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声乐教学中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2-13 05:08:32

浅谈幼师声乐教学中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78-01

声乐是一门既抽象又形象的艺术。说其抽象是指声乐是声带为“弦”,人体的许多腔体作为共鸣箱,用人体“乐器”来演奏的艺术。这件乐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们只能通过书本上的解剖图获得感官上的浅显认知。只能靠感觉来体会他们的存在。靠感觉来体会它们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说学声乐是“跟着感觉走”一点不过分。

一学习声乐的条件

要学好声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掌握相应的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噪音条件。

1.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

2.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

3.嗓音条件。

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

4.难点问题,声乐是一门既抽象又形象的艺术。

正因为其既抽象又形象,给我们学习声乐――很好地把握人体这件乐器,既而达到较高的演唱境界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笔者即谈谈在声乐课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二气息僵及解决办法

初学者往往会遇到“气息僵”的情况。由于气息僵导致“喊唱”,使声带很容易疲劳,甚至出现声带小结。所以初学者学会正确运用气息是非常重要的。要改掉“气息僵”的演唱毛病,必须先了解产生气息僵的原因。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运气时没有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横隔膜没有扩张的动作使胸腔作为发声的动力。二是由于气息吸得太满,使横隔肌没有了扩张的余地,造成小腹、胸部紧张。以上这两个原因都是导致气息僵的元凶;要克服这种“毛病”,首先必须树立运用横隔肌的扩张作为控制气息的的概念,积极体会深呼吸及横隔肌的有弹性的扩张感。注意“有弹性”,并非气吸得很满,让横隔肌堵在最低处,而是根隔肌应该上下运动才有弹性。吸气时胸腔也要随之扩张,以帮助控制气息。练习时有以下方法:

1.练习吹蜡烛。点一支蜡烛,人距蜡烛1米左右(可据自身条件从大到小的调整距离)深呼吸一口气,对准火焰的外焰处,均匀地吹气,使火焰往前倒但不熄灭。一口气尽量延长,这样反复练习,可以很好地体会运气的整个过程,对提高控制气息的能力很有帮助。

2.向远处喊:“哎(嗨)!……”。吸气时“气沉丹田”,只觉得要喊另一座山上的人,把声音拖得长长的。声音不追求响亮,而是要有致远性。这样体会横隔肌有弹性的张迟,增强肺的活动能力。

3.用哼鸣体会气息的运动和腰围的扩张感以及胸腹式呼吸感。

4.慢长跑。通过长期的慢长跑,可以很好的体会胸腹式呼吸法及各呼吸腔体的协调运动。

三喉头不稳定产生的后果及纠正方法

1.产生喉头不稳定的原因是喉头上提或下压。

喉头上提往往发生在唱高音时。唱高音时喉头上提导致声音紧、不自然,似乎捏紧脖子唱,这种声音很僵硬、很刺耳,没有泛音。还有一种是喉头下压造成的。有些初学者以为喉头下压能获得较浑厚的声音,所以时常有意识的压着喉头唱,这样发出的声音紧、闷,造成延长低音很困难。

喉头上提与下压都是因为发声时声带受到了各种形态所造成的喉部肌肉的压迫,而不能自然地、正常的发育。

2.纠正喉头不稳定的方法。

(1)首先必须让同学了解人声的发声原理。声带是振动体(相当于小提琴的弦)。人体内的各个共鸣腔: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等(相当于小提琴的共鸣箱)。发声的动力气流(相当于小提琴的弓弦,小提琴的发声是弓触弦,弦发声,传入共鸣箱,获得有共鸣的美好声音)可见人体这件乐器的发声是气流冲击声带发出的声音经过各个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而形成。因为这件乐器是人体本身,所以有发声时应力求自然完美。

(2)通过各种具体的练声方法让学生获得喉头稳定的感官认识。具体做法是:用闻花香来体会深呼吸中喉并没有的位置;让喉部保持吸气状态来发声;用半打哈欠来启发学生体会喉头的正确位置。在发声练习中可采用哼鸣、发单音、带声母的母音练习等使学生获得喉头稳定的感官认识。

