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时间:2022-02-11 12:23:57

湖北省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随州市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后危机时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其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主要对随州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随州市 生态文化旅游 SWOT分析 发展模式

一、随州市区域概况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市总人口258万,国土面积9636平方公里,辖曾都区、广水市、随县、随州经济开发区和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随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随州还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中国蕙兰之乡。

二、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和机遇

旅游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随州有奇山异景,有千古编钟,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资源丰富。随州山清水秀,生态富集。境内有四大名山(大洪山、桐柏山、中华山、大贵山),两大秀水(徐家河、封江),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70%。部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九亿年火山玉龙温泉和千年银杏画廊享誉华中,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被称为“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一福地”桐柏山风景如画。全市700多座水库,其中徐家河水库作为全国十大水库之一,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另外,在随州北部有淮河之源西游记漂流,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在随州东部有广水三潭风景区,武胜关黑龙潭等。

物质文化资源独一无二。1978年,随州城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编钟,是我国迄今出土数量最多、音律最全的整套编钟,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炎帝神农传说、炎帝神农祭典、花鼓戏,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洪山打锣鼓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州有新五师司令部纪念馆、江汉公学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

四通八达,交通便捷。随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凸现了强劲的发展优势。京广线、西宁线、汉丹线三条铁路,107、312、316三条国道,京珠、汉十、随岳和麻竹四条高速公路在随州纵横交错,穿境而过。从随州东距上海,西至成都,南达广州,北到北京,都在1000公里的半径之内;从随州到武汉天河机场约110公里。

随州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发展随州旅游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国家小长假、休息日、大长假的确定,为随州旅游带来了丰富的客流资源。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为发展随州提供战略机遇。一些民间资本也看中了旅游行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成为一种较好选择。

(二)问题与挑战

随州旅游开发本身存在的不足。随州是2000年成立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低,所辖县市区较少,只有一区一市一县。因起步较晚,知名度相对其它地市州较低。①旅游宣传不够,外地人到湖北后,知道有武当山、木兰山,可能不知道还有随州,有大洪山。②景区景点包装不够,景区内附属设施不全,项目单一,“可玩性”不够。曾有游客调侃随州旅游景点说,随州的很多景点是“白天观山景,夜间看屋顶”。③随州旅游资源人才也相对缺乏,作为内陆城市,因经济收入低,现有旅游高端人才难以落户随州,更不用说旅游策划专家或营销人才。

随州旅游发展相对周边地区受到较大的威胁。随州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投入相对较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如周边大洪山景区的钟祥、京山,如京山漂流,其为共有资源,但随州投资少,处于被动局面。周边的襄阳诸葛亮故里,十堰的武当山和神农架林区,恩施大峡谷等地区发展快速,会带走随州的部分客源。

三、随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想

当前,正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黄金时期。随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在文化、潜力在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旅游产业培育成随州的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实现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目标。

(一)生态景观观光型

随州大洪山素有“楚北天空第一峰”的美誉,集辉煌寺庙、奇山怪石、地质(溶洞)、泉水瀑布、高山河湖于一体,其中以大慈恩寺和洪山禅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作为游客参加此类生态旅游活动,不仅可观赏到壮美的自然景观,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可以在观赏过程中了解景观中所蕴含着深刻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特性,接受环保教育熏陶,突出生态旅游的教育意义。

(二)生态休闲养生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回归自然,度假养生已成为共识。西游记公园女儿国温泉为火山温泉,73个造型精致的泡池星罗棋布,大洪山玉龙温泉欢乐谷、曾都区洛阳镇千年银杏谷景区、桃源湖度假村和广水市武胜关镇“美丽乡村”桃源村,这些区域都是开展养生度假游的理想场所。

(三)生态文化互融型

由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区、随州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景区组成的随州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已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通过挖掘大洪山部级风景名胜区、炎帝神农故里、擂鼓墩曾侯乙墓编钟出土地、玉龙火山温泉等景点的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听编钟神曲、看曾侯古墓、拜炎帝始祖、游灵山秀水”的旅游线路,努力开辟可与兵马俑、少林寺、桂林山水媲美的旅游精品。抓好编钟音乐城、中华农耕文明园、大洪山宝珠峰慈恩寺、桐柏山淮河源漂流、大洪山漂流、千年银杏谷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建造旅游新景点,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

参考文献:

[1]冯钧.泸州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2]杨世业.湖北随州旅游资源研究[J].农业考古,2010,(6).

上一篇:论儿童电影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知识集成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