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

时间:2022-02-19 02:46:13

浅谈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

智力是指人的知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结合。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具有智力,它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智力发展及其快慢,除跟人的机体发育状况起重大作用外,同时与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教育的影响,知识、技能的掌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智力主要是由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所构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在这几方面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一、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伴随积极思维的、有目的知觉活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化学的认识过程则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1.激发兴趣,认识意义

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观察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的浓厚兴趣。同时,又要防止学生只是单纯地把实验看作是“魔术般的变幻”,而出现“实验不动脑,观察走过场,报告照书抄”的不良学风。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加以诱导,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观察对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以及创造发明的重要意义。

2.明确目的,周密计划

观察是有预定的、有计划、主动地知觉过程,要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趣味性的知觉,转入到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化学实验中对同一样的化学反应,若实验目的不同,观察目的也就不同。因此,在学生观察实验时要培养他们能根据不同实验目的而具有独立主动去确定观察目的的能力。观察前要有方法、步骤、重点和中心,若无计划,观察时容易出现挂一漏万,尤其对有些瞬息即逝的实验现象会失去观察的机会。

3.科学态度,灵活方法

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要集中注意力,动员所有感觉器官认真地进行观察活动,实事求是做好实验记录,观察时要具有整体性,精密细致性和敏感性,避免顾此失彼。

4.分清主次,揭示原理

化学实验以复杂多变的实验现象为主要特色,以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变化,揭示事物变化的本质及其变化原理。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观察中能够分清什么是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特别是注意观察那些不明显但又很重要的现象,能够发现解释一些反常现象,要鼓励学生在观察疑问引导下积极探索,通过对现象细致持久的观察,由现象深入到本质,将观察和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智力在观察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创造思维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靠后天培养和锻炼的结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适当的,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化学知识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掌握为基础的。思维活跃和理解力强的学生,大都是见识广泛和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化学知识,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设“障”立“疑”,努力创设问题的情境

勤于思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上升为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任务或问题的提出开始的,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立“疑”,造成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时时处于有疑难问题可思,有各种矛盾待解的境地,从而促使他们联想比较,运用已有知识去探求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当学生感到运用已有知识不能理解和解决问题时,就会引起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一当学生从课本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中有所发现,或找出新规律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它能激励人们勇敢地探索科学的奥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十分赞赏想象力在科学创造中的巨大功能,他把“想象力”看着“比知识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化学知识中,如分子、原子、电子等及其运动形式是无法用感觉器官直接观察的,但是却可以想象。想象是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形象,想象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直观形象有充分储备和正确理解上,如果头脑中能呈现出它们的直观形象,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除化学实验外,还要充分利用模型、图表、多媒体等显示微观世界。课堂内外要注意捕捉学生想象的思维火花,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指导学生将化学反应的特征和不可见的分子、原子在微观世界中进行的过程联系起来,从实验所观察到的宏观现象,联想到微观结构及其运动,使学生从宏观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微观的理性知识。

四、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学生应用知识于实际的前提,也是学生进一步学生新知识的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他们认识和初步掌握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后,就可以从中理出头绪,端正思路,达到由杂乱到有序,化繁琐为简明,再将需记忆的知识经过概况和精心整理,从而就能形成易记的化学知识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根据记忆知识的类型,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记忆方法。如:机械记忆,理解记忆,对比记忆,联想记忆,韵语记忆,推理记忆等。在这些记忆方法中有很多教师实践中已总结出很好的经验,例如:盐类水解的规律可概括为“有弱就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比K电离值”;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编成顺口溜;知道FeCl3与铜反应的实验事实,通过推理,就可以比较出Fe3+和Cu2+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等。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化,使之带上情绪色彩和引起学生兴趣等,就能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同时,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励学生充分运用学习工具和方法,做到“微观知识宏观化,感性知识理论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形成“构、位、性关系,纵向衍生,横向对比”等。总之,现代教育的中心目标在于开发人的智力,学校的教学任务不能仅满足于教师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能够主动、独立地深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世界的秘密。

上一篇:浅谈农村班主任用爱心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 下一篇:淮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