四产生鼻音的原因及纠正

产生鼻音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先形成的,一种是后天形成的。教师应了解学生产生鼻音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纠正这种毛病。后天形成的鼻音,原因是在发声时软腭不能有控制地抬起,不会集中控制气流,使气流随声音进入鼻子前部的空间,导致声音含混不清,没有共鸣,缺乏力度,致远性不强。

纠正方法是运用母音a、u、o。等体会软腭的自然抬起,通过发单音增强控制气息的能力,使声音随气息打在软腭、硬腭之间,软腭应始终抬起,以保证鼻腔空间的共鸣而不是进入鼻孔的鼻音。检查自己是否有较重鼻音的方法是:发a过程中捏住鼻子,若声音闷住了则鼻音较重。

五颤音及其纠正

许多初学者听了好的演唱产生的泛音而模仿。使感官上形成上一种不规则的声波而误以为是泛音,实则是因喉头不稳定,人为的抖动发出的颤抖的声音。这种颤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碎抖”,是因为下巴肌肉比较紧张,过分追求音色明亮造成的,这种声音音波的频率太快,声音听起来“哆哆嗦嗦”像羊叫一般。克服这种“碎抖”的方法是可是从稍高的音往下练习,多练习假声和直声,多唱一些风格庄重、典雅、温柔、恬静的歌曲,并且注意练习深呼吸稳定喉头。另一种颤音是“摇晃”。形成摇晃的声音的原因是因为声波的频率较慢,声音上下振动的幅度超过了半音的范围而形成的。这种声音听起来大摇大晃,给人不稳定、音不准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多练“i”、“e”等具有音色较明亮,声音位置相对靠前的母音,这样有助于矫正“摇晃”的声音。

六声音发空的现象及纠正

我们常听到有人发出没有共鸣的,“拉风箱”式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声乐上称之为“虚音”。这是一个声乐教学中常遇到的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这样虚唱的歌者有两个群体。一个是初学者群体。初学者因为对人体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呼吸器官不了解或了解不够,更不了解声带如何闭合,因而教师让他们打开喉咙,则只管打开而不闭合声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要急着给学生唱歌曲,但要求学生每天练声次数要多而每次练习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初学者不可能一下子找到很科学的方法,即便有时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也不很稳定,这时候练习时间过长,声带容易损伤。

七音偏高或偏低的纠正

在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问题,即有的学生歌唱时有些音偏低或偏高。演唱时音偏低的现象大多出现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往往在演唱歌曲的最高音时偏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演唱时气息控制不好,气息冲击声带的力量不够,呼吸支持的力度不够。二是演唱时声门闭合不好,或声门打开不适度。纠正方法是:多练习深呼吸,稳定支点,加强气息的流动感,注意训练发声与呼吸之间的协调作用,气息的流动做到灵活自如,气息冲击声带的感觉要均匀有力。在练习时可以采用跳跃五、八度的练习。发每个音都要体会声门的闭合感。

音偏高的现象往往在唱了一串高音之后低下来时有的同学演唱时会偏高。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呼吸急促,气息冲击过猛,从而失去控制,呼吸支点上的音准支持作用超过了发声的需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的方法,练习时注意呼吸的支点正确及气息流动的均匀,增强气息的控制力以及支点的稳定。

以上几种现象是声乐教学中遇见的难题,但它们有时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些学生存在气息僵的演唱毛病的同时可能还存在鼻音等毛病。教师在给学生解决时,千万不能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办法,说得学生浑身都是“毛病”,导致学生不敢张嘴发声,或者一张嘴就浑身紧张。教师应有重点、有阶段性地为学生解决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总之,声乐的教学是非常灵活、抽象的,应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对于感悟力差一些的学生,教师的语言更应浅显、通俗,使学生真正领悟。对于感悟力较好的学生则进度可加快一些。对于每个个体都不同的每件人体“乐器”,教师都应耐心去挖掘他们的最美的音色和最大限度地去塑造他们的美好歌唱。

上一篇: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一篇:创新带来的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