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应从探究教学入手

时间:2022-02-12 10:21:43

高中生物课应从探究教学入手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它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教师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运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能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作为探究性教学的问题。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并培养学生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演示实验、教师指导下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性实验,再到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的设计型实验。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实验现象观察、学会分析和解释现象,过渡到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进而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等、靠、背的“恶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问题的方方面面。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巧用比喻化疑难

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

2.妙用诗词添兴趣

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再如,讲到生物的保护色时,引用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口诀谐音助记忆

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有丝分裂时期特点记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4.用科幻法展开联想

如:光反应式ADP+PiATP,若能科学利用则意义更大。如果能制造模拟绿叶的绿色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通过特殊的导管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ATP运送到我们体内,那么,我们一个月只需要吃几顿饭就足以维持身体生长的需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让绿色衣服尽情制造吧。非洲难民再也不必为粮食太少而发愁,人类从此再也没有粮食危机了。

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搭建“脚手架”,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调控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即对讨论、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所谓“放”,即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经历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的过程,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上一篇:在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主体性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