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02-05 07:42:20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心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对数学课程的新认识,它形成以人为本、师生互动,教师、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氛围,但却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了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下面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驱动因素。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创设情境,一方面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情景中,可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去思、去想。另一方面通过特定的情境,使新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新的个体意义,使认知结构进行改组或重建。因此,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知探究的过程更重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得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在新知探究中,要注重过程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也是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里“教”是条件,“学”是关键。教学过程也正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发生了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

在新知学习、探究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并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的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学习成果。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

三、知识应用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情境——探索——试一试——练一练”。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多探索,多实践。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