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2022-10-17 03:46:11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74-0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然我从当学生到做教师,在整个学、教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文课上学生抓耳挠腮的苦闷相。作文课上,教师总是强调:作文的立意要正确,一篇文章的章法要如何讲究,而学生听完后却总无从下笔:“老师,我的生活中没有什么趣事。”“唉,没什么可写的,真的没什么可写。”学生的叹息犹在耳边。有锅无米,巧妇空有炊技何用?于是,煮饭成了巧妇的难题,而作文成了学生最头疼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踏入校园,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兴趣盎然,如此打压他们的学习兴趣于心何忍?有一天课间,我看到一个学生在练习本上乱涂的画旁,写了一段话。于是眼睛一亮,我何不把学生喜欢的画画与写话结合,来个一举多得呢?于是便有了以下的做法:

一画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看似平淡、单调的生活中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获得写的灵感和激情。这就要求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把学校、家中、生活中出现的精彩场景、事件、事物等及时记录下来。小学生喜爱的玩具、图片,大到身边的同学、家长、教师。那么让学生画吧。

要画,就得先观察,在学生喜欢的画画中,教师可以借机指导。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活动的东西胜于静止的东西,喜欢有声音的东西胜于无声音的东西,喜欢具有鲜明色彩的东西胜于只有灰暗色调的东西。因此,我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多选那些神形兼备,有声有色的物体来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儿童看到、听到的新事物越多,就越想多看多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观察产生兴趣,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好习惯。只要学生在观察到中捕捉到事物的形、神,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把事物画下来。这样无形当中,画画,就养成了学生爱观察、善观察的好习惯。也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画――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生活中的实物和图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形成一幅画,可爱的毕业班往往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如何在“画-话”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我结合课文进行尝试。如我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先建议学生把自己大脑中想象出来的秋天的画面画出来,然后把自己的画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学生的想像非常丰富奇特。在讲《风娃娃》这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画画风,本认为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孩子肯定画不好,没想到孩子们的画让我大为感动,感动于他们对生活入微的观察。画中:公园里的柳树,随风舞动;天上的风筝,满天都是;阳台上的衣服频频招手;海里的帆船,乘风破浪;甚至小姑娘的花裙子,也飘了起来;更有甚者,有的画了连根拔起的大树,和倒塌的房屋、倾覆的大船……其中有一位同学在画旁写道:我喜欢风,因为风能让我的小风筝飞上天,同我喜欢的白云握手,陪太阳哥哥聊天;还有一位在画旁写道:我不喜欢风,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作文的目的是表达、交流,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交流的欲望,瞧,他们想得我妙,说得多好啊!我几乎在学生的“画”与“话”中闻到了花香,看到了狂风巨浪。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实战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其次,让学生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的“实战能力”。

总之,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多关注学生,,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都能说真话、抒真情,写出个性,互相分享,让他们把作文看作是一种需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包养大片的小公司 下一篇:浅谈幼师声乐教学中的难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