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指导意见

时间:2022-02-18 05:27:23

乡村教育指导意见

一、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一)深化乡村教育综合改革;坚持乡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坚持“三教”统筹;坚持农科教结合;全力实施“乡村创业人才培养教训工程”和“科教兴农信息网络工程”为状大县乡优势产业,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人才、科技、信息支撑。

(二)全面提高乡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乡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增强乡村教育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年,基本建成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乡村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巩固“两基”成果。

(三)提高义务教育的完成率作为巩固“两基”成果的重点工作和考核乡(镇)政府、乡村中小学的重要依据。乡(镇)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地“控辍”工作的主要责任,把降低乡村初中辍学率。坚持依法控辍,积极开展扶贫控辍。乡村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保持在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0%以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少年的水平。实行“两基”工作报告制度,乡(镇)政府每年向县政府报告一次年度“两基”工作情况。乡村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巩固“普九”成果中的骨干作用,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充分发挥督政、督学的职能作用,定期对乡村义务教育“控辍”工作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并且要适时有效地运用督导评估结果。

(四)初中相对集中和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按照小学就近入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就读安全,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校舍必须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乡村初中原则上每个乡(镇)办1所,乡村小学原则上每个村办1所,如学生走读路程过远可邻村、邻乡联办。少数民族乡村可以实行小班额教学。大力发展乡村幼儿教育,年,县城学前三年教育率达到85%以上,乡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努力提高学前三年教育率,不断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园管理水平。

(五)实行校务公开,加强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民主管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切实执行各项作息制度。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师德建设,杜绝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全方位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生活气氛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育人环境,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六)巩固扫盲成果,高标准扫除文盲。积极开展扫盲后继续教育。年,全县青状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成人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完善扫盲工作包保责任制,实行乡村包学(组织青状年文盲和盲参加扫盲学习)乡中心小学包教的责任机制。坚持扫盲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与乡村劳动力转移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扫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扫盲规划并与科技、农业、劳动等有关部门每年对扫盲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验收。县财政要在预算中安排扫盲专项经费,并确保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及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保证扫盲工作正常进行。

三、坚持为“三农”服务方向。

(七)坚持为“三农”服务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合格劳动者作为乡村教育的主要任务。坚持“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紧密结合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把教学内容改革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作为重点,推进乡村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展乡村学校的服务功能,实施“乡村创业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科教兴农信息网络工程”为壮大县乡优势产业,培育新的乡村经济增长点,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人才、科技、信息支撑。

上一篇:州发展和改革委政务公开报告 下一篇:州政府人社局政务公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