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完成的“测试”

时间:2022-02-12 07:00:00

一次没有完成的“测试”

刚开学,学校又要进行每年一次的骨干教师示范课。学校领导嘱咐我,下周四语文教研活动时间上一节公开课。

接到任务后我就在想,上什么呢?对了,这学期学校特意安排了两节专门的作文课,意在让老师们重视作文教学。众所周知,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软肋,不妨就上节作文指导课吧,一来唤起大家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二来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听说这次我校还特聘原区教研主任来校听课指导,这正是聆听专家高见的绝好时机啊!主意拿定,我又开始思索,讲什么主题呢?作文指导贵在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那么就从最能打动人心的亲情入手吧。于是,我想到了“亲情测试”。这是当今名师王崧舟讲过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是让孩子体验失去亲人的感受,然后备感亲情的珍贵。我准备在借鉴王老师课型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课前积累、对于亲情美好的想象和作文具体写法的指导。

我备好课,又连夜赶做了课件,怀着满是期待的心情在我班试上了一节。课堂上,学生沉浸其中,尽管课件出了点问题,没有了音乐渲染,但从孩子们那溢满泪水的双眼,看得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最后,孩子们把这节课的经历、感受化成了圣洁的文字。尤其是一名内向的女孩在把写好的稿纸交给我时,还一个劲儿地问:“老师,稿子还发不发了?”课后还三番五次请求我把稿子还给她。看来孩子真是用心动情来写了啊!回到家,我翻看着孩子们情真意切的文字,不禁感叹:真体验带来真感受,真感受换来真文字啊!

至此,我感觉周四的公开课以此为内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又对课堂环节和课件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便只等周四借班上课了。

到了周四下午第二节,该我上课时,我按照预期设想开始了我的亲情测试。在经过课前谈话、师生互动、调节气氛系列环节后,便切入主题。谁知刚一开始,就听到下面听课老师的窃窃私语。又过了一会儿,只见后排的校长向我招手示意。我走过去。她问我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我脱口而出:“体验亲情,学写作文呀!”她摆摆手,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太残忍,不要上了。”我心里一惊,这设计好的课说不上就不上,如何是好?我本来炽热的心如同被浇上了冰冷的水,顿觉寒意丛生,心里备感挫折又骑虎难下。就此不上,如何给学生收尾?一时间我脑子一片空白。但校长命令难违,我只好缓步走到讲台上,对刚刚开始进行第一关测试的学生们说:“同学们,大家面对这世上你最爱的五位亲人,心中充满了依恋和感激,如果让你划掉其中一个,你肯定不愿和不舍。因为你难以抉择,因为你不知所措。但人生就是这样,你最不愿意舍弃的人,你最割舍不下的人,可能就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也可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突然就离你而去,而且永远不再回来。其实,老师跟你们一样,心里很难受,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老师就亲身体验了亲人生离死别的感受。我的一个哥哥四十出头,名牌大学毕业,就在今年高考的第一天早上,因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所以当你们流泪的时候,我跟你们一样,也在心中做着一个非常非常艰难、非常非常痛苦的抉择。既然大家都不愿选择,那么这个测试就先进行到这里。相信大家从中多少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了吧,课后把这节课的经历写下来,真实记录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并按老师教给大家的写作方法,把它化作一段文字吧!”

就这样草草地下了课。我一方面备感尴尬,一方面又备感纠结。我对校长的当场阻止心存不解。怀着疑惑,我与听课的教研主任和校长进行探讨。原来课题的沉重与残忍,让听课老师都不堪重负,何况那一颗颗孩子的稚嫩心灵。如果上这样的课,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因为在心灵蒙上阴影,似乎不够人道……

明白了原委,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我感觉胸有块垒,如鲠在喉。难道体验“残忍”真的不能进行吗?难道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仅仅是“残忍”二字吗?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设计此课的初衷,不就是让学生增加体验、激发真情、创设情境、深化感受吗?在模拟体验中测试孩子的感恩情怀,在虚拟残忍中增加情感积累,感悟亲情可贵,并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所谓作家就是把自己撕毁给别人看。”但我从没想过孩子会受到伤害。于是,我头脑中闪现了一幕幕在我班试讲时孩子们泪光莹莹的画面。我考虑欠周了?我不禁扪心自问,你真正考虑学生的感受了吗?是啊,语文课程更应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难道我真的错了?教研主任和校长最后说,不知这样打断我这节课是否合适,可以再商榷,但总感觉如此沉重的话题让孩子们面对,于心不忍。我满腹狐疑,反思自己的课堂,最让人感觉残忍的就是孩子那真情的流露和肆虐的泪水。孩子们不约而同、不同方式的哭泣让人备感心疼。我又问自己,哭,意味着伤害吗?人有七情六欲,谁说小孩只能笑,只能快乐?是啊,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也应该是欢快、充满阳光的。但快乐并不意味着窗外永远阳光灿烂,永远春暖花开。正像人们所说,真正的放松是在压力释放之后。如果永远欢声笑语,如同天天山珍海味,那快乐还能显得弥足珍贵吗?有时大哭一场更是一种尽情的宣泄,一种情感的释放,更能换来淋漓尽致的痛快。

带着疑问,我又上网查阅了相关评论,很多人认为这是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让孩子发现了内心埋藏的真实的作文,经历了一次心灵的磨难,更加懂得了亲情的珍贵,是一种启发心智的有效教育形式,没有空洞的说教,较之于那种让富家子弟和贫困生互换环境的教育要高明得多。从作文角度来看,作文课首先要让孩子们寻找到一种内在的驱动力,情动于中,才能够言发于外。要让他们感到有话想说,难以抑制,就要帮助孩子们找到这样一种感觉,那么孩子们的作文才能够做到下笔如行云流水。本课通过这种深度体验,来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潜能。作文课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问题,网上支持率还是很高的。当然反面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正可谓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是啊,我们到底为谁而教,对于那些已接受过测试的孩子来说,到底是其心灵受到的伤害多,还是收获多?我这未做完的亲情测试,还要不要进行到底呢?请各位专家、老师同仁给出答案吧!

上一篇:写作教学不妨“去神圣化” 下一篇:例谈日记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