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言表现电影真实性的魅力

时间:2022-02-03 02:46:54

浅谈方言表现电影真实性的魅力

摘要: 电影中方言的使用,对于电影创作的成功具有独特的作用,不仅可展示电影所涉社会的真实性,亦可为电影塑造逼真的、生活化的人物形象,从而为电影与观众之间架起真实情感交流的桥梁,因此,电影中恰当地使用方言会为电影带来巨大的成功。

Abstract: The use of dialect in movie has an unique effect on the movie's success, which will not only show the truth of the society but also create the realistic and life characters so as to build the bridges of real emo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vie and audience. So the proper use of dialect will bring about a great success for the film.

关键词: 方言;电影;真实性;魅力

Key words: dialect;movie;reality;charm

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73-02

0 引言

在电影世界中,声音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不仅是因为声音的出现可帮助营造更具真实感的影像世界,还因为声音使得电影在叙事、抒情及表意方面获得了更多的可能和更丰富的效果。有的电影制作者发现,在打动观众情感方面,声音要比单纯视觉的画面更为直接。在我国电影中,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然而,为了娱乐,为了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为了能与观众真实、愉快地交流,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的视听艺术电影,就不必拘于一格地全剧一律使用普通话,而可有选择地使用一些有表现力的方言,以达到更娱乐化的效果。从表现电影真实性的角度看,方言也有其不可低估的魅力

1 方言能展示电影中社会的真实性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艺术真实问题是电影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当然,电影艺术有了真实。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是,它若失去真实,就失去了一切。艺术家只有脚踏着真实的阶梯,才有可能攀登上电影艺术的顶峰。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实感是艺术家最高的品质。”[2]可见,真实性是电影艺术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电影是一门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其内容又是人物的生活,而人物必然生活在其各自的社会生活圈中。这种真实的生活圈子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特定的文化,而人物的语言,尤其是其使用的真实的自然语言――方言,其本身就是一种反映这种特定文化的因素。因此,如果一部影片能在声音上适当、适时地采用方言,往往能有效地追加或弥补或凸显镜头所无法企及的地域风情和生活质感,为电影人物提供更加自然的活动环境,从而为电影带来真实性。电影《花样年华》中人物王妈、孙太太和牌友几个人说的都是上海方言,如王妈的“陈太太,侬(你)回来了,哦呦,外头落(下)大雨哦,我想捞(拿)洋伞来接侬(你)呢。”又“周先生啊…哎呀,我么看见日本邮票,当是陈先生的,结果勿是格(不是的)……哎……”而孙太太的“王妈,是啥恁(谁)啊?”“哎呀,轧大(这么大)的雨还出去啊?大家自家人(自己人)嘛,就来嗨(在)屋里随便吃点嘛好了。”“哎……先生嘛一夜呀头(一天到晚)勿来嗨屋里厢(家里),一家头(一个人)冷清清的,真是满作孽各(各,助词‘的’)。”牌友的“哎呦……出去买个面啊穿各轧(这么)漂亮。”该影片中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打牌,最能反映当地的生活环境,而方言的使用,又最能让人依方言定位其地域方位。可见,正是由于影片《花样年华》使用了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上海方言,才使得该电影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真实性。我国各地生动、真实又朴素的方言的确能代表了现实社会纯正鲜活的生活面貌,而电影采用方言可让影片中人物自然地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这样人物与环境相合,顺其自然,绝无做作,不失真实。青年导演王全安也认为,方言是还原真实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叙事时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为影片增加镜头所不能表达的生活质感,可以表现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以达到影片写实化的效果。

