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

时间:2022-02-17 04:16:51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由于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大量的是靠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来实现的。而且对学生来说,语言的锻炼与发展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讲授法一直是教学史上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虽然后来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人教学领域,出现了演示法、实验法等,但这些方法手段都不能不和讲授法相结合,并由讲授法起主导作用。因此,无论过去还是当前,讲授法都应是学校教学中既经济又可靠,而且最为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由于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恰当地运用讲授法,形成了满堂灌的僵死局面;也由于有些人从理论上错误地认为学生接受教师的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学习,所以,在目前教学方法改革中,有些人把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归罪于讲授法,认为它是注入式教学的代表而备加攻击、否定和排斥。这种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讲授法的错误倾向与观点,必然会给教学实践带来很大危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讲述,是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的主要特点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加人练习活动,既有教师的讲与读,也有学生的讲、读和练,是讲、读、练结合的活动。讲演,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有分析、有概括,有理论、有实际,有据有理。这种方法多用于中学高年级的教学活动中。

这几种形式都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师采用这些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讲的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容易导致注入式的讲授。

(二)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谈话法也是一种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国古代教育家孔丘,就经常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96~前399)也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并称之为“产婆术”。在现代学校中,谈话法也在各科教学中广泛地采用。其优点是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通过谈话可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

谈话法的形式,从实现教学任务来说,有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和总结性谈话。无论哪种形式的谈话,都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谈话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发挥谈话法作用的关键所在。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讨论法既是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它既可以单独运用,亦可和其他方法结合运用。学习新知识的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包括参考书)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的特点是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必须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开始。因为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虽然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对学生阅读指导的具体方式不同,但都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活动的指导,也应注意在各科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开拓知识领域,满足多方面兴趣,丰富精神生活,进而发展智力和能力。因此一些教育家称课外读物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好读物,同时要教给他们阅读的顺序和方法,指导他们做好阅读笔记。

读书指导法不仅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但采用这一方法,必须把学生的读作为主要方面。不管哪种形式的阅读,都应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学思结合,质疑问难,“勤读勤记”,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教师要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必要的加工,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教材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教材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知识信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力求做到系统性强、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符合思想性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对哪些内容采取讲授法,哪些内容采取谈话法或讨论法,都要作出恰当的安排。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师生的活动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用语言进行讲授,用语言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就必须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上的书面语言转化为适于教学的口头语言,并能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地表达给学生,还要通过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组织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表达过程中的举止与神态,这是无声的语言。它能支持、修饰教师的言语行为,更能帮助教师表达难以用言语行为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无论是讲授、谈话,还是讨论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处于积极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要依据学生知识与能力情况,使这些问题明确具体、难易适度,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各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抓住学生认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或错误之处,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以促使学生认识活动的深化。

4.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在运用语言进行讲授、讨论、谈话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合理规划板书的布局,板书要工整美观、字迹规范;二是安排好板书内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为此可适当利用一些线条、箭头、图表等,对文字作补充说明,使学生加强对教材的印象。

上一篇:提高意识 明确责任 加强安全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 下一篇:公司成立某某周年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