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儿媳状告前公婆:请为家务活埋单

时间:2022-06-12 01:03:12

前儿媳状告前公婆:请为家务活埋单

刘芸结婚后与公婆住在一起,甘当家庭主妇。然而,相夫教子不能保证婚姻之舟顺风顺水。8年后,刘芸与丈夫田刚离婚。离婚时,由于一直带孩子,做家务,小两口经济上又不独立,刘芸几近净身出户。“难道我是家庭义务工,大家庭的财富凭啥没有我一份?”离婚后的刘芸心有不甘,一纸诉状把前夫和前公婆一起告上法庭,诉请法院为这个家庭分家析产,由前夫和前公婆为她的家务活埋单。

前儿媳的诉求能否获得法律支持?2013年6月中旬,这起特殊的家庭析产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基层法院审理——

大家庭中相夫教子

时间回溯到2004年3月,经人介绍相识相恋的刘芸和田刚踏入了婚姻殿堂。田刚年近而立,经济上却没有独立,仍然吃着家庭大锅饭。嫁夫随夫,刘芸嫁入田家,也没能过上二人世界的生活,而是与公婆住在一起。刘芸没有正式工作,结婚后把头等大事放在生儿育女上,当年底怀孕,次年9月生下一个胖儿子。

儿子取名力力,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甚是可爱,一降生便成了全家人的中心,给一家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因为力力,刘芸找工作的事儿无限期搁置下来。这个家庭中,一个个都是大忙人,刘芸的公公田青良婆婆舒秀兰,开着一家纸业店,平日里早出晚归忙生意,连休息都顾不上,照看孙子,只能是蜻蜓点水;丈夫田刚,下岗后先是开出租车,2006年开始到父母的纸业店内帮工,带养儿子自然也不会是主力。全都指望不上,请保姆更不现实,带养孩子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刘芸肩上。

刘芸忙碌并快乐着。每天早晨,力力醒后,她繁忙的一天便拉开了序幕。先是为儿子洗澡,接着喂儿子喝牛奶,趁着儿子睡觉的工夫,抓紧时间把儿子换下来的脏衣服洗干净晾晒好,抽空儿还要打扫房屋的卫生,为公婆和丈夫煮饭炒菜。力力生病时也没有人帮忙,重担完全压在刘芸身上,她带着儿子医院家里两头跑,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高兴,她快乐。

时光流逝,力力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转眼间便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田刚,力力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等力力上了幼儿园,我想去找个工作。”2008年8月,在力力即将年满3岁时,刘芸跟丈夫商量,她已经与社会脱离这么久,她需要自己的生活。何况,在这个大家庭里,她和丈夫经济上并不独立,田刚在公婆的店里上班,虽然有工资,却只是象征性地意思意思,靠这点工资养家糊口的话,估计他们娘儿俩得喝西北风。公婆倒是每个月都会将生活费交到她手里,可这钱只够生活开支,精打细算也没多少节余。平日里给儿子买奶粉,买玩具,都要向公婆开口,刘芸心里很不爽。刘芸想要改变,她的想法也得到了丈夫田刚的支持,可一个现实的问题让她犯难。力力上幼儿园,入园迟,放学早,每天谁来接送?公婆不可能放弃生意,丈夫顶多偶尔为之,而刘芸自己的父母也有一摊子事,脱不开身来给力力当全职保姆。思来想去,刘芸最终只得妥协,继续家庭主妇生涯,想着再把儿子带大一些,工作的事儿过两年再说。

就这样,大家庭的生活按部就班向前继续着,大家庭的财富也在积累中增加着。田青良、舒秀兰夫妇从事纸业经营多年,颇有积蓄,夫妇俩于2004年儿子儿媳结婚前后,在市内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和一间门面房,登记在自己名下;2007年,田刚所在单位出售门面房,作为下岗职工的田刚享有优先购买权,田青良夫妇又出资购买门面一间,产权登记在田刚名下;2009年,因作为下岗职工的田刚在税收政策方面有优惠,田青良夫妇把多年经营的纸业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登记变更到田刚名下,不过,田刚是名义上的店主,实质上的帮工,每个月领着固定工资,田青良夫妇仍是真正的老板。