2 方言能塑造出电影人物的真实性

电影通过人物生活来叙事,而大量的人物对话不可避免。人物对话可以促使剧情的发展,也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电影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必然不可缺少语言的使用,而方言的使用,更能凸显人物的独特亮点。因为方言是每个人自己与生俱来所掌握的、习惯的、带有自己生活地域文化特点的自然语言,因此电影中使用方言,对电影人物的塑造更具真实性。这正如《剃头匠》编导哈斯朝所说:“方言本来就是从那块土地上跟人一起长出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要想真实表现那块土地上的人,就一定不能撇开方言。”[3]就拿电影《有话好好说》来说,剧中有个说陕西话的收废品人物,有一句:“安红,饿(陕西话中‘饿’即‘我’)想你想的睡不着觉。”观众一听其说话,就知其方言代表着该人物的特色,很容易从话语中读出西北人的一种直率、真诚,他直接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说的话。再如电影《手机》,片中有个“费墨”,说了句令观众一学就会的四川话――“做人要厚道”,因其特有的方言语调,加上其内在的含义与人物相配,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剧中人物“费墨”由内而外的精神面貌,刻画了四川人那种天生的幽默、乐观而朴实的文化特性,甚至还带点自我调侃、搞笑的个性特征,既给观众开心一笑,又给人以生活上哲理性的启发。从人物塑造角度看,它完美地展示了人物的立体感形象,让人感觉其真实、自然,与其社会身份、文化素养和生活环境完全吻合,最终达到成功地刻画了剧中人物形象。

可见,在电影中恰当地使用方言,的确能为电影塑造更具地域特色、更生动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进而最终为观众展现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3 方言能给予电影观众感受的真实性

电影的制作成功与否最终还得靠观众来评价。观众对电影评价自有其评价标准,然而感受的真实上首先不能出现问题。一部电影是否真实,最终要看画面与声音是否吻合、协调,若声画关系出现失调、生硬、有断裂感,自然会令观众对影片产生排斥。影片中如果使用人物本来的方言,则会使得观众判断人物的言行与声音完全一致,感觉真实。另外,当一个人听到自己的家乡话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这是由于同处同一方言区而形成的相同的地域文化,而这种地域文化也有相同的地域心理和情感。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见,方言还是一种感情纽带,它是同乡人之间互相认同的一种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蕴含着同乡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与电影方言同一方言区的人们最喜欢自己方言的电影了,正是这种方言拉近甚至消除了电影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观众更容易接受这些艺术形象,同时,他们也最能判断方言真实与否,进而判断电影的真实度。如影片《疯狂的石头》有这么一段四川话对白:

秦秘书(嘲笑地)说:“哎呀老谢,还是你厉害,你看八个月都没发工资了,搞得有声有色的嘛!”

老谢说:“啥子事嘛?”

秦秘书说:“哎呀,我们冯董体谅你们,这个钱你们肯定是还不上了,这个地你们早就抵给我们了,我们冯董又拟了个合同,把字签了两清嘛,要我说啊,早点喊大家下岗,这个才是做善事,早死早超生呀。”

老谢说:“不是还差二十多天吗?屁大点事,你大吵大叫做啥子嘛?”

很明显,对于上面这段方言对白,四川人民是再熟悉不过了,其中语气词“哎呀”、“嘛”、“呀”等以及词语“厉害”、“搞”、“啥子事”、“喊”、“做啥子”等都是四川方言常见的词汇,再加上说这些话的语调,更让本地的或在外工作的四川百姓如同在家的感觉,踏踏实实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真实,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也就是影片《疯狂的石头》在四川火爆的原因。同理,电影《秋菊打官司》会在陕西受捧,而《三峡好人》能在山西流行,这些都说明同一个道理,电影方言拉近了观众和电影之间的距离,带来了方言区人们的真实归属感并引起共鸣,与电影人物同喜同悲,同忧同泣。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使用方言,的确可以使得影片的真实性得以展现,从而给观众以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真实的地域文化、真实的剧中人物生活以及真实的情感交流,以致于不能让人感到电影是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的纯属捏造或演戏。如果影片全部使用普通话作为影像语言,势必无法达到方言所能造就的艺术真实魅力。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天明.电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技巧――导演影片《人生》的体会[J].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年鉴(1985)[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3]史博公.方言:电影创作的活水源头[J].当代电影,2007,(2).

上一篇:商用车油箱支架疲劳寿命仿真分析 下一篇:山东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实证分析