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时间:2022-02-16 04:23:10

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摘 要: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仍有如下疑惑:有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观点,有对于花样繁琐的公开课的疑惑,以及有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迷茫,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教材 学习兴趣 公开课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如何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局面,是每个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何让学生既有兴趣又考出好成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具体分析这些疑惑。

一、教材的瑕疵

我们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虽然从小学已开始学习英语,但是由于英语教材在某些地方欠周全,使得教师在按部就班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一开始的英语语言启蒙教育上就出现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文的时候,都是先从汉语拼音开始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是不认识的字词,只要有字典,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对于英语的启蒙,我们却是从说话开始的,一大堆的生词摆在学生面前,他们只能依葫芦画瓢地学习,一旦离开老师,就成了哑巴。试问:我们的教材为什么不可以在学习之初给出音标的学习,这样不至于一旦离开老师的帮助,学生连英语单词都不会读。可以想象,总是连单词都不认识的学生,对于英语会有多少兴趣呢?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现在的牛津版英语教材有一定的不妥当之处。进入初中,各种时态语态开始进入我们的考查考试范围,牛津英语8A第三单元出现并列句,第四单元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条件状语从句,第五单元要求学生了解五种简单句的构成及结构,这三个单元都涉及句子的成分,特别是第四单元,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搞不清楚什么是状语,什么叫做从句和主句,而这些内容,在9A的第一单元语法部分才会讲解,教材中这样安排是否可以适当考虑调整?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不要先对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结构进行调整教学?如果按部就班、按照教材的顺序,那么,有几个学生能在不额外学习的情况下,直接从课堂教学中理清楚这些内容?

二、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每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的时候,都是很热情很有兴趣的,但是我一直在初三教学,没有感受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哪儿去了?怎么会失去的呢?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不能离开环境学习,但是我们由于课时、农村学校的硬件及环境等原因,使英语课堂教学就是简单的句子翻译,或者是语言点的讲解。英语的课堂不能等同于数理化的课堂,不能仅仅使用公式,语言是灵活的。所以,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妨多多使用多功能的语音室,给学生进行英语氛围的课堂教学,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来教学英语,比如可以让他们看看原版的卡通片,要求他们快速把简单的英语对白记录下来。

三、公开课,课堂教学永远的痛

每次只要开到公开课,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参加上课的学生,彼此都心照不宣,师生共同努力表演出一节精彩的课堂呈现给大家,这本在教学中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个教学活动,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了味。平时老师们是不上很隆重的公开课的,老师平时教学任务重,准备一节公开课很费事、很累。一旦要上公开课,老师就不得不尽量把所有教学形式和手段都用上,以活跃课堂。即使是一节简单的区级的公开课,老师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外,还要让学生分别讨论、扮演角色、编课本剧、充当记者采访等,可以说所有教学形式全套上场。这在平时可能吗?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又让学生眼花缭乱,一会是视频,一会是音频,看得同学忘记了时间。这种由过去的“口灌”变成了“电灌”的公开课,学生听觉、视觉更累,思维也全没,因为离平时的课堂教学形式相距太远。

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的高低都是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考试分数如同一根锁链,严重束缚教师的教,也束缚学生的学。大考过后,家长们总是热心根据考分给各个学校排名次,升学率高的则“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学校为了争取好的排名,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总是要给所有学科的成绩排定座次,据此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也跟这个挂钩。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得不小心认真地对付。教师们通常采用的应对措施是:1.课堂上舍弃相对的教学内容,不管大纲、教材,不考的内容一律不教,毕业班教师会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一开学就确定升学人数,圈定“工作面”。“工作面”以外的学生成为舍弃的对象,尽管他们也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但教师根据“工作面”确定的标高,有许多内容和步骤他们“永远不懂”,作业批改和辅导也只是简单应付。若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应试成绩自然是无法与能“突出重点”、“把握主要矛盾”的教师比肩的。这样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深受其害。

现在部分学校在被应试教育逼得紧、素质教育抓得紧的双重压力下,提出“一手抓应试教育、一手抓素质教育”的口号,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也在思考抓素质教育的思路。他们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开办特长班、兴趣小组,或举办运动会和艺术节。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抓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但不能只把这些活动当成一种点缀,当成应付检查的手段。相反,有的人以为素质教育可以无原则地放松教学要求,不布置作业或无原则地少布置作业。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教师:一学期即将结束,学生的作业连一个练习本都未写满。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学质量,相反,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全面优化教学程式,确保达到部颁教学大纲规定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少学生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

我一直为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书育人精神所感染、所感动,但是,从教这些年,又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重新思考,到底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师和家长到底应该如何联合一起做好对于国家未来主人的教育,这个话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如何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 下一篇:素质教育与初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