出围城带不走一片云

带孩子,做家务,单调的生活日复一日。在这简单的重复中,刘芸和田刚的感情也经受着时间的考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时间却是婚姻的敌人。刚结婚时,对幸福生活充满憧憬,纵有磕磕碰碰,也消融于浓情蜜意中;孩子出生后,孩子成了矛盾的缓冲带,一切为了孩子,夫妻间又有什么拿不起、放不下的呢?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曾经蛰伏起来的矛盾便再也掩盖不住了。“我要工作,我要分家。”2010年初,在这个大家庭中束缚多年的刘芸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分家,行啊,你爱搬到哪儿就搬到哪儿,这份家业可都是我们老两口创造的,没你们的份儿。”面对儿媳的公然叫板,婆婆舒秀兰底气十足,态度强硬,你要折腾,那就随你,你一没房,二没钱,看你怎么折腾。田青良和舒秀兰夫妇五十多岁,做生意一二十年,说家业是他们挣的,并不为过。在我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儿子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的义务,父母为儿子置办一套婚房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但是,这义务也只是一种风俗,没有上升为道德,更没有上升为法律,父母在儿子结婚时没有在儿子名下登记一套住房,在儿子分家时不给儿子分配一套房子,法律和道德都不会强求。刘芸提出要分家,结果发现,家庭财产都是公婆的,她没有支配权,自然也没有发言权。

在公婆面前碰了软钉子,刘芸把气撒到丈夫身上。对于分家的事,田刚是首肯了的,只不过并不十分情愿,而是被妻子软磨硬泡才点头同意的。如今分家受挫,妻子拿他出气,田刚只能逆来顺受。分家之外,还有工作。此时的刘芸才发现,几年的家庭主妇生活已经让她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要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难上加难。接二连三的碰壁让刘芸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忍受着妻子奚落的田刚,终于暴跳如雷,2010年9月的一天,他的拳头落在了妻子身上……

家庭暴力彻底改变了刘芸和田刚婚姻的走向,两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夫妻感情急剧降温,婚姻之舟在风雨中飘摇。

田青良、舒秀兰夫妇感受到了儿子儿媳的婚姻危机,他们作出了努力,于2010年底主动搬到2004年购买后一直空置的房子里,让儿子儿媳有了自己的天地,算是满足了儿媳分家的要求。一方面,田青良夫妇撮合着儿子儿媳走出感情的误区,另一方面,老两口也作了两手准备。2010年底,当年为了享受下岗职工税收优惠政策而登记到田刚名下的纸业店因停工歇业,在工商局办理了注销登记,不久之后,纸业店另起炉灶重新开工,只不过,业主变成了田青良夫妇的女儿。老两口有自己的打算,儿子儿媳的婚姻是合是散,他们无能为力,但是,这个大家庭的财产,他们要牢牢地抓在手中。

公婆的努力没能阻止儿媳离婚的决心。2012年3月,刘芸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判决她与田刚离婚,儿子力力归她抚养,并分割包括两个门面在内的夫妻共同财产。对于离婚和孩子抚养问题,田刚没有异议,但对于两个门面的分割,田刚坚决不同意。对刘芸要求分割的两个门面,2007年购买的门面登记在田刚个人名下,用田青良夫妇的话来说,是他们老两口出资,与刘芸没有关系;而2004年购买的门面,从出资到产权登记都跟田刚和刘芸没有关系。分割门面的诉求遇到了空前阻力,刘芸只得暂时搁置。2012年底,法院作出判决:准许刘芸与田刚离婚;婚生小孩力力由刘芸抚养至独立生活,田刚每月支付抚养费600元;微波炉、电视机等嫁妆归刘芸所有。

离婚了,刘芸近乎净身出户。结婚8年,她在这个家庭中,是妻子,是儿媳,是母亲,还是义工。刘芸越想越气,她为这个家庭几乎牺牲了自己,结果这个家庭的财富和她完全没有关系,她很不甘心。

