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作用

时间:2022-02-19 05:43:45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作用

内容提要:新闻传媒,从其最早的成员近代报刊诞生起,就在传播近现代政治思想、参与政治革命、参与近现代政治民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代报刊于17世纪诞生后,随即和印刷书籍一起,在近代文明的传播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近现代西方政治民主的思想根基,正是由启蒙运动中的进步思潮奠定的。此后,随着新闻传媒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兴起以及当前网络新闻业的兴起,传媒业始终以其掌握的采集、处理、信息的资源及其在沟通信息、传递信息中的独特影响和作用,在现代民主政治进程中,充当着重要的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因特网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网络迅速向新闻传播领域渗透,网络媒体作为基于网络技术的新闻传媒崛起于当代传媒的花园之中。网络媒体兴起后,也参与到当前民主政治加速化的进程,并与传统的新闻传媒产生互动。本文认为,可以把这种互动归为沟通政治信息方面的联系互动,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方面的互动和充当舆论监督的中介方面的互动。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的新闻传媒政治民主I.新闻传媒在参与现代政治民主中的作用以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著称的英国学者戈尔丁和格雷厄姆·默多克在《数字鸿沟:通讯/传播政策及其矛盾》一文中指出,“充分的公民权依赖于五种基本的文化权利:获得同作出个人决定和政治抉择相关的信息;获得主要的知识框架以将信息整合成关于世界的清晰连贯的解释;获得对于相互竞争的解释和政策的批评意见;获得能充分而公平地反映所有社群的生活及抱负的表述;获得作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介入公共文化的机会。”[1]公民的这些基本文化权利同传媒的传播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说来,新闻传媒在参与现代政治民主中的作用表现为:传媒可以充当公众参与决策的工具,充当公众参与评判决策及其后果、议论公共事务的工具,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围绕重大问题形成公众舆论的工具,充当对于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传媒是信息的职业机构。而政治信息的广泛流通,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公民和公民团体的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标志。而政治参与行为,不论是参与政治决策、参与对政治决策及其后果的评论、参与对公共事务的评议,还是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运动,都需以获取政治信息、了解政治情况为前提。政治信息,是新闻传媒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是现代社会沟通政治信息的主要载体。通过政治新闻、报道政治讨论等沟通政治信息,是媒介作用于政治参与的方式之一。聚焦公众的注意力,影响舆论的形成,是媒介作用于政治参与的另一方式。早在19世纪末,法国法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GabrieldeTarde)即在题为《谈话》(LaConversation)的文章中,研究过参与式民主中国家、政府、议会、志愿团体、谈话地点、公共舆论以及社会行动等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特别强调了传媒与公众舆论。一个世纪之后,西方学者开始研究塔尔德的有关观点,从中总结其关于公共舆论和大众传媒的模式。[2]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卡茨(ElihuKatz)指出,塔尔德的模式“集中于新闻报道、谈话、意见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认为新闻报道给每天发生在酒吧餐馆、咖啡屋、沙龙里的无数谈话提供了话题。……塔尔德提出,这种意义上的谈话是一种现代现象,即谈话遵循着过程公开与平等的原则,它自身正是平等的培育者。由于有了新闻报道,谈话的主题不仅全国统一,而且飞速变更。”[3]在塔尔德看来,谈话的政治功能在于“渗滤”/“过滤”(percolate)观点,即不断精炼个人的观点,使之显得更为“深思熟虑”,并在不知不觉间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形成一两个全国性的观点,而后,这种深思熟虑的观点再一次被报纸加以报道,随之成为个人行为的基准。塔尔德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中进行政治或经济选择(如选择一位政治领导人或选择一种商品)的主要途径。[4]卡茨在归纳塔尔德的模式中指出,它“不仅将新闻报道、谈话、观点和行动系统连结起来,而且指出了‘线性序列’中的每一要素推动下一要素的方式,它还将这种关系联系起来,强调内含于新闻独立报道,某一事件以及传递舆论的反馈之中的社会控制”。[5]可以看出,塔尔德当初已经关注到了新闻传播将公共场所的交谈讨论聚焦于一定的统一话题的作用,也关注到了在“公意”(舆论)从在大量的此类交谈讨论中会聚到最后成为个人行为基准的过程中新闻传播作为中间环节的连结作用,指出了传媒通过在聚焦公众的关注点和舆论形成中的作用,对公民政治选择——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等选择行为的影响。他的关注点和观点,同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唐纳德·肖(DonaldShaw)和麦科姆斯(MaxwellMcCombs)提出的传媒“议题设置作用”论的研究焦点,可谓异曲同工,同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扎斯菲尔德(PaulLazarsfeld)的“二级传播”/“传播的二步流程”理论指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这些学者和其他进行类似研究的学者的成果,向人们展示了新闻传媒通过充当聚焦公众注意力的工具以及通过同人际、群体传播相结合在舆论形成并成为个人行为的基准中的作用,能服务于民主政治。新闻传媒因其传播活动同舆论的联系,还通过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舆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服务于民主政治。传媒提供了民意上传的现代化工具,公众成员及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传媒围绕其自身的利益等公开发出呼声,以此影响舆论,从而使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参考各方的呼声。这也是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现代传媒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所作所为的报道,使公众了解这些情况,这是使前者接受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条件。而现代传媒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媒介,可以成为公众论坛,将公众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监督意见传递给后者。