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公务接待 重在釜底抽薪

时间:2022-02-14 12:06:59

纵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最大的亮点就是细化。全文26条内容,一共提出了38项禁令,涵盖接待活动食、宿、行、迎送及警卫、预算和报销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可谓细致入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针对“三公”消费出台的禁令不少,但奢靡之风仍有日趋泛滥、蔓延之势。一纸新的红头文件能否遏制住公务接待这一“不落腰包的腐败”现象,还需拭目以待。

对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配套的监督和问责跟进是必要的。不过,由于公务接待的特殊性,上级监管和公众监督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即使查出几例违反规定者,也无异于“隔墙扔砖”,这种小概率风险难免让一些地方和干部心存侥幸心理。

“三公”消费成为顽疾,种种规定遭遇执行难,其症结就在于部门和官员有超标消费、奢侈享受的资本。其一,现行财政预算制度不规范、不透明,公务接待可以混在日常公务开支的预算中掩人耳目。退一步讲,即使公务接待费用堂而皇之地超出预算,有关部门也不用给公众一个解释,更不会受到问责。其二,一些部门私自设立“小金库”,或者向下级单位、企业摊派转嫁接待费用,照样可以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其三,相关规定之间缺乏衔接,存在制度漏洞。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公务接待的细则出台了,如果财务制度不及时跟上,钱还是这些人管着,请客吃饭还是靠‘领导一支笔’,那么,相关规定就大打折扣了。”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对公务接待定规矩的同时,更要从源头约束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让部门和个人不仅“不能”超标,更“不敢”超标。香港的“节俭政府”形象一直深受好评,其秘诀就在于有一整套透明详实的财政预算制度。每年预算案编制,都要接受立法会的质询和审核,细化到某个部门的桌椅添置、灯泡更换等支出。而芬兰中央银行的高官因为公务接待中多上了一道鹅肝而下台,则在于其消费的每一道菜品都要在网上公示接受监督,而不是拿回单位自行报销了事。

要想规范公务接待,就必须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公务接待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问责机制,强化预算刚性;消灭预算外收支,让所有行政费用置于监管视线,堵塞漏洞;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以权力的制衡和公众的监督,对超标准超规定公务接待报销说“不”。

上一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两税法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