐地,学生学会了欣赏作文、批改作文。在短短一年的实践中,他们的习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文。

(二)把自主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的知识面“大”起来。新大纲与新课标要求:努力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之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课外知识和生活实际中去。其实,这非常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只有大量地阅读,在浩瀚的祖国语言文化中畅游,汲取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大脑,积累好词佳句,开阔视野。因此,我让学生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及周六、日时间进行阅读。随其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书读。我还特意推荐适合学生读的文学作品,定期召开“我喜欢的书”会,把好书推荐给同伴。学生在课外读物天地中有兴趣地、有选择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文化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课外延伸所学到的知识是一个很大的“变数”,某种意义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把老师讲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脑子真正“用”起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把大脑真正用起来。在习作评改课之前,教师先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定出此次作文评改标准。

二、把学生的消极对待变为积极面对

(一)把奖惩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学有“劲头”。为了让全班学生的作文都有所进步,我就修改了原来的评改机制,将奖励与惩罚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有了以下的“变”:

在学生互改习作的时候,如果挑出对方的习作中有5个错别字扣1分,批阅者的习作相应地就会额外加上1分;如果挑出对方习作有不通顺的语句扣1分,批阅者的习作相应地增加1分,依此类推。有了这种奖惩机制,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就格外认真了,在小组互改作文时也会相当负责。同时我还发现一批写作好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写作差的学生批改作文,在批改的过程中,不但帮助了作文水平差一些的学生,而且自己在遣词造句上和写作技巧上也有所提高。这种奖励机制,就是自主课堂中的“变”,激励了好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批改作文中有一种成就感。这种奖惩机制的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把目标评价引入课堂,让学生学有“奔头”。要求学生互改习作后,给对方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文章开头是否点题;结尾是否总结提升,进行感情升华,并与开头呼应;在记叙事情时,是否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详细描写等具体的目标,学生在进行第二次自我修改时,就会带着“目标”去修改。修改完后,再一次阅读品味。满意后可以读给大家听,大家听后给予评价:好,好在哪里;不好的给出合理化建议。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习作时,总是兴致勃勃,有时候作文课没有展示完,学生就会提醒我,他还没有展示作文呢,得给他安排时间。所以每天中午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价。学生之所以兴致勃勃,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经过一改、二改甚至三改之后,他们自己的作文大有进步,不但让自己吃惊,也让家长吃惊。在同学和家长的赞叹声中,他们找到了学有所获的快乐。

(三)把榜样引入课堂,让学生学有“盼头”。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所以说榜样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榜样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们做教师的有这样的感受:不管是哪个班,总有写作文写得特别好的学生。如果每次习作之后,都挑出优秀范文让学生读给大家听,一定会有效果。这种做法,不但会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对其他同学的习作也有引领作用,同时也激励着这些优秀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在榜样的带动下,一定会出现学生盼望着下次也能读到他自己的作文,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认真写作,班中就会出现“优秀更优秀,平凡追优秀”的局面。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巨山小学)

(责任编校:辛攀)

上一篇:让文思泉涌从学生自主命题开始 下一篇:弯下腰与孩子一起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