莫把儿媳当义工

2013年1月上旬,离婚不久的刘芸一纸诉状把前夫田刚和前公婆田青良、舒秀兰告上法庭。刘芸诉称,2004年她与田刚结婚后一直与田刚父母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田刚与其父母共同经营纸业生意,而她带小孩,做家务,为家庭经营提供后勤保障。在与这个大家庭共同生活、共同经营期间,大家庭共添置了住房、门面房等财产若干,舒秀兰名下还积攒有存款27万元。2012年,她与田刚离婚已经法院准许,但对大家庭共同所有的财产尚未分割,为此,请求法院在照顾妇女及小孩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对家庭共有财产进行分割。

刘芸的理由很清晰,她干家务活不是义务劳动,而是这个家庭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这个家庭增加的财富有她的功劳,掌控着家庭财产的前公婆不能视而不见,应当为她的家务活埋单。

对于刘芸的,田刚选择沉默,田刚的父母则予以反击。田青良夫妇表示,他们的收入主要在于纸业店的经营,在刘芸与田刚结婚前是这样,结婚后也是这样。田刚与刘芸结婚后,刘芸从未参与过纸业店的经营,而田刚在店内帮工,他们照常付了工资,纸业店的其他利润,与田刚不沾边,与刘芸更扯不上关系。刘芸要求分割家庭新增财产,从何说起?依据何在?田青良夫妇对前儿媳提出的家务劳动置之不理,在田青良夫妇看来,前儿媳打这场官司就是无理取闹,家务劳动与家庭财产,井水不犯河水,完全是两码事。

2013年6月中旬,长沙市某基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这起特殊的家庭析产案时,前儿媳与前公婆依然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法院认为,家庭共同财产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期间共同创造或添置的财产。刘芸与田刚结婚后,未与田青良夫妇分家,因而此期间这个大家庭新增的财富,从广义的范畴上讲属于这个家庭的共同财产,既然是共同财产,家庭成员自然有权主张分割。不过,家庭共同财产分割时并不实行均等原则,而应以贡献量来确定财产的归属,谁的贡献大谁就多分。田青良夫妇2004年所购登记在其名下的住房及门面房,2007年所购登记在田刚名下的门面房,资金来源于田青良夫妇,而且其中不少资金源于刘芸与田刚结婚前的积蓄,因此,刘芸与田刚结婚后,这个家庭新增的财富,也多源于田青良夫妇此前的资金,就贡献量来说,田青良夫妇无疑占大头。不过,大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期间,力力的抚养及家务料理主要由刘芸操持,这些家务活对家庭虽无直接的经济贡献,但也属稳固家庭成员之间正常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不能忽视,刘芸对家庭共同财产也应当享有一定的份额。鉴于两个门面房均系不动产,从有利于门面房的充分利用及系田青良夫妇出资购买这一事实出发,两个门面房应在田青良夫妇保持所有权的基础上折价补偿,综合考虑刘芸的贡献,法院酌定刘芸8年家务活价值10万元。据此,长沙市某基层法院判决田青良、舒秀兰夫妇给付刘芸家庭共同财产折价款10万元。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之间实行“AA制”,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夫妻是家庭组织的重要成员,在夫妻之间,家务活有妻子的一半,也该有丈夫的一半,一方大包大揽,那么对不起,另一方就得付出等价的补偿。妻子不是义务工,老公,你得为家务活埋单,用这样的生活语言来诠释婚姻法的前述规定相当精辟,相信会博得大家会心一笑。

家务活不是义务劳动,对于夫妻来说是这样,把这个外延再扩大一些,放到一个大家庭中,也同样如此。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劳动创造财富,家务劳动创造家庭财富,这个大家庭的财富本来就有家务活的一份功劳,分家析产时当然要分割走相应的份额。

上一篇:致敬!单肺妈妈带着氧气瓶为毁容女儿 下一篇:欲做“邮购新娘”,女教师征来74岁洋老公退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