由传媒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西方新闻传播史上,美国对越战争期间传媒的有关报道,对美国国内反战浪潮的掀起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后者在促使美国政府在尼克松执政期间将美军从越南撤出、结束这场战争中,功不可没;《华盛顿邮报》等率先对美国水门事件政治丑闻的揭露抨击,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导火线。在我国,在近年来的反腐倡廉过程中,传媒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Giddens)指出,在今天的社会中,“树立权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民主”。[6]在当今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体现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表现,也是使政治权力在公众中享有权威的必然方式。因此,传媒通过充当政治参与的工具,还能服务于增强公众对政治权威的认同和自觉服从感,巩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促进政治稳定。此外,通过为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平台、公共论坛,传媒还能服务于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其参与民主政治的自觉性,以此推进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当然,工具本身不能确保对工具的恰当使用。现代传媒业固然可以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充当服务工具,发挥有助于公众的政治参与、政治表达、民主意识培养、舆论的形成、对权力的舆论监督等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传媒业自然而然会在这些方面产生正面效应,自然而然会带来福音。传媒业作为民主政治的进程中的工具服务得如何,关键在于人类社会如何驾驭这一工具。II.网络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世界性的电脑互联网络因特网的崛起,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令人瞩目的发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在全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电子邮件往来、电子商务、电子政府、网上新闻传播、网上游戏娱乐、网上教育、BBS电子公告牌、基于因特网的远程医疗等,迅速得到了开拓发展,网络的社会影响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因特网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渗透而言,电子政府的兴起和发展最突出地反映了这种渗透。但是,鉴于电子政府主要是通过政府建立网站在网上提供信息和服务来实现的,它不是本文此处讨论的对象。(当然它同网络媒体有一定的关系,如传媒网站为电子政府作宣传,提供通往政府网站的链接等,但从事电子政府服务的毕竟是政府网站。)本文此处要探讨的,是网络新闻媒体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的主要方式:时政/政治新闻、电子论坛、网上民意调查等。通过这些形式,网络媒体作用于社会政治信息沟通和公众的政治参与,从而服务于当前的政治民主加速化进程。首先,网络媒体构成了政治信息沟通的新渠道,从而同政治信息沟通的新发展相联系。在现代社会,新闻传媒是沟通政治信息的主渠道。人们主要通过新闻传媒,了解各类政治信息。对各类政治信息的了解和认知,是公众形成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采取政治行为的前提,是公众参与政治的前提。而强调公众的政治参与,正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网络新闻业兴起后,理所当然地成为沟通政治信息的新渠道。不论是传媒网站,还是参与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其日常的传播内容中都包括政治/时政新闻等政治信息这一块。其中有些网站的频道/板块名中即有“政治/时政(新闻)”频道/板块的名称,有些网站的新闻频道/板块命名方法不同,并无这样的板块名称,但其“要闻”、“滚动”、“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频道/板块中的信息主要是政治信息。例如,人民网有“时政”(新闻)板块,专门提供时事政治信息,并在其“国际”板块中,沟通国际时事政治信息。新华网的频道/板块名中并无“时政”/“政治”字样,但该网站通过“滚动新闻”、“中国”、“国际”等频道,同样提供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同以往的传媒渠道相比,网络媒体作为沟通政治信息的新渠道由于其瞬时传播的特点,能对一些动态性极强的时政新闻的报道采用“滚动”式,在沟通突发性时政事件的信息中优势尤其凸显,因而一些著名的传媒网站的访问率往往会在发生重大的、突发性政治事件时明显上升乃至出现网上“塞车”现象。此外,与网上无尽的虚拟空间相联系的网络数据库功能、超级链接、搜索引擎等手段的应用,使网络媒体可以提供围绕某些政治热点、专题的大量相关信息。这就使这一新兴的传播渠道在政治信息沟通中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具有超越传统新闻传媒的能力,可以为网民通过检索全面了解相关政治信息、研究时事政治提供很大方便。另外,由于因特网的全球性特征,网络媒体的政治信息传播具有跨国界传播的外向型层面,这为网络媒体在政治信息沟通中产生外向性影响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对于网民来说,在政治/时政领域,因特网上数量巨大的网络媒体构成的空前丰富的信息源在增加政治信息接收的选择性的同时,也开阔了其政治视野,使其较之传统媒体的受众,更易在政治领域追求获得来自多角度的报道、信息。前段时间,美国公众曾依赖欧洲的一些新闻网站获得关于美伊冲突的更加广角和多角度的信息画面,这一情况可以作为论证上述这一点的实例。根据欧洲新闻学中心网站([].11.[/GB/shehui/47/20030401/959462].注释:[1]Golding,PeterandMurdock,Graham.DigitalDivides:CommunicationsPolicyandItsContradictions.电子版本,由戈尔丁教授通过电子邮件系统传递。[2]参见【美】伊莱休·卡茨《大众传播与参与式民主》,见【日】猪口孝、【英】爱德华·纽曼、【美国】约翰·基恩编《变动中的民主》(第六章),(中译本,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4-121页。[3]出处同上,第104-121页。[4]出处同上,第104-121页。[5]出处同上,第104-121页。[6][].[7]闵大洪《党与党报网站(1)》,获自“中国江苏”网,2003年2月23日。(该网站网址:[])[8]闵大洪《党与党报网站(1)》,获自“中国江苏”网,2003年2月23日。(该网站网址:[])。[9]李永刚《网络扩张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生活的潜在影响》,见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05-213页。[10]塞·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译本,刘军宁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1页。[11]【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中译本,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3-14页。[12]王舒怀、张意轩《上通下达、三防互动——新闻网站热线服务类板块研究初探》,载《新闻记者》2004年第三期,第44-47页。

上一篇:新闻传播史 下一篇:网络时代文化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