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时间:2022-02-16 02:59:46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__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对于我们__,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经过不断的努力,课改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在实践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进而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加强领导管理,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校级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完善各项制度,为课改提供保障

在制度方面,我校通过教代会重新修定了《全员聘用方案》、《教学常规考核要求》、《初三出口奖励条例》、《教学质量奖励条例》、《请销假制度》、《教师规范性要求》、《程序性制度》、《评价体系》等30多项重要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以制度确保课改的顺利开展。学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报销制度;鼓励教师购买相关参考资料,同时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作的奖励,如对课题研究的奖励、对各级获奖论文的奖励及对课改中的先进个人、教研组进行奖励等,以制度保障课改的经费需要,从而增强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新课程改革,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也缺不了社会、家长等外在配合力量。为让社会了解、关心新课程实施改革工作,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做法、汇报新课程的进展情况等。并采取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见,同时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切实推动课改深入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自课改以来,我校外派参加部级培训17人,省级培训6人,市级培训27人,区级培训42人,校本培训则达到了全员参与。

其次,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交流外出学习经验和自己课改中发现的经验与问题等。自20__年以来,我校每周星期一下午第四节课为专门的学习交流课,全校在职员工全员参与,交流促进,有利于课改成果的总结提炼和交流推广,有利于课改问题的及时解决。

第三,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领导作相关的讲座、报告。自课改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家讲座,使其认真学习,而后回校交流;另一方面重视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保证教师学有实效。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第四,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的集体成长。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

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等书籍资料,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书面评课”与“口头评课”相结合活动,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认识。对于集体备课,我们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由教导处统筹安排)、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灵活处理),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同时,教导处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督促,以避免走形式,切实讲求实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大家在教研活动上都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研究与思考之中,一种真诚交流、探讨的氛围正在日益浓厚。教师在相互间不断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五,加强课改管理,深入课堂,进行跟踪听课、评课。为了了解新教材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深入课堂,掌握教师课改的一手资料。并能与相关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对纲要精神的落实,课程理念的把握、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以及存在的困惑、疑虑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同行认真倾听教师的反思,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第六,通过研究课、观摩课,在实践中探讨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程改革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中学一级的教师每学期能至少开设一节校级或以上的研讨课,供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教学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了课改新理念,获得了教研室领导及兄弟学校教师的好评。组织青年教师外出交流,研讨学习,有效地锻炼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胆魄、锤炼了教学技能,教学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第七,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一是进一步降低科研重心,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改变在课题研究方面存在的盲目求大、攀高、贪多的现象,树立校本意识,降低教育科研的重心,从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中选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反思、探索、提炼;改变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科研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之中;尊重和倡导教师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表达习惯的教科研成果多种表现形式,如教育案例、教学日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等等。二是鼓励展开小专题研究,加强小专题研究管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过程,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第八,全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方面,根据我校的校情,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我们通过教代会讨论通过《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在每年教师节举行结对子拜师仪式,使老教师个别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有利于青年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和量化考核,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要求青年教师按时进行教学经验和困惑的总结和反思。

第九,组织教师积极总结研究经验和心得,撰写相应的研究论文,并组织参加相应的论文评比。近几年,我校在部级论文评比获奖或杂志发表的论文有18篇,或省级获奖论文有9篇,市级31篇,区级115篇。

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争取形成学校特色

每学期,我们都能按照上级课程计划精神,开足、开齐各类课程,立足德育育人,开展主题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开展“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益智知识竞赛”多种活动,力争将学生培养成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

四、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让评价方式为实施新课改提供保障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逐步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它不再是静止的,单一的和终结性的,而是多维的、发展的,多元化的评价。它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有问卷调查、成长记录。通过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结合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家长、教师的评价,使家庭、学校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发展性评价,使学生更能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发热情。

五、课改的主要成效

1、更新了教师课堂教学观念

(1)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观念。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因素的培养。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知识核心”观念,树立了“学生的发展为精神核心”的观念,在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持歧见,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推判性及其支撑他的独特人格。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已提出了十几年,但今天的课堂教学,仍然跳不出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怪圈。通过改革,我们摒弃了“教师本位”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所能。

(3)从“权威教学”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观念。在我国,“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观念长期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也从小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而且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质疑,不敢也不想向权威理论提出质疑,只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通过改革,我们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学生所拥有的潜能,建立起了平等、双向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取了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共同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面对新课改,教师的热情空前高涨,普遍感到要快速提高自身素质,感到相关知识的储备量不足。学校领导善于抓住这一锲机,给教师们创造成长的环境:

首先,同时,中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对学校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乐于探究,敢于创新,为学校的教改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其次,学校实施分层

教学机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课改工作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获得小小的成功、比赛活动,老师先后在区级的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3、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方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我校在课改中的重点。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研究,我校初步形成了“开放性教学模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实验发现型教学模式”、“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变式研究型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等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新课改贡献了一份力量。

5、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同时,教师创设的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培养了良好思维品质。近四年来,胜中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评比或竞赛中均能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也再次证明了在我们课堂研究的推动下,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确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6、改变了学习评价方式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积极进行评价方式的探索,努力构建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评价的方法主要使用非数量方法、分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后续行为的引导作用。

七、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教师逐步成长起来,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一)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起步较慢,至今,我校仅有集体备课形成的提纲性校本课程研究成果,还没有进行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研究。

(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还不够,部分教师还是“教教材”而不能做到“用教材去教”。关注学生不够,游离在学生之外,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启发不到位,教学实施不到位;钻研教材的力度不够,仍有待提高。

(三)我校学生生源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发挥其主动性。这学期的研讨活动我们多是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进行较少,也导致课堂有效性无法最大程度实现。在以后的研讨活动中,我校会将学生作为研讨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以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课堂有效性实现的标准。而我校“构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是其实施的有效路径和根本目标。

(四)组织执行各项研讨活动的工作人员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一些重复性、无效性工作的出现,降低了工作效率,对研讨活动顺利、有序进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以后进行的每次研讨活动制定出工作人员职责,将活动的具体工作落实在人头,从而避免工作的无效性、重复性和低效性。

课程改革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个不尽的旅途。诚然,在实践中会面临种种问题和困惑,但我们会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认真总结、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家长多理解,多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会继续努力,力争将新课程改革工作引向深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__

20__年6月10日

上一篇:关注教材中的反面人物 下一篇:旗人民政府调研员年度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