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时间:2022-02-11 07:51:34

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构建了高校教师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BT-CMM,并利用该模型建立了教师混合教学能力提升的DPDCA循环运行机制,以期为教师混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成熟度模型(CMM);BT-CMM;DPDCA循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粉笔+黑板”式教学方式已经逐步改变,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话教学、卫星远程教学等教学方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教学过程已经不局限于使用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多种方式的混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教师混合教学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

一、混合教学能力与成熟度模型

(一)混合教学能力

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在我国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混合式学习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定义的,由此,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引出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的定义:将传统教学方式和E-teach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是依靠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具开展教学活动,E-teaching是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方式,能灵活运用Powerpoint、Internet、Blog(博客)、QQ、移动电话、幻灯、卫星等教学工具或技术。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能力,通过合理利用多种设备、工具、技术和媒体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成熟度模型

198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所提出了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forSoftware,SW-CMM),简称成熟度模型(CMM)。它是对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阶段的描述,是当前世界上最流行、最实用的软件过程评价标准。

CMM提供了一个过程能力阶梯式度量框架,基于过程的每一成熟度级别,检验其实践活动,针对特定需要建立过程改进的优先次序。这个过程分为五级不断进化的级别: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每个级别都提供了一个软件过程改进层次,每个层次靠实现软件过程的一些关键过程域中的关键实践来达到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提升。CMM是一套软件过程的管理、改进和评估的模式和方法。它强调的是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持续的过程改进。

目前,CMM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如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等,结合领域特征,构建了相关模型,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二、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中,一般采取随堂听课、抽查教学文件的手段来监控教学过程,在课程结束以后用打分评估的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种模式只能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缺乏提高教学水平的可操作性方法与步骤,不能持续地改进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借鉴CMM模型的结构与理念,结合高校混合教学的规律,我们可以从“教学素养”、“混合教学技能”、“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建立一个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for Blended Teaching,BT-CMM)。该模型包含初始级、可重复级、已规范级、已定量级、创新级五个成熟度级别,每一个级别定义实现该等级的关键特征即关键过程域。只要该等级的相关过程域实现了,就表明该教师达到了该成熟度等级,并可以向下一个等级阶段努力迈进。

五个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描述如下:

初始级:这是最低级的能力。教师没有现代教育意识,只具备传统教学技能,完全凭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教学,教学组织是无序不可控制的,教学需求不明确,教学效果无保障。

可重复级:这一级的教学过程是基于以往相同课程或相似课程的教学经验,故称为“可重复”。教师凭个人或他人以往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有经验型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熟练,可重复使用混合教学技能,制定了教学方案,能重复再现以往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优秀。

已规范级:规范是指群体组织所确立的行为标准。达到“已规范级”的教学组织已形成统一标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标准,掌握了标准的混合教学技能,能规范运用合适的教学技能,有标准、规范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稳定可控,教学效果较好。

已定量级:教学过程已建立定量的质量目标。教师具有全面的现代教育理念,能根据教学内容定量的运用合适的教学技能,制定了定量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优秀且可定量评价。

创新级:该级别是教学水平的最高级别。教师具有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能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中,制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不断进行创新,寻求在教学方法上的突破与变革,教学效果显著。

三、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

BT-CMM为混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持续改进的途径,它的每一级都具备完全相同的内部结构(见图1)。从初始级开始,每个成熟度等级都包含了实现这一级目标的若干个关键过程域。不同的关键过程域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活动,是可执行、可测量的。如果教师能够实施某个关键过程域包含的全部教学活动,这个关键过程域的目标就达到了,也就表明该关键过程域实现了。如果某个成熟度级别的所有关键过程域都实现了,意味着该教师达到了该成熟度级别,可以通过教学改善进入下一级别,逐级上升。级别越高,教学能力越强,教学质量越高。

从上述内部结构可以看出,BT-CMM强调过程进化和逐步走向成熟,认为教学过程的改进是基于许多小的、不断进化的步骤而不是革命性的创新。

四、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应用

PDCA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Dr.W.E.Deming)提出,又称“戴明环”。它将质量管理活动划分为4个循环阶段,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四个阶段。我们借鉴PDCA循环,将持续改进理念应用于BT-CMM中,建立了一个“诊断(D)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的DPDCA循环模式(见图2)。学校或教师个人可以利用BT-CMM模型,对个人混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从“教学素养”、“混合教学技能”、“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四个核心要素入手,对照各要素关键过程域的相关属性,确定教师当前达到了哪些关键过程域的哪些属性,判定所处的成熟度等级,找到与下一个层级之间在具体关键过程域上的差距,从而制定计划、执行关键实践、检查执行结果、处理或调整结果,周而复始,不断提高混合教学能力。

第一阶段:诊断(Diagnosis)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信息与数据,对照能力成熟度关键过程域或关键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教师哪些已经达到,哪些还没有,确认当前所处的等级,寻找差距。

第二阶段:计划(Plan)阶段。诊断阶段是一个确认教师等级的过程,计划阶段是根据当前差距,制定提升教学能力的计划,明确目标并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

第三阶段:执行(Do)阶段。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按照计划阶段的方案和步骤开展各项教学能力提升活动,教师要依据计划步骤进行自我完善和能力提升。

第四阶段:检查(Check)阶段。检查计划的实施效果,确定计划完成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即进行混合教学能力评估,可以采取自评、督导团评定或教育机构监督的方式开展。

第五阶段:处理(Action)阶段。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剖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审视计划目标是否合理,并将没有解决的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DPDCA循环解决。

DPDCA循环是一个渐次提高的闭环系统(见图3),DPDCA循环如同爬楼梯,一个循环运转结束,即可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提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基于DPDCA循环的BT-CMM持续改进机制,可以科学、规范、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混合教学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BT-CMM的核心是混合教学能力的评价与持续改进,从而促进混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这教学过程中,教学单位可以根据该模型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确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个人可以根据该模型进行自评,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本文对BT-CMM还只是一个非常初步的探索,后续的工作还非常多。如BT-CMM关键过程域以及具体关键活动的确定,尤其是建立一套可以明确测量教师混合教学能力成熟度水平的简单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何新贵,王纬,方德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郑人杰,王玮等.基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软件过程改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马林,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本文系邵阳学院教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2010JG19);湖南省精品课程《系统工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宜军,男,湖南省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工学学士(第二学位),湖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目前为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与管理创新,高等教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目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学习风格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