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自作自受”的经历

时间:2022-02-18 06:17:57

周末,女儿央求我带她去逛街,特意叮嘱我“带上钱”——她要买花凉鞋、最新版的芭比娃娃以及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玩的那种拼图,等等。

女孩嘛,要富养,况且女儿的这些消费计划基本又在许可范围之内,所以我爽快答应“带上钱”和女儿一起去逛街。

坐上公交车,我们直奔市中心的大超市。

女儿的购物欲望非常强烈,芭比娃娃原计划只买一个的,她却要了一对。花凉鞋买下了,拼图也买下了,计划内的消费目标都实现了,计划外的消费目标又临时性地加了不少。手里的大包小包渐渐多起来,我口袋里的钞票却越来越少。

我提醒女儿:“少买点儿,留点钱我们回家的时候还得坐车呢!”

可女儿明显是“昏了头”,根本不在意“要留钱坐车回家”的事,仍一个劲儿地“疯狂”选购:童话绘本、泡泡球、曲奇饼干……看的、玩的、吃的,她一样也不放过。

“别买了,爸爸口袋里还剩下一点点钱了,要是都花光了,咱可回不了家了。”我再次提醒女儿。

女儿似乎不相信我口袋里的钱会花光,仍充耳不闻,要吃雪糕。我口袋里最后5元钱,被她掏出来买了两支“红豆冰”——还算有良心,有我一支。

女儿的消费欲望完全得到满足,我身上的钱也花得一分不剩。我再次提醒女儿:“咋回家呢?没钱打车了。”女儿有主意:“给我妈打电话,让她送钱来。”

嘿,这小丫头,怪不得疯狂消费不计后果,原来早有“馊主意”!也只能这样了,我掏出手机准备给妻子打电话,让她送钱来解围。

刚要拨电话,我转念一想,觉得不能就这么顺从女儿,花光了钱是她“自作”,没钱坐车她就得“自受”,我们走回去,给她点教训,以后她才不会仗着有退路而肆无忌惮地花钱!

于是,我把手机电池偷偷抠出来,然后假装打电话——当然是打不通了。

“爸爸,是妈妈不接电话吗?”女儿见我老大一会儿不说话,着急地问。

我把手机拿给女儿看,告诉她:“真倒霉,手机没电了。”

女儿不相信,拿过我的手机使劲摁,果然是摁不亮,看来是真没电了。女儿有点儿慌:“爸爸,怎么办?”

“没办法,谁让你把钱都花光了呢,说你你也不听,现在好了,只能走着回家了。”我假装无奈,顺便抱怨。

女儿这下彻底没有招儿了,只好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着我走。

走着回家,说起来容易,走起来却难呀——离我家起码有5公里,再说还有大包小包的东西,对女儿来说不亚于一次“长征”。

路上,有出租车“招呼”我俩,不用我跟人家回话,女儿就跟人家摆手不坐车——没钱呗。我和女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看着女儿累得小脸通红,我也心疼,可还是忍住了“电话求助”的想法。一定让女儿走到家,让她有一次深刻的“自作自受”的经历才好。

5公里的路程,走一段儿歇一会儿,歇了不下10次,我们终于到家了。

女儿可真累坏了,手里的东西往客厅地板上一扔,便一个大马趴趴在沙发上不动了,嘴里喊着“渴”、“饿”——估计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惨的一次遭遇了。

妻子奇怪地问:“打你手机也不通,女儿咋这么狼狈?”

我把女儿疯狂花光钱,然后给她个“自作自受”的经历这事说给妻子听,妻子一听乐了:“嗯,就得好好治治这个‘乱花钱不想后路’的家伙,省得她以后没教训。”看来我和妻子要让女儿“自作自受长记性”的想法高度一致。

让女儿“自作自受”一回,有效果吗?效果那是非常地好——

后来,妻子接到超市的“打折购物通知”,于是我们一家人“组团”到超市“捡便宜”。嘿,你还别说,打折商品就是便宜。原来700元一双的鞋子,现在才400元;原来4000多块钱一台的平板电视,直降1000多元。眼看这么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我和妻子当然是要“抢购”一番的。

见我们购物的动作有点儿“猛”,女儿扯扯我的衣角,小声说:“爸爸,少买点儿,花光了钱得走回家。”

一听女儿的提醒,我暗笑——她用自己上次花光钱走回家的“教训”来提醒我,说明“自作自受”的记忆很深刻。

我假装很受启发的样子说:“嗯,多亏女儿提醒,要不然钱花光了又要走回家——累死人了。少花钱,一定要少花钱。”

“少花钱,耶!”女儿还和我击掌喊“耶”。看看,“自作自受”的痛苦经历让女儿变得理智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听大人劝阻的时候,因为孩子毕竟缺乏阅历,更缺少经验,不知道有些错误会带来严重后果。这时候,大人就不要急着劝阻了,不妨让孩子在“犯小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并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我把这种做法称之为让孩子“自作自受”。孩子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会拥有“主动纠偏”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避免再次犯类似的错误。我觉得,只有让孩子尝尝跌跤的痛苦,孩子才能学会小心地避免再次跌倒。

上一篇:沙漠种树300万棵,那是失独母亲对生命的最佳馈... 下